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哭長城淚汪汪,眼裡流淚手縫衣裳……」齊長城黃石關下的孟姜女墓前,濟南市萊蕪區茶業口鎮上王莊村的村民唱起流傳已久的《孟姜女小調》,舉行一年一度的寒衣節祭祀活動。
中國唯一的孟姜女主題博物館——山東黃石關孟姜女文化民俗博物館,便坐落於上王莊村。范玉祥是該博物館館長,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孟姜女傳說」代表性傳承人。
范玉祥所講述的孟姜女傳說,不單是「一位婦女為死去的丈夫哭倒長城的愛情故事」,而是從《左傳》杞梁妻的典故演變而來,成為中國傳統美德的化身。「她身上體現的『忠孝節義』,至今仍在滋養這片土地上的民風民俗。」
萊蕪的孟姜女傳說植根於當地風物。2008年,村民在上王莊村附近的齊長城黃石關南側發現一通明代石碑,碑額陰刻「孟姜女紀銘」,詳細記述了「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是當地孟姜女文化形成的史料佐證。
傳說不僅在口頭流傳,更在舞台上被賦予靈魂。在山東地方戲呂劇經典劇目《孟姜女》中,孟姜女連夜縫製棉衣、跋山涉水尋夫,其間的執著、艱辛與無盡悲愴,令觀眾動容。「孟姜女這個人物距離生活並不遠,她坎坷的命運、忠貞的精神深深打動人心。」呂劇演員范雅倫說。
如今,孟姜女的故事正由新一代文藝工作者接續演繹。他們或在傳統戲曲中體味人物靈魂,或借助短視頻、沉浸式演出等新形式重新講述古老的故事。
孟姜女的故事在中國多地都有相關遺存和不同版本的傳說。歷史學家顧頡剛在民俗研究文集《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中記載,河北秦皇島、湖南津市、陝西銅川、山東淄博等地,都有與孟姜女相關的文化遺跡。
山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張士閃解釋道,孟姜女傳說作為民間口頭傳統,具有「不翼而飛、不脛而走」的傳播特性,在流傳中會經歷「在地化」過程,最終形成眾多版本。
「孟姜女傳說的文化價值集中在兩大維度,反抗暴政和對愛情的忠貞。」張士閃認為,孟姜女隻身萬里尋夫,體現對愛情的執著珍視,後續「哭倒長城」,更是將愛情悲劇與反抗暴政結合,強化了情感表達。
如今,萊蕪區茶業口鎮依托孟姜女博物館,每年舉辦孟姜女文化節及學術研討會,開展非遺研學體驗活動,將歷史傳說融入現代文旅。當地文藝工作者還將孟姜女傳說與多種藝術形式相結合,創作出一系列連環畫、詩歌、戲曲等作品,讓老故事煥發新活力。
「『十哭長城』小調、萊蕪梆子、每年十月初一的祭祀活動,這些傳承形式讓孟姜女傳說在民間生生不息。」范玉祥對未來還有不少構想,他的新作《萊蕪古跡論孟姜》即將問世,進一步完善傳說研究。
「當世界文明交融衝擊東方倫理價值觀,倡導孟姜女傳說『珍視愛情、忠貞不渝』的精神,對個人品行塑造和社會秩序良性運轉意義重大。」張士閃說。(王采怡)
(本文來源: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