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沒有劇本上門,黛維絲答應主演出現在朱爾達辛(Jules Dassin)執導的百老匯音樂滑稽劇《Twos Company》中。
週薪3000元,加上30%紅利.
1952年10月19日在底特律首演.
12月15日在百老匯開幕,儘管評價不佳,但靠著黛維絲的名氣,仍場場售罄.
貝蒂對舞台表演感到不舒服; 她從來不是音樂表演者,有限的戲劇經驗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她在演出中一直沒有精神,感到疲倦.但醫生找不到任何身體原因。
後來智齒發炎時,發現她患有下顎骨髓炎,需要立即手術。
由於黛維絲在不久的將來沒有回歸的希望,製片人選擇結束該劇,
但在此之前貝蒂的替補Lenore Korman接任這個角色。
總共演出90場.
製作單位最終損失了32 萬美元的投資。
由於貝蒂在演出前曾保過險,因此反拿到一筆賠償,得以在東部買下一棟房子定居,稱為‘Witch Way’.
****************
等了三年,貝蒂終於等到福斯邀請她主演[The Virgin Queen/處女女王/情后頑將],片酬5萬美元.
這是黛維絲第二次扮演伊麗莎白一世
首次是1939 年華納製作的[The Private Lives of Elizabeth and Essex].
這部歷史專記愛情片根據Harry Brown的故事《Sir Walter Raleigh》 (uncredited)
Harry Brown+Mindret Lord改編劇本.
講述華特羅利爵士覲見伊麗莎白女王一世,並很快贏得她的支持。
他希望船隻能夠揚帆起航,為英格蘭揚名。
當華特爵士愛上宮女貝絲斯羅格莫頓時,麻煩就隨之而來。
這部電影的暫定名稱是《Sir Walter Raleigh/華特羅利爵士》、《Raleigh and the Virgin Queen/羅利與童貞女王》和《The Hawk and the Vulture/鷹與禿鷹》。
亨利柯斯特(Henry Koster)導演*Charles Brackett製片*
Charles G. Clarke攝影。
Mary Wills服裝設計。Charles Le Maire服裝總監
Leland Fuller藝術指導.Perc Westmore化妝師(Miss Davis).
Franz Waxman音樂.
主角:貝蒂黛維絲掛頭牌*理查陶德(Richard Todd) *瓊考琳斯(Joan Collins)──皆片名之上.
要角:Jay Robinson,Herbert Marshall,Dan OHerlihy,
Robert Douglas,Romney Brent,Leslie Parrish,
Lisa Daniels.
這是瓊考琳絲與二十世紀福斯簽約的第一部電影。
澳洲演員洛泰勒(Rod Taylor) 演出未掛名閒角──這是他在好萊塢第一部電影,
當貝蒂在電影[The Private Lives of Elizabeth and Essex]首次扮演伊麗莎白女王一世時,她正在好萊塢享受自己事業上的統治時期.
然而,到了1955年,她的名聲已經大不如前。
幸運的是黛維絲在她的自傳《孤獨的生活》中回憶道,在[The Virgin Queen]中重演伊莉莎白一世「對我來說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項目,也是我拍電影的一個重要主題」。

