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臺灣大選之前,我曾不邀而至、主動為當時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洪秀柱借箸代籌(參見前文《如果我是總統候選人》)。現在臺灣又出了新一位言論政見比較靠譜的政治人物(只要不太離譜,就已經是臺灣當前體制下的救世主,想想真是可悲),我想再次給些建言。
當然我在《民主體制下的救世主情結》一文裏曾經論證過,西式民主體制的基本問題遠超過一個政治任期所能解決的極限,即使出現了有意願、有眼光、有能力的真正救世主,願意犧牲一己的政治生涯來推動改革,成功的機率仍然很小,而且很難持續。不過這裏,韓國瑜和以往我討論的救世主們比起來有一個很大的優勢,亦即他只是一個市長,責任和包袱都要輕得多。地方政府的政務原本就只集中在經濟和基建議題上,沒有國家共識、軍事外交、思想教育、法律制度等等深刻的難題,更加沒有體制改革的責任,所以不會像意大利的Renzi那樣栽在修憲,或者英國的Osborne死於公投。他不但已經當選,而且還是當紅的人氣明星,因此也暫時不必擔心像洪秀柱那樣被自己的“同志”在背後插刀。再加上臺灣“民主化”之後,30年來治理水平每下愈況,民衆的期望標準已經降到極低,在蜜月期有些小過錯應該也能獲得原諒,所以他對臺灣民衆做出真正貢獻的機會還是有的。
正因爲如此,所以我對韓的建議,不會像上次對洪那樣專注在言論和態度上,而主要是實際的政策選擇。但是韓國瑜的心態仍然是成功執政的先決條件。換句話説,如果韓把高雄市長,當作未來繼續爬官位天梯的一個階段,那麽權衡社會公益最大化過程中必有少數人吃虧這個問題時,他就無法做出必要而正確的決定,轉而會采納短期内嘩衆取寵的選項,結果是我們又多了一個僞救世主。具體來説,他當前絕對不能想著競選更高的官職,必須下定決心,專心在兩任共八年的市長任期内,把高雄改造為一個模範都市。
在實際執行細節上,現今臺灣政壇極爲膚淺愚昧,所以作秀造勢不但是難免,而且是必要的。但是韓國瑜自己必須明白,作秀只是安撫愚民、爭取支持的手段,像是到市場過夜,或是邀請瓊瑤當顧問,對發展高雄都沒有真正的貢獻。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個市長執政是否成功,仍然取決於經濟發展的速度,和對貧困民衆的幫助能否落實。
其實八年對發展經濟來説,並不是很長的時間。韓國瑜如果只專心扎基本功,可能成果還沒有顯現,自己已經先下臺了(例如Gerhard Schroder,參見前文《捨生取義的政治人物》)。所以我的建議是快慢均顧、内外兼修。我們從見效快的講起。
韓國瑜應該立即整頓市府團隊,吸收有理想、有經驗的主管來提升效率、消除舞弊浪費。他有很高的人氣,可以請到一般不會願意到臺灣政界趟渾水的人才,但是他自己必須有意願、有眼光來邀請這些政壇之外的能人。切忌在國民黨的那桶爛蘋果裏東挑西撿,否則因爲幕僚決定實際政策細節,韓的市府團隊必然是過去30年臺灣亂象又一次重演。例如2008年,Obama以極高人氣當選新任救世主,但是他一上任就指定Timothy Geithner為財政部長,我立刻知道Obama只是騙人的另一個財團傀儡,引發金融危機的銀行必然不會受到處罰,美國也不會有任何深刻的改革。
在整頓内部的同時,韓國瑜當然應該與中國政府合作,以做爲樣板地方政府,來換取貿易政策上的支持。這其實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迅速改善高雄的觀光業和農業的簡單辦法,真正的危險就在於它太過簡單,效果快速明顯,使得韓國瑜有從此因循苟且、不求長進的選項。這在經濟學上,叫做“Resource Curse”,“資源的詛咒”:來得太容易的錢財,會使政府和人民都養成依賴性,反而失去了長期發展的動力,例如中東的產油國。
正確的態度,是如挪威那樣,把采油賺的錢由公家存起來,統籌運用、資助長期工業發展。韓國瑜必須瞭解,來自中國的觀光客消費和農產品采購,和石油蘊藏一樣,是短期的超收。不但高雄作爲樣板地方政府的地位,隨時可能有變動(例如2020年總統大選),而且高雄不是加勒比海的小島,不能指望單靠觀光業和農業來撐起整個都會的長期發展。一個成功的地區,必然有高端的產業,才可能有超越一般經濟周期(五到十年)的持續繁榮。
