-------
這款的馬...冷酷到令人背脊發涼...
原來...
過去的欺騙只是比別人卡會嚎小而已 ~~
今昔言論對照... 一年之間... 老共變進步了 ?? 真快啊 ... 冷涼卡嚎
-------
June 2, 2009
台灣公民社會支持紀念「六四」二十週年聲明
我們都還記得,整整二十年前,許許多多台灣人民在電視前看著坦克車開進北京城,看著學生與市民身上滿溢的鮮血,我們流下了眼淚。我們也都記得,當時朝野政治人物如何批評中國共產黨,演藝界群星攜手激動地吟唱「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我們記得,那是「歷史的傷口」。
二十年後的今天,以及過去許多年,台灣人民彷彿患了集體失憶症。如今,台灣的媒體及執政黨齊聲歌頌的主旋律是「發展才是硬道理」,是中國美麗風光的旅遊,是上海北京的雄偉建築。我們忘記了這個國家二十年來,依然被一個不折不扣的專制政權所統治。八九民運人士仍然身陷獄中或在海外流亡,天安門母親依然被圈禁在家中暗自飲泣,甚至在中國各角落不斷有人為著爭取人權、保護弱勢竟被逮捕關進黑牢。我們還能視若無睹嗎?
台灣人為何要關注六四?因為這是對我們自身民主信念的重要試煉。
首先,做為一個走過民主化荊棘路的民主國家公民,我們深信民主與人權乃是普世價值。我們固然要關心台灣本身民主的缺失,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鄰近國家的民主與人權,和那些爭取民主的鬥士站在一起。
其二,在目前的兩岸局勢中,對經濟利益的關注成為海峽兩岸最大的共識。八九之後,中國一切向錢看,市場支配一切,六四以及其他政治改革的呼聲全被消音。而當台灣和中國互動愈加密切,我們似乎也感染了歷史失憶症與民主冷漠症。在這個兩岸大和解的氣氛下,人權似乎成為最不合時宜的話題。但如果我們附庸於中國的主流論述,眼中只看經濟利益,深怕得罪中共當局而不顧人權與民主,這豈不是對我們自己辛苦紮根的民主信念最大的嘲諷嗎?
我們不能再冷漠。在「六四」二十週年的今天,我們呼籲台灣各界應該和全世界有良知的人們站在一起,展現我們追求民主與人權的決心,支持追究「六四」責任、推進中國民主的一切努力!
連署人簽名:黃默、黃文雄、林世煜、王興中、蔡季勳、李仰桓、林欣怡、李介楣、楊長鎮、張鐵志、阿潑…
---------------------
馬英九xx今天發表「六四事件」20週年感言,內容全文為:
20年前的今天,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發生震驚全球的「六四事件」。今年,世界各地的華人社會都有紀念活動<贊曰: 台灣就沒有, 跟達賴王丹事件一樣... 時機不宜?>。我們認為,這段傷痛的歷史,必須勇敢面對,不能刻意迴避<贊曰: 您面對了嗎?>。政府與人民之間的流血衝突,史不絕書,中外皆然。<贊曰: 濤哥, 這樣合理化老共作為, 拉別人下水, 幫貴黨除罪化的說法... 您還滿意唄? > 過去半世紀,包括美國、東歐、韓國、東南亞等都曾出現<贊曰: 濤哥, 先檢討路人甲乙丙丁再把六四一筆帶過, 有沒有高明? >,並在社會留下了長久的傷痕。政府是為人民而存在,流血衝突造成的怨恨與恐懼不會隨時間消逝,握有公權力的政府永遠有責任虛心檢討,設法癒合傷口。我們認為: 任何一個政府,面對不幸的歷史,要「就事論事」;面對沈痛的家屬,要「將心比心」。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悲劇重演。
台灣也曾經歷類似不易化解的歷史傷痛,不論民國36年(1947)二二八事件或民國40(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都製造了不少冤魂,也讓很多人失去自由與健康,許多家庭因而破碎,妻離子散,痛苦終生,人民與政府的關係蒙上怨恨與恐懼的陰影。民國76年(1987)台灣解除戒嚴之後,政府 <贊曰:是果民黨政府作的嗎??> 花很長的時間,拿出很大的決心與誠意,經由調查、認錯、道歉、建紀念碑、立法補償、恢復名譽、設國定紀念日並降半旗等系列作為,期能撫平歷史的傷痛,促進社會的和解。<贊曰: 說好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呢??誰在阻擋??耍小動作? > 這一段努力實踐轉型正義與人權法治的歷史,對台灣、對中華民族、乃至對其他國家,都具有正面意義與參考價值。
「六四」之後20年間,海峽兩岸都發生巨大的變化<贊曰:果民黨糕官返回「內地」交心/述職/卡位/尋找宮廷&黨内&「島內」權鬥資源,賣茶葉,打書,不絕於途.>。大陸經濟改革成功,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最近10年,大陸當局比過去更為注意人權議題, <贊曰:同學,作文要舉得出實例才行啊?> 除了參與 1966年聯合國「政治與公民權利國際公約」(簽署) <贊曰:1966就該簽的.啊簽了還發生六四.這樣是怎麼「更」注意人權?馬小九你分明耍我> 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批准)外,並多次提出「人權白皮書」,今年4月也正式公布「國家人權行動計畫」<贊曰:同學,原來你真的舉不出實例, 難道就只能詛國詛國真萎大, 你馬幫你說肖話.> 。儘管國際社會對此褒貶不一 <贊曰:只有國民黨在褒.>,但是這些作為顯示,大陸當局已經願意直接面對這個議題,展現與過去完全不同的開放與自信 <贊曰:「信」詛國者得以由天安門廣場獲得永生> 。<贊曰:所以...賣哥教老共平反六四啦??>
過去20年間,台灣則經歷民主化的過程:解嚴之後,從開放組黨、國會改選、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臨時條款、省市長民選,到總統直選,台灣一步一步回歸民主憲政常態。人民並以選票在8年內完成兩次政黨輪替,台灣逐漸邁向成熟的民主社會。上個月,台灣也批准了這兩項聯合國人權公約,並轉化為國內法,未來將以兩年時間,徹底檢討相關國內法律,以符合國際人權的標準。<贊曰:台灣民主進步跟老共六四扯傻關係??算什麼六四敢言??>
這一年來,兩岸關係開始改善,雙方敵意逐漸降低,經貿來往與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贊曰:關六四何事?不就是用錢買果民黨黨員的茶葉,能量水跟打書嗎?> 。兩岸在60年的軍事衝突與政治對立之後,不約而同開始採取具體行動,關切人權議題, <贊曰:舉不出實例就別讓人家看笑話> 尤其令人感到欣慰。這種良性發展不該只是歷史的偶然幸運,而應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才能為兩岸人民造福。
我們認為,歷史是指引我們前進的明燈,記取歷史教訓不是為了深化仇恨,而是為了策勵未來。<贊曰:台灣人記住給馬小九騙的教訓啦. 策勵未來是說六四二二八就別提了唄?> 如今兩岸關係的緩和,已為台海和平帶來曙光,我們認為:兩岸之間,最不需要的就是軍備競賽或外交惡鬥。兩岸之間最需要的是法治與人權的競相提升,這些普世價值應該成為兩岸人民永遠共同的語言,來為中華民族下一代子孫開創一個自由、民主的未來。這是我們對「六四」20週年的感言,也是對兩岸未來和平發展的期望!<贊曰:這也算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