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
是好物,做什麼都討喜,特別適用在糕點,那金黃色的色澤,相當誘人。又綿又甜的南瓜全身上下都是寶,更是許多人喜愛的蔬菜,也還能當主食食用,從皮到子都富有營養價值的南瓜,台灣一年四季均有收成,夏天更是盛產期,這時候吃南瓜就對了。怎麼吃呢?南瓜發糕,想試試不失敗的電鍋做法「蓬鬆鬆軟,手不沾麵,一攪一蒸」,一試就成功了。
紅藜,更是好物「穀物中的紅寶石」
在南瓜發糕基本的製作基礎上,加上營養價值極高的紅藜,《養生南瓜紅藜發糕》就這樣被我玩出創意。藜麥的營養豐富,素來有「穀物之母」的稱號,在台灣原住民傳統主食的「紅藜」有著更驚人的完整營養素與抗氧化成分,且營養價值更勝藜麥。知名麵包師傅吳寶春更將紅藜化身麵包食材。回憶起三年前台東之旅,在初夏,陽光普照灑滿田地與穀穗的七色彩虹融合,「紅藜」的七彩色,就如同紅寶石般地閃耀山間,為大地帶來生機。
=====================
材料
小南瓜半個約270克、蛋2個、酵母5克、糖40~60克、低筋麵粉300克、溫水200西西、紅藜茶包5個、薑黃少許。
作法:
1.蒸南瓜:南瓜洗淨,取出內裡的南瓜子,連皮切塊電鍋蒸熟,從冷水鍋開始蒸,時間約15分鐘。
2.八吋蛋糕模具,塗上一層食用油。
3.南瓜糊製作:
取出蒸熟南瓜,倒入調理鍋或有深度的盤子裡壓扁成泥狀,依序加入蛋、酵母和糖,用筷子攪拌均勻,接續再分次少量的加入低筋麵粉,邊攪拌邊加溫水,攪拌至南瓜糊呈現濃稠狀。蓋上保鮮膜,靜置發酵,南瓜糊膨脹至二倍大。拉開麵團可以看見充滿蜂窩狀組織的麵團,第一次發酵成功完成了。(發酵時間約一個小時)
4.南瓜糊二次發酵
接續作法3一次發酵好的南瓜糊,使用筷子將南瓜麵團圈圈方式攪拌回到原來的麵團大小,加入「紅藜茶4包」攪拌,若想加入薑黃,這個時候加入攪拌,倒入塗好一層食用油的六吋蛋糕模具,抖一抖,抖出麵團氣泡後,放在不插電的電鍋裡,蓋上鍋蓋進行第二次發酵,直到麵團發酵是原來的約1.5倍大,發酵時間約20~30分鐘。
5.蒸南瓜紅藜發糕:在1.5倍大的麵團表面塗一層食用油,放些切碎的紅棗和撒上1個紅藜茶包來裝飾,電鍋外鍋放二個量杯的水,插上電源開始蒸,約30分鐘。
蒸好的「紅藜南瓜發糕」,可以直接開鍋脫模,小心燙手就是了,微微熱的吃,含著水分的發糕可口好吃,放涼再吃,口感有一點的Q,鬆鬆軟軟微甜的,帶一點藜麥香,當早餐或下午茶的點心,再佐一杯豆漿牛奶,老少皆宜的好吃。
網路上南瓜發糕好多的製作影片可以參考,多次瀏覽幾個影片,下方視頻步驟易懂好做的方法,材料和份量做了一點改變「海娟美食:南瓜這樣做:蓬鬆鬆軟,手不沾麵,一攪一蒸」成功的完成了。
料理心得
近幾年回台東花蓮旅遊時,在深入原鄉部落的家鄉裡,發現紅藜被廣為種植,每次都會買一些回來,可是除了加在米飯裡,還不知道如何來善用在其它的料理,偶而下廚的我,需求使用量沒有很大,櫥櫃裡還有沒有拆封的呢?心裏有一點點的感慨,若不是廣為使用在家庭裡,部落的紅藜會是滯銷的,辛苦的鄉民。每次打開櫥櫃,望著櫥櫃裡的紅藜,還真有點傷腦筋。
烘培可以有很多創意,突然間對紅藜的吃法有了大量使用的創意,將紅藜融入家廚房的各種料理,在使用量大增後,無形中吸收了紅藜的高營養價成分,有助養身之外,也應該可以幫助到原鄉的農民,因為吃完就會再買。一想到能讓紅藜化身成餐桌上的美食,超開心的,養生的「紅藜南瓜發糕」在這樣的心情製作完成,成功做出後,微微甜鬆軟的發糕,吃在口裡甜在心裡的是小小滿足的快樂!
康健雜誌的一篇文章裡,提到根據農委會委託屏科大食品科學系教授蔡碧仁的研究計劃顯示,紅藜營養價值豐富,包括蛋白質、膳食纖維、礦物質及必需胺基酸等,能補足只吃白米飯的人所缺乏的營養,多多吃紅藜,很好的。
延伸閱讀 康健雜誌 紅藜被證實防癌,還有三種好處
材料中的紅藜麥,來自亞泥和平園區DAKA達吉台屋的「太魯閣紅藜茶」,幾個月前回鄉時蘇花改體驗中所購得。
後記:
若有迴響,回覆會慢些喔!(卡娃思旅遊中)
祝賞文格友、網友們,端午節快樂!事事順心!
- 2樓.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2020/06/24 15:51您的廚房,相較我實驗室,都須要動手用腦,各種物料器具大致完備,掌廚的有興緻有信心。👍
來到色、香、味、效率、飽足感的各個層面,保證您都羸。 - 1樓. 星海辰歌 ✿ 泉2020/06/24 15:38
南瓜、紅藜 都是我喜歡的食材!
姐.. 您這個賣像真漂亮,想必也很好吃吧....(流口水惹啦!
最近玩烘培玩出一點心得
這個有加“薑黃”,所以炎色變的比較鮮豔的黃,加薑黃本是為養身的目的添加,意外地創造自然顏色的漂亮
這個做法的發糕,非常的好吃,吃起來的口感水分多,好吃,現在有親友已經嘗試在做了。端午節快樂!
卡娃思 於 2020/06/24 23:0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