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核電是美國對華AI競爭第三招
一、川普支持核電因其比風能及太陽能「更美國化」
依據路透社報導,美國能源主導委員會主任阿根9月4日表示,川普政府更願意支持核電的貸款擔保和稅收減免,而不是風能和太陽能,因為它比較“更美國化”。總部設在白宮的委員會主任賈羅德·阿根表示,核電更有可能由美國製造的零件製成,而不是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場。因此,美國政府更願意從美國貸款計劃辦公室向其提供財政援助並支持稅收優惠,阿根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活動中表示“核能是新的,因為我們需要投資它才能取得成功——這是總統想要實施的長期策略,”。核能沒有其他間歇性能源那樣的缺點,處於建造核反應堆最前沿的公司是美國公司。阿根表示,繼延長即將退役的老舊燃煤電廠的使用壽命和提高電網效率後,建設核電是川普政府贏得與中國人工智慧競賽的第三項重要措施。在耗電嚴重的人工智慧企業發展浪潮下,能源消耗問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川普政府更傾向於發展核電而非風能、太陽能發電。阿根稱,與風電場和太陽能電站相比,核電所使用的美國本土製造零件比例更高,因此政府更傾向於透過美國貸款計畫辦公室為其提供經濟援助,並支持相關稅收激勵政策。阿根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一場活動中說:“核能是一個新興領域,我們需要投資才能取得進展,而這正是總統想要實施的長期戰略。核能目前還沒有得到適當的投資,也沒有像其他一些間歇性能源那樣受到重視。”他補充稱,在核反應器建造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均為美國公司。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警告說,圍繞AI發展的下一個問題將是能源短缺。川普長期以來一直對再生能源,尤其是對風能及太陽能存有異議,但對石油、煤炭等傳統化石燃料則情有獨鍾。他6月接受採訪時說,“我不希望風力渦輪機毀掉我們的家園。我也不想要那些綿延數英里、把半座山都覆蓋起來的醜陋不堪的太陽能設施。”近幾週來,川普已採取一系列措施叫停離岸風電擴張計畫。離岸風電曾是前總統拜登應對氣候變遷的核心舉措,但目前正面臨成本飆升和供應鏈受阻的困境。其中最受關注的舉措是,川普政府上月末對羅德島海岸的「革命風能」計畫下達了停工令,該計畫目前已完成80%。川普政府正在傳遞一個訊號:能夠成功的計畫不應依賴稅收抵免或補貼。川普5月簽署了行政命令,鼓勵在民間領域使用核能。川普計畫透過加快反應爐的建設速度,實現未來25年內將美國核能產量翻兩番的目標,即從目前的100吉瓦提升至2050年的400吉瓦。但法國《快報》稱美歐雖力圖重振產業,但在政策連貫性和產業基礎面臨嚴峻挑戰。反觀中國,和電發展已經在技術、成本、建設速度等方面領先。
二、美國核電製造商為人工智慧提供動力的競賽中時間緊迫
依外媒報導,美國能源部已提議建造多個核電站用於數據中心,選擇位於能源部土地上的16個地點用於快速建設數據中心和能源生產,凸顯了人工智能需求對美國能源造成的巨大需求。美國能源部表示,這些地點能夠快速獲得核能等新能源發電的許可。雖然可再生能源可以快速部署,儲能可以提供靈活的調度能力,但數據中心所有者熱衷於日夜均可確保電力安全,川普政府已支持化石燃料和蓬勃發展的先進核能行業。美國能源部的幾個站點已經擁有核設施,可能成為資料中心和新核電共置的有力競爭者。美國能源部在 5 月 7 日向開發商發出了信息請求,並引用了小型核反應堆 (SMR)、增強型地熱系統、燃料電池、儲能和碳捕獲作為可以在這些地點安裝的創新能源方法。美國能源部選擇的地點包括愛達荷州國家實驗室,該部門在那裡對新核反應堆進行了廣泛的場地表徵和許可活動。它說,該地點位於支持核能地區,可為開發和擴大提供充足機會。名單上還有位於華盛頓州里奇蘭的太平洋西北實驗室,該實驗室位於數據中心數量不斷增加且計劃進行核部署的地區。2024年10月,亞馬遜宣佈與西北能源公司合作,在哥倫比亞發電站核電站附近開發一個SMR項目。