所以韓國瑜必須把來自中國政策上的資助,當作他任期頭兩年的短期支撐,給了自己一個餘裕來做見效慢的長期開發,而不是他的整個經濟策略。但是這也不是說他可以等到第三年再開始“拼經濟”;正因爲正確的長期發展政策困難而緩慢,他必須儘快著手佈局。如果未來幾個月,他在這方面什麽都不做,我們就可以斷言,他是又一個騙人的假救世主。
在長期的發展策略上,中國仍然是主要的考慮因素,不過這裏不再是短期的政策讓利,而是如何在高雄建立能夠嵌入紅色產業鏈的環節。最理想的,當然是有高端的製造業,例如半導體等等,但這些也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點,大陸自己的人力、財力、物力、腦力都比高雄高上幾個數量級;即使在臺灣本身,高雄也競爭不過新竹或甚至臺南。所以從實際可行性出發,只好選擇中、低級的產業,設法使高雄在這些產業的高端占據一點大陸可以容許的利基。
我離開臺灣已經30多年,對當地實業的發展現狀不是十分熟悉,所以這裏我只做原則性的討論,並給出少數幾個我覺得有潛力的產業來方便具體討論,並不代表它們就是最佳的選擇(例如以下的兩個例子,現有產業如果不在高雄,就必須爭取它們移居)。例如螺絲業,臺灣目前還佔有可觀的世界市場額分,但是生產者都是中小企業,沒有什麽研發能力,高端產品仍然是由日本獨占。正因爲這是一個小市場,技術研發並不需要天量的投資或世界頂尖的人才,完全適合高雄這個級別的城市來試圖整合吸收。韓國瑜可以在他訪問大陸的時候,要求中國政府給予合理的協助,包括不要有像三年前圓珠筆尖那樣的攻關國產,反過來鼓勵大陸學術界與高雄合作。
對内,韓國瑜當然應該和臺灣本土這些產業的老闆們交流,尋找願意做產業升級的合作對象,藉著土地和稅金上的優惠,邀請他們到高雄設廠。同時他應該到中山大學工學院去和每一個教授聊天,問問有沒有可創業的主意和可改善高端螺絲生產的技術能力。中山談完了,可以到成功大學去;成功談完了,可以到中正大學;中正之後,可以到中興大學,等等。自從韓國瑜上任,我就等著在新聞上看他去訪問中山大學的消息,目前仍在等待之中。
另一類值得追求的是應用軟件開發這樣需求極大極普遍、又有地域性偏好的產業。臺灣永遠都會需要本土的程序員,而好的程序員甚至不必是學校裏的高材生,只要有興趣、有環境,都可以在幾年内成爲高產出的人才。這裏的重點,是一般高校的教授,並不適合培訓這類人才,必須是在大公司裏有實戰經驗的老程序員或者駭客才能教有用的技能。如果我是韓國瑜,就會以各種優惠吸引他們到高雄創業,同時與一些學校(即專科、高中和高職)合作,開辦基礎訓練班,課程由前述的老程序員或者駭客來建議或編纂。這和螺絲製造一樣,在產業上已經算是短平快的種類,三四年就可以開始見效。
韓國瑜做高雄市長,天時地利人和兼具,所需的只是他自己的眼光、能力和決心;很不幸的,眼光、能力和決心剛好也是過去30年臺灣政客奇缺的素質。韓國瑜是否是例外,我們應該很快就會知道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4樓. 加油人生2020/06/08 23:51
2016年國民黨已經在瀕死狀態,2018年是韓國瑜充當葉克膜的角色救起國民黨。2019年國民黨的大內亂,先是馬英九到處造勢,郭台銘宣稱唯一支持馬英九再選。吳敦義、朱立倫互鬥,再來就是藍營支持者期待韓國瑜代表國民黨。
韓國瑜從以前到現在,從不掩飾自己看不起馬英九,韓國瑜最死忠的支持者對馬英九也是極度不爽。在吳敦義卡朱立倫的空檔,馬英九才有這個推郭台銘出來選,卡死韓國瑜的默契。
許多人總以為派郭台銘出來就能接收這些票,卻不明白韓國瑜支持者的死忠程度不但超越國民黨,對馬英九、吳敦義這幫人的厭惡、怒氣也是非常大的。當時就我心理來講,除非郭台銘膽敢跟馬英九、金傅聰開戰,否則我完全沒考慮投郭。
而郭這個人的特質,我怕被告,也不敢講。只能說在我心裡這人是很在乎自己的利益,至於國家利益是不是在他考慮之中,我看不懂。郭的政治能力,明明白白顯示出他不像合格的政治領袖。期待商人治國就能解決現在台灣的問題那是不可能的。就像香港給李嘉誠當特首,別說解決問題,不要弄到更糟糕就好。
韓流已經是國民黨最後一副家當,這副家當雖然不怎麼高檔,但敗光也就沒了。事實證明馬英九為首的一幫國民黨大佬,敗家速度超乎所有人想像。
今天媒體上包括尹乃菁這些人,還在檢討韓國瑜。對馬英九、吳敦義、侯友宜這些人反倒不怎麼提。這社會不要說是綠的那一掛沒有公義,就是藍的那一掛對公義也毫不在乎。那些人看的只是交情、人情這些,當初打韓一個個打得比民進黨還兇。高雄許議長認為這社會沒有公義,這樣認為的豈止他一個人。
郭台銘這人,我不敢批評,怕被告。但馬英九、吳敦義、金溥聰、侯友宜、王金平這些人,我呸!