據現代消息來源稱,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的製作總監 Darryl F. Zanuck決心讓貝蒂·黛維絲出演[The Virgin Queen],因此他將影片的製作推遲三年,直到她決定接受這個角色。
自1953年福斯發行[The Star]以來,貝蒂一直處於半退休狀態,
應黛維絲的要求,曾為前一部電影化妝的Perc Westmore受聘為[The Virgin Queen]化妝。
在女王試圖向羅利展示她近乎禿頂的場景中,貝蒂剃了一部分頭髮。
黛維絲的剃光頭引起了許多當代的關注,她出現在1955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戴著一頂華麗的無邊便帽,以掩飾她沒有頭髮的事實。
據1955年1 月17日《好萊塢報導》新聞,貝蒂對劇本不滿意,但在明星、Zanuck和製片人Charles Brackett之間的長途交談後,問題得到了解決。
這個主題——女王和華特羅利爵士之間愛恨交織的關係——也吸引了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的高管。
他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方法來培養理查陶德成為更大的明星,並打算以他的角色命名電影
對於一個如此滲透到影片中的角色來說,黛維絲只需要十一天的拍攝時間就顯得很了不起。 (那個忙碌的日程也讓她很高興:她投入了三週的製作時間。)
如今47歲,她不需要化老妝,但她對該角色包括每天將她的眉毛和髮際線剃到頭頂,以確保經期的準確性。
據貝蒂的女兒B.D. Hyman在她的書《My Mothers Keeper》中說,「母親很高興能出演[The Virgin Queen]——她對伊麗莎白女王有很強的喜愛,羨慕她的權力,並相信她和女王非常相似。」
「母親再次剃掉了她的髮際線,露出了真正的禿頭,這是伊麗莎白女王因白喉而遭受的痛苦」——「她摘下了假髮——露出了一頂特製的橡膠帽,上面有一些灰色的絨毛——這絕對難看,但正是母親想要的。”
“母親對這部影片很滿意,並說服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在緬因州波特蘭首映這部電影,作為當地兒童醫院的福利”
當黛維絲受邀在1954 年奧斯卡頒獎典禮(1955年3月30日)上向馬龍白蘭度頒發最佳男主角獎時,她的頭髮還沒有長回來,必須戴上一頂閃閃發光的帽子來隱藏她激進的髮際線。
褶邊和褶邊的古裝穿起來熱得令人窒息,但黛維絲卻發展出了一種堅固、跺腳的步態,暗示著趾高氣揚、衰老和權力的重量。
那種大搖大擺的力量並不是表演。 瓊考琳絲在片場感受到黛維絲明顯的冷酷氣氛,並盡力不激怒這位明星,最重要的是不嚼口香糖(貝蒂一生的煩惱)。
但這並沒有奏效——在一次拍攝中,黛維絲對考琳絲磨蹭地穿鞋的方式感到非常不耐煩,以至於踢了她一腳。 (但貝蒂後來澄清說,針對她年輕搭檔的惡意源於表演方法,而不是嫉妒。)
有一天,她的兒子邁可來到了片場,在看到他的母親對陶德咆哮獨白後,轉向他的父親問:
“為什麼媽媽對那個男人而不是你大喊大叫?”一語道盡家庭不和的辛酸跟無奈.

1952 年 9 月和 12 月,《洛杉磯時報》報道稱康奈爾王爾德(Cornel Wilde)考慮主演。
1953 年 9 月,《好萊塢報道》的‘漫無目的記者’(Rambling Reporter)專欄推測畢蘭卡斯特(Burt Lancaster)將飾演羅利,傑弗瑞亨特(Jeffrey Hunter)將飾演「德里勳爵」。
1954年1月,《Rambling Reporter》宣布工作室選擇理查波頓(Richard Burton)飾演羅利。
[The Virgin Queen]在1955年2月開拍.完全是在好萊塢拍攝。
這部電影在緬因州波特蘭的首映據說有一萬影迷在戲院外面守候.
1955年7月22日上映,票房差強人意,福斯回收分配票房160萬元(rentals).
貝蒂認為這是福斯宣傳不力,以及沒有預定足夠戲院檔期導致.
不過影評人非常欣賞她的演出,比1939年版好上許多.
《Allmovie》 的Craig Butler: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The Virgin Queen]在劍俠動作的水平上表現得很好,
黛維絲的表演超越了所有在場的人——甚至包括Herbert Marshall, Dan OHerlihy, 和 Jay "Caligula" Robinson.這樣的老牌搶鏡者。

《Allmovie》 的Craig Butler:它無法與早期的《The Private Lives of Elizabeth and Essex》相媲美,但只要貝蒂黛維絲出現在銀幕上,[The Virgin Queen]就會引起我們的注意。
問題在於,[The Virgin Queen]最初並不是被設想為伊莉莎白的故事,而是華特羅利爵士的故事,女王最初被設想為配角。
當黛維絲加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但建立她的角色是以犧牲實際故事為代價的。
因此,這部電影在結構上感覺有點不平衡。
事情變得更加混亂的是,黛維絲在她的角色中表現得非常好,而理查德陶德扮演羅利,瓊考琳絲扮演他的真愛就足夠了。
因此,黛維絲的表演力量和她的搭檔的相對弱勢使得這部電影對她有利,儘管在結構上它仍然對陶德有利……
儘管有缺陷,劇本仍然提供大量精彩的個人場景,得分很高。
亨利·科斯特的導演參差不齊,既有非常好的片段,也有不太好的片段;
不幸的是,後者包括著名的放下外套的鏡頭,這也是許多觀眾今天對羅利的記憶。
但他明智地給了黛維絲足夠的空間,而她也沒有讓人失望,只要她在場,就會讓觀眾著迷。
《洛杉磯觀察家報》讚歎道:「黛維絲小姐就像一匹雄偉的戰馬,噴吐著火焰和硫磺,為故事注入了生命和行動,似乎激勵了每個人和她的一切。真是一位女王!”
儘管[The Virgin Queen]的票房成績並不理想,黛維絲仍然深情地記得伊麗莎白一世這個角色:“我兩次扮演她,都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
[The Virgin Queen]獲得奧斯卡服裝設計(色彩)類別的提名(Charles LeMaire+ Mary W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