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飄零異鄉的悲歌
2024/01/15 22:32
瀏覽6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過去一年,常看到新聞報導大批無簽證客湧入美國各大城市。隨著族裔矛盾加深與治安不穩,這些非法移民造成社區緊張,引發大眾關注。這個現象也發生在我居住的城市中。

一個酷暑下午,我開車往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對年輕男女站在路中央的安全島上,捧著一塊破舊的紙板,向過往的車輛揮手致意,可是沒有一輛車跟他們有所交集。當我開近才看清那紙板上用英文草草寫著:「我們是新到者,沒有工作,也沒有錢,還有小孩嗷嗷待哺,請不吝施捨。感激無限!」

這對年輕人的外表透露出一些坎坷。那男人有著漆黑茂密的短髮,額頭上滿是汗珠。在烈陽下,一條條汗水由髮際流過臉頰,如雨滴般墜落。那女子也是同樣情狀,黝黑的皮膚透出發亮的年輕光澤,背上馱著一個小嬰娃。再靠近時,發現她隆起的小腹還包裹著隱藏不住的身孕。這光景激起了我的同情心。不過我後面有很長一串的車隊正匆匆趕趕地逼著前進,我不打算停車,以免妨礙交通。

很巧,隔了幾天我們卻在附近的一個小商場裡不期再見。他們正拿著舊塑膠水瓶在公用飲水機接水飲用。手上還拿著剛從一元店所購買的廉價麵包準備充飢果腹。我主動上前與他們搭訕。這一對夫妻,男的叫卡羅斯,女的叫安娜,年紀二十出頭,來自哥倫比亞。丈夫頗為靦腆,妻子面帶憂慮但甚是謹慎。他們只會用不流利的英文勉強溝通。

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西北部。在過去的四十年裡,該國經歷了打擊毒品的戰爭,以至於謀殺率與犯罪率極高。又因收容鄰國委內瑞拉一百八十萬難民,加劇了社會負擔與治安問題。此外,哥國嚴重的貧富懸殊常引發工會聯合學運發起罷工抗議活動,其國內的游擊組織「民族解放陣線」也經常攻擊政府機構、綁架人質,甚至製造汽車炸彈等抗爭行動。哥國的經濟因長期內需短缺、政府預算不足,造成社會、政治不穩定,導致許多年輕人想要出走移民偷渡到美國。

卡羅斯與安娜天真地把美國想像成一個遍地充滿工作機會的地方。相信只要能在美國留下來,找到工作,出頭天便指日可待。他們期盼著趕快找到一把金鑰匙,打開他們的夢想大門。

他們沿著中美洲國家一路向北,到達美墨邊界,再偷渡進入美國。他們盤纏用罄,舉目無親,好不容易才稍為安頓,暫時寄宿於一名同鄉的家中。他們的生活毫無保障,冒著隨時可能遭到壞人欺壓,或被犯罪集團所利用,或被警察抓捕而遞解出境的風險。

他們很想找一份固定的小工。但一則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與專業能力,外加語言障礙;二則沒有合法居留的身分,所以連打黑工的機會都很渺茫。我心中充滿同情,卻也只能默默祝福他們好運。我掏出一張二十元美鈔,希望能緩解他們的燃眉之急。

最近聽收音機裡的報導說,今年很可能將有寒冬。隨著樹葉飄零,氣溫驟降,我又想起了卡羅斯與安娜。我未曾再看過他們,不知他們的近況如何。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曾國藩〈六戒〉中的首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這些名言不禁讓我想起1849年時的美國淘金潮,許多人為利益爭相前往美國加州。結果能成功致富的人甚少,多數人只落得悲慘的結局,客死異鄉。

美國絕非遍地黃金,到處能輕易發財。縱使找到工作,薪資所得還需繳稅。此外,食衣住行各種開銷及高昂醫療健保的花費,生活著實不易。非法移民者在美國的處境未必會比留在原來的國家更好。當他們發現在這裡竟無容身之處時,則為時已晚。卡羅斯與安娜是眾多非法移民的縮影,不知他們是否已經有所省悟,知道做錯了決定。只願上蒼保佑這群可憐人,平安健康。(寄自新澤西州


刊登於世界副刊 2024-01-15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上一則: 由航空郵簡回憶台灣郵政
下一則: 面對不睦之鄰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