你説的沒錯,韓國瑜雖然有不少瑕疵,比起國民黨的大佬們還是勝出一個量級的。郭臺銘的人品能力姑且不論,由他來選會更有勝算純屬胡扯。最近批韓的聲浪,全是落井下石的馬後炮,一年前這幾百萬位政經專家有幾個能解釋如何把韓流選票轉給其他國民黨候選人?零!現在呢?乾脆假裝這個議題不存在。
一個人人重視的政治事件,事實和邏輯都完全公開,結果許多人還是在事前胡吹亂捧,事後轉換目標、斬釘截鐵地把失敗歸罪給個人,這樣愚蠢的輿論不只是低級,而且本身就是體制問題的一部分。 王孟源 於 2020/06/09 02:05回覆 - 23樓. OVL2020/06/08 09:45台灣的兩個政黨最強的核心競爭能力,就在於對方很爛而已。2018年底五都選舉之後,民進黨輸的一蹋糊塗,僅僅一年半就豬羊變色,除了民粹以外要說民進黨做對了什麼還真沒有,只是大家再重新注意國民黨之時再一次發現國民黨真的是爛而已。一個總統初選,吳敦義可以成為選項,郭台銘可以被刷掉,國民黨打輸必勝之仗的能力,還真的是從創黨之時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啊問題就在於他們爛是已經被證明幾百次的明顯事實,但是到了選舉日,大家還是乖乖地為他們投票。
既然愚民在藍綠兩邊都佔多數,那麽希望就應該在第三方力量;但是英美的制度特意設計來保護兩大黨,自然會演化出兩邊比爛、有恃無恐的局面。然而政局破碎、多黨競爭,如意大利或比利時,一樣會有很大的毛病。這是民主直選制先天的殘疾,不是小修小補能解決的。 王孟源 於 2020/06/08 12:51回覆 - 22樓. ä¸ç对ç½2020/06/07 09:06
不同意票不及同意票的零头,但凡拿出点资源投入,韩国瑜也不至于落到如此被羞辱的地步鞠躬下台,此役后其政治生命基本宣告终结。换柱、罢韩,国民党的凉薄和擅长搞内斗可见一斑。反观民进党,上次九合一大选落败的大将都给安排位置,甚至连原时代力量的洪慈庸都收编。你拿什么跟人家再战?
港英、两蒋时代都是靠经济增长换取支持,老共也想依葫芦画瓢。谁承想时代变了,两地人民以免煮、自由、人权为人生第一目标。假设必须二选一的话,相信一定会抛弃免国税,免服役,在内地就算杀人只要跑回本港就不犯法的特权,拥抱神圣的选票和在FB畅所欲言的普世价值。
國臺辦對馬英九的政策還只有很間接的影響,中聯辦放任香港的基礎教育完全腐化,才真是世界奇觀。要檢討,先檢討當年中聯辦的職責和策略是怎麽訂的吧。 王孟源 於 2020/06/07 09:53回覆 - 21樓. MAXWELL2020/06/07 07:59韩国瑜太心急了,他应该干满高雄市长任期得到一定的政治资本后再去参加大选,郭台铭也劝他之后再竞选总统,结果去年访美时抖出国民党内的权贵和黑箱政治逼宫国民党大佬,如愿得到国民党参选人的位置后使得郭台铭出走国民党,现在被罢免之后支持他的高雄议长许昆源于6日晚间坠楼身亡。
作为大陆人也感到挺无奈的,当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很多台湾的面板厂家陷入困境,中国大陆彩电企业为帮助台湾面板厂商解困,赴中国台湾采购液晶面板,金额高达44亿美元,总量超过1200万片,然而台湾却以低价卖给韩国,韩国再通过压缩对华液晶出口量,推动面板价格涨幅达到了30%以上,再转手以高价卖给大陆。在马英九执政时期大陆持续让利还打算签服贸协议给台湾输血,但是得到的却是太阳花运动和大量反中反共的青年。韓國瑜本人思維層次太低,早爲人詬病,但這不是台灣問題的核心;你的各般抱怨也都沒有説到重點(而且有馬後炮的嫌疑;我在一年前回答15樓時,明確說我不贊同他選總統,當時可沒看到有任何其他人這樣說;今天反而好像14億人都出來强調自己有這個後見之明)。
台灣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罪魁禍首就是三個人:李登輝、宋楚瑜和馬英九,這裏沒有一個是民進黨的,他們的權力始終來自藍營的選票。至於幫凶,頭號其實是國臺辦,放任鼓勵馬英九路綫。所以要追究責任,其實是國民黨選民和中共官僚,他們的錯誤才是今日台灣亂象的病源,你談的那些只不過是症狀罷了。 王孟源 於 2020/06/07 10:11回覆 - 20樓. oboe2020/06/06 19:32韓國瑜在高雄兩年的建設,遠超過之前任何一屆的民進黨籍高雄市長,但在媒體的操作下還是輕易的被高票罷免。
見過了港鬧和罷韓等等鬧劇,大陸鴿派應該不會再一廂情願的認為,只要能改善台灣的經濟狀態和硬體建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能一帆風順的治理台灣.......你讀了我六年的博文,怎麽還會對直選體制以及選民的智商有任何期望?
