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電量全球第一國力超越美國
一、發電量代表國力而中國發電量是世界第一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正成為全球第一個電力王國,中國憑藉增加電動車和電力基礎工程,電氣化率已達到30%,高於電氣化率停滯在22%的美國和歐盟。中國自媒體「獸樓處」稱真正的大國崛起,從來不是掠奪資源,而是創造光明。儘管台灣廢核,美國總統川普5月23日簽署了4項行政命令,將大力發展核電以促進國防以及人工智能(AI)發展,計畫在25年內將美國核能發電量提高至現有產量4倍。此外,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在「洞察AI趨勢」峰會上,喊話台灣政府應投資核能,表示「擁有能源不應該是一種污名」,然而隨著核三廠2號機正式除役,台灣已於5月17日正式進入「非核家園」,火力發電占比驚人地超過90%。電氣化率指相對於來自化石燃料的能源,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費中所占的比例,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能源使用中對電力的依賴程度,是衡量能源結構轉型和現代化水準的重要指標。中國自媒體「獸樓處」整理了中國能源的發展情況,指出中國煤電的裝機量,相當於美印俄的總和;太陽能裝機量,占據全球半壁江山;風電增量連續15年世界第一;而最尖端的核電,中國手握全球43%在建機組。如此規模的發電機組,讓中國發電量,達到了美國的3倍,更不用說,從煤電、水電到核電,從發電、輸電到儲能,中國在所有領域、所有環節的技術,都是遙遙領先。
最重要的是中國能源還在不斷進步與發展中,光是2024年,一年新增裝機量就超過全球排名第四的日本所有裝機容量。當前,全球80%在建煤電站、70%在建太陽能站、50%以上水電、風電全都在中國。達到30%電氣化率就是21世紀最大的能源革命。和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相比,中國並不是能源大國,但如果中國能把發電使用到爐火純青,中國的影響力將遠遠超過能源大國,畢竟全球購買天然氣、石油就是為了發電。中國建立電力王國的第一步,就是把電的價格砍低,中國太陽能成本,已跌破每度0.15元人民幣,風電成本比煤電還低。而台灣2023年太陽能發電成本為每度4.13元台幣,是中國大陸的6.26倍。中國能降低電價,背後是長期努力技術突圍,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儲能電站,最長的特高壓線路,最智能的電網系統。可預期10年後,中國將成為巨大的電力王國,屆時發電主力是風力、太陽能,原料都是大自然免費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還是清潔能源。先進儲能、智能電網、特高壓電網加清潔能源,這將是未來世界的基礎,相較美國、台灣的能源政策,中國大陸已經走在通往未來世界的道路上,未來大陸還可能通過先進儲能和高壓電網,把這些便宜又乾淨的電輸送到全世界每個角落。目前大陸就已加快推進福建與金門、馬祖的通電,探索兩岸合作共建基礎設施的模式。
二、台電虧損嚴重造成漲電價及缺電
2011年,中國的發電量達4.7萬億千瓦時,首次超過美國的4.4萬億千瓦時成為全球發電量最多的國家。2022年,中國的發電量增為8.8萬億千瓦時,是美國的兩倍。中國電力工業在超過美國後仍保持高增長速度。2021年,發電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達到8.5萬億千瓦時,遙遙領先其它國家。中國的發電量增速顯著加快始於90年代,2000年後中國的發電增量更明顯高於前五十年。中國電力工業發展的高潮是2000年後。在21世紀的四個五年計劃時期,中國電力工業每5年的發電量增量都超過了1萬億千瓦時,甚至是1.5萬億千瓦時。為什麼中國的發電量在2011年能夠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正是由於2000年後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電力工業之所以能夠在2000年後快速發展,是因為中國掌握了全球領先的發電技術,才使得電力工業的發展進入到低價高品質階段。