在其他地方,美國能源部位於田納西州的克林奇河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項目,擁有現成的水資源,這可能會在未來吸引更多的核電開發。據核能研究所(NEI) 稱,具有悠久核歷史的支持性東道社區以及一些地點的高安全標準可能有利於核電開發。雖然美國能源部熱衷於支持新核能,但其為這些地點設定的初步目標時間表可能有利於燃氣發電廠或再生能源技術的組合。美國能源部希望人工智慧和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在今年稍後開始,以便這些設施在 2027 年底之前投入運作。相較之下,大型傳統核電廠需要數年時間來開發和建造,許多正在開發的 SMR 都是基於新設計,預計要到本世紀末才能獲得批准並準備好投入商業使用。為了加快部署,美國能源部最近重新發布了九億美元聯邦資金的招標,以幫助降低基於現有輕水反應堆 技術的建造第一座 SMR 反應堆的風險,並宣布將向五家正在開發基於一系列技術的 SMR 的公司提供高化驗低濃縮鈾。即使 SMR 在 2030 年之前獲得許可,美國國內缺乏燃料濃縮能力也會限制部署。專家表示,從 2030 年代開始,核能更有可能在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工智慧需求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未來,核能肯定會成為技術中心電力的主要供應商,但那將是 2030 年之後。
三、能源、人工智慧和中美競爭
中美關係的特點是激烈的競爭,鑑於數位和能源系統的關聯性,以及美國和中國取得的進展,美國政府將推動能源生產的新領域,以及新能源創新對人工智慧(AI)的應用。雖然人工智慧不佔全球不斷增長能源需求的大部分,但其巨大的需求、快速出現和大規模擴散為全球清潔能源計畫提供了一個顛覆性的需求窗口。訓練先進的人工智慧系統會為單一大型電力消費者創造需求,這些需求可能會迅速超過為他們提供服務的任何能力。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一年消耗的電力可能相當於美國五百萬個家庭的電力。美國副總統萬斯說“除非世界建立能源基礎設施來支持人工智能,否則人工智能無法起飛”。在中國,習近平主席一直強調中國重視人工智慧發展,須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創新的制高點,特別關注人工智能和新能源。雖然北京的言論尚未像華盛頓那樣明確強調能源與人工智慧發之間的聯繫,但習近平呼籲建設新電力系統重大戰略部署及新技術賦能。對更多人工智慧能力的日益推動是由市場需求推動的,但受到地緣政治的推動。在與美國的競爭中,滿足人工智慧對能源的需求將衡量北京內部成功的一個標準,不僅是在經濟競爭中,而且在人工智慧所賦予的地緣政治優勢方面,而中國正在積極尋求這種優勢。
在美國政治轉型和氣候投資嚴重裂痕的時刻,核電提供了一個潛在的政治緩和領域:不是「那麼綠色」,無法關閉政治右翼,但碳密集度也不足以吸引左翼最激烈的反對派。核電是投資者和人工智能領導者需要的權宜之計,讓他們有信心繼續構建更加能源密集的模型。在這方面,美國聯邦政府挑戰核管會對現代小型模組化反應堆的監督將是該行業以及那些計劃依靠小型模組化反應器來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使用預測的行業值得關注的問題。中國正在上演類似的動態,政府規劃者圍繞著未經測試的公眾輿論將數據中心與核電擴張聯繫起來,進行了類似的規劃。例如中國的「東數西算」計劃旨在建設數據中心以滿足其不斷增長的計算需求,但在數據中心的背景下,中國規劃者尚未認為公眾準備好接受數據中心作為重大核能擴張的原因,而在中國,這樣的核擴張早已進行,出於其他原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