當代英美的民粹現象,不是偶然,而是財閥利益集團在上世紀中後期精心設計策劃的結晶;台灣照搬他們的文化和制度糟粕,完全沒有理性的質疑和反思,結果自然是更加極端的愚昧。 王孟源 於 2020/06/07 01:39回覆 - 19樓. 加油人生2020/06/06 18:41要靠民粹來治理台灣已經不可能,比起貪汙盛行的民進黨,韓國瑜算市政及格的市長了。民粹證明自己是不需要合格的市長,只需要民粹領袖。 廈門成立台灣統一實驗室,這才是真正對台灣的大利多。台灣統一實驗室,需要多多延請對台灣內政深入了解的人才。台灣許多司法、土地、對外開放,都需要在沒有民粹干擾的情況下進行改革。這只是正確方向的第一步;二月初應對武漢疫情的“對口支援”機制才是最優方案的核心。然而這裏的問題比新冠疫情更複雜出一個數量級以上,卻又完全可以預期,所以絕對不應該像處理新冠那樣等到火燒眉頭才急急忙忙地行動起來。 王孟源 於 2020/06/07 01:33回覆
- 18樓. MAXWELL2020/06/06 18:17高雄市长韩国瑜罢免案6日投票。截止下午5时20分,得票数已通过罢免门槛。这才两年不到的光景昔日九合一大选风光无限的韩国瑜就成了明日黄花。國民黨過去30年,只知道短綫操作,爭取眼前選舉的利益;殊不知,民進黨固然在選舉花樣上不擇手段,但是搞臺獨民粹的思想和信仰主軸卻是一以貫之的。長期下來,此消彼長是必然結果,到現在,國民黨存在的唯一實際意義(除了幾個地方政客的私利),反而在於幫助民進黨製造民主、公平、合理的假象,遮掩台灣社會和政壇的病態。國民黨本身仍然拿得到足夠的麵包屑苟延殘喘下去,然而思想還沒有被民粹扭曲、又沒有麵包屑可拿的台灣人繼續參與、支持國民黨,才是我百思不解的非理性行爲。 王孟源 於 2020/06/07 01:41回覆
- 17樓. 大粉红2019/11/04 15:04
(接上条,抱歉我写的有点长)
我的人口数据都是从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4%BA%BA%E5%8F%A3%E5%8F%B2 copy来的,如果继续往后看元明清时期的人口变化也差不多,我大概的推论是:- 历史上大体的循环是: 大一统王朝建立 -> 人口暴增 -> 社会矛盾激化 -> 农民起义 -> 大洗牌(或者由农民起义直接造成洗牌,或者由于被内部起义削弱的朝廷被外敌入侵造成洗牌) -> 人口锐减到和平时期的几分之一 -> 再次进入大一统王朝,重启循环。
- 历史上中国的人口上限一直在变大,比如说汉唐5000万人就崩了,明末已经到了1.5亿。说明生产技术还是有所进步,基本盘也有所扩大(比如对云贵高原的开发,以及清末开发了东北这个大粮仓)。虽然人口上限不断扩大,但是因为在缺少科学教育的小农经济下人口的增长完全不可控,所以人口最终是会碰到天花板。
- 历史上各朝代政府的腐化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个和人均资源下降社会竞争恶化有没有因果关系呢?我直觉上感觉是有关系的,在资源宽裕的情况下出现有理想的人的概率还是高一些,在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自私自利的人比例会高一些。
- 1949年之后,中国人口依然在经济不是那么好的情况下爆炸式增长,眼看就要步历史上个朝代的后尘,所以中共才要搞计划生育。
- 从历史来看,工业化和城市化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人口爆炸的问题。计划生育远远没有工业城市和科学的教育系统在调控人口方面有效。在受过教育的工业人口出现之后,他们表现出的生育意愿和生存压力成反比,所以要降低出生率只要提高房价就可以了。。。所以现在世界上城市化并且人口密集的地区(东亚、西欧)出生率都降的很低了,虽然短期内有养老的压力,但是长期来看人口减少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城市化水平不高并且人口密集的地区(非洲、南亚)出生率还是很高,他们的政府又没法搞计划生育,感觉还是可能重蹈中国古代的覆辙。
我同意人口壓力是帝國長期治理的主要難題之一,氣候變化也常常在學術界被提出來討論,但是難題並不等於無可跨越的屏障,它們只是要求治理水準必須高到能剋服難題的地步。
人口成長絕對不是帝國崩潰的唯一因素,那麽它是否決定性的關鍵要素呢?我覺得政治、社會、經濟結構所決定的治理水平才是最重要的。畢竟清廉高效有其他客觀的標準,不是只從王朝末期的動亂來倒推的;在歷史上每個朝代在中期腐化就很明顯。人口壓力上來之後,往往會有改革的提議,它們都來自對當時社會很熟悉的聰明人,而這些人的計算,都是只要壓制豪强,就能養得活衆多老百姓。他們的失敗,也明顯來自土豪的抵制反擊,不是政策執行到底卻被現實壓垮的。