火電是中國電力工業中最主要的發電方式,火力發電長期佔中國發電總量的七成左右,除此之外主要是水電。核電是90年代後才逐步發展起來的,而風電和光伏發電的發展更是最近十年的事。我們以火力發電技術的進步為例,來說明中國電力工業的技術發展過程。上海、哈爾濱、東方是三大發電設備製造基地。中國電力設備製造企業成功掌握了技術,製造了大量的設備滿足了電力工業發展的需求。中國在2000年後又繼續引進了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在火力發電技術上終於追趕上了世界最先進水準。
相較於中國大陸,台灣能源政策錯誤,以核四廠為例,明明可發電的3000億資產廢棄不用,還另需花費廢棄物處理費用。中央大學梁啟源教授質疑,台電虧損根源主要來自廢核代價。日本經濟學家渡邊哲也表示,高昂的能源價格,尤其是高電價,是日本最大擔憂,將影響日本國際競爭力。國力強過台灣逾十倍的日本,即使發生福島核事故,日本也還是重新起動14座核電機組,而發展核電在日本政壇已成政治正確。日本大量引進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導致電費上漲,此點與台灣類似。渡邊哲也認為,重啟核電廠能緩和日本的高電價危機,同樣重啟核四及延役核二、三廠亦可緩解台灣的高電價危機。台灣目前再生能源發展速度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燃煤不斷增加,再生能源受到土地狹小限制發展根本無法達成目標。能源專家梁啟源教授指出台灣將產生缺電、南北電網失衡、碳排增加、電費調漲及國家能源安全等五大風險。受限政府長期電價凍漲,台電累積虧損嚴重。至於國家能源安全問題,中共環台軍演凸顯台灣天然氣存量不足風險。目前液化天然氣儲槽容量可用天數全年平均十三天,遠低於國際水準。夏季因用電量高,可用天數更僅八天。若有颱風肆虐或遇對岸海空封鎖一周,燃氣電廠將停擺。但一架飛機運送核燃料可發電量,相當於九十二艘船燃煤發電及四十艘船燃氣發電量。因此,國際能源總署將核能定義為準自產能源,核電趨零而燃氣增加,不利國家能源安全。因下列開發案進展不順,展望未來,上述五大風險將有增無減。
三、台灣應學日本重啟核電
台灣與日本電價上漲的壓力及缺電皆與核電廠有關,台灣因採取錯誤的廢核政策,廢棄核四廠充沛的電力不用,又不延役三座堪用的核電廠以致備用電力大減極易 斷電。日本福島事故前有54座核電機組,事故後全數關閉,雖努力重啟少數核電機組但仍差很多。缺電皆因外在環境及氣象因素,日本是因地震導致火力電廠跳機,同時嚴寒天氣造成取暖用電大增,陰濕天氣讓太陽能發電少。台灣則是小動物觸發停電,維修失誤觸發停電,可再生能源進度落後,及太陽下山後無替代電源。電力備轉容量都減少,台灣是因廢棄核電廠之故,日本是因廢棄效率低火電廠及核電無法完全重啟之故。日本與台灣都是能源匱乏的海島國家,斷電後無國際電網支援。
但台日政府領導者的觀念不同,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堅決支持重啟核電而崇拜日本的台灣卻堅持廢核。台灣應學日本轉向重啟核四廠,岸田文雄表示,核電對日本至關重要,日本不能缺少核電,否則日本將無法實現碳中和目標,同樣台灣廢核也絕對無法達到碳中和目標。台灣是百分之百徹底廢核,但日本已重啟14座核電機組。日本政府的目標是重啟已確認安全性的核電站,希望以安全為最高優先事項重啟核電站,台灣接受日本核食卻不要核電很奇怪。在兼顧經濟效應、溫室氣體排放、能源穩定供應及安全的政策目標下,日本規劃2030年時的發電能源配比,為可再生能源22%到24%、核電20%到22%、天然氣27%、燃煤26%、石油3%,排碳的化石能源將低於54%,希望達成徹底的節能減碳、最大限度開發再生能源與盡可能減少對核電的依賴。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府城古意廣衡藝術郭老師2025/06/24 22:08讚讚好好的!
感謝您欣賞按讚了
多謝 何瑋 於 2025/06/25 09:2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