另一個你必須考慮的事實例證是羅馬帝國。它的人口在帝國早期就達到頂峰,大約1億人。羅馬的耕地面積並不大於中國(因爲不包括德國和東歐),農耕技術更是落後,那麽硬要說中國的王朝被幾千萬人口吃死了,就很沒有説服力。尤其漢朝對長江流域及以南的開發,還很原始,如果有高效的政治執行力,安置多餘的人口完全沒有困難。
王孟源 於 2019/11/05 12:36回覆 - 16樓. 大粉红2019/11/04 15:02
对于中国历史上王朝只能延续200+年的周期,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农业社会人口无限增长碰到了生产力的天花板,所以造成社会竞争恶化的结果。
贴几个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据:
西汉初: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2年)15,000,000人到18,000,000人之间。
西汉末: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后2年)12,366,470户,57,671,401人(一说:12,233,062户,59,594,978人)。
然后经历王莽改革失败和绿林赤眉起义,进入东汉。
东汉初: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时估计全国有人口2800万人。
东汉末: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 估计总人口有1,100万户,5,500万人。
之后进入三国大乱世,等到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估计就只剩有3,000,000户,约15,000,000人。之后的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时多时少,但到因为虽然朝代变换频繁但期间还是有一些和平发展时期,到髓末,人口又涨回到4000多万。
隋末: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8,907,546户,46,019,956人。
唐初: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1,800,000户。
盛唐: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8,914,709户,52,919,309人。
之后安史之乱(755年 - 763年)导致人口锐减,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2,933,125户,16,900,000人。
唐末: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估计全国有33,000,000人。
之后经历五代十国的动乱,估计960年的五代十国人口总为二千万人。
而北宋统一之后人口又暴增:
北宋初: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灭北汉,完成统一,估计有7,737,209户。
北宋末: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20,882,258户,男口46,734,784人。
- 15樓. 游客 越雷2019/05/19 12:19关于韩国瑜选总统吐个槽,网上曾经有个段子:中国大陆想当国家主席,要年龄在40-52之间,当过至少两个省的首长,而且累计人口要两亿及以上,还要管过新疆或者西藏,然后才有机会。
当然这个是段子,但是我意思是韩国瑜当市长还不到半年就“有许多粉丝”想让他当总统,先不说韩国瑜本人,就从这些粉丝的表现来看,韩国瑜在市长任上“做不成任何有积极意义的事”(捂脸)這是體制的差異。
不過也不要太過自滿;中國歷史上選拔人才,競爭一直很激烈,但是仍然從來沒有跳脫200+年的朝代更替規則。避免社會階級僵化,任重而道遠。
王孟源 於 2019/05/19 19:2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