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分類管理: "年輕小秋的作品",本來想改版主名為: 安安大秋或安安老秋的,
接受阿鍾哥--"安安小秋很口愛親切" 的美譽,好吧,就在小秋前面加上點兒
註記以資識別。
"畫影"為年輕時期投稿"大華晚報"的作品。 蛤?? 您沒聽過這個報紙?
嗯,小秋真是有點兒年紀了,這份報紙早已停刊,是我第一次投稿的園地。
此晚報版面豐富: 學府風光,新少年,甜蜜的家庭,淡水河----
我在想,也許優迪園有不少高手都曾上過此報呢~~ 那,咱們來敘敘舊
如何 ? 對此報只有映像或是曾耕耘過"大華"的,可來回應相逢喔~~
進入"年輕小秋的作品":
那個夏季,梅梅及一大群鄰居小孩是在台東的海濤浪聲中度過的,她們
並沒有真的去那裡,只是一個個站在梅梅家裡的沙發上,仰著頭,聽張伯伯
講述台東的海,海上辛勤工作的張伯伯及夥伴。講到得意處,張伯伯的大鼻子
就一動,黝紅厚重的鼻頭格外明亮,小孩子們有趣的望著他,就像看到海裡大魚
一樣的新奇。
人散了,張伯伯會神秘的對梅梅說:"下次我來,接妳和姊姊去玩,住在海邊
的小屋子裡,還有那麼大的紅寶石戒指妳們一人一個。"他說著,圈起食指來做
樣子,梅梅點點頭,高興得拉著他去吃飯,常是爸爸和張伯伯的朗朗笑聲,
伴著飯香菜香。
而哥哥們喜歡的,是他的打坐經,他們一字排開,如階梯般高高矮矮的坐
在床上,學張伯伯盤腿縮肚,雙手交疊,聽他悠然念出: "閉上眼睛,慢慢靜下
來,靜下來---" 梅梅在門後聽得昏然欲睡,卻見兩個哥哥張開眼,伸手去摸
張伯伯結實緊縮的肚子,張伯伯驚起而笑,和哥哥打成一團,然後乾脆躺在
床上,要小兄弟們一個個在他肚子上踩過,就這麼的,梅梅和姊姊在門口也看
得呵呵笑起。
初秋時,張伯伯捲起行李,拎著包包走了,梅梅在睡前,還是想起他偶而
在夜裡講的故事:"虎姑婆,嚼著小孩的手指頭,吃完就把骨頭丟到床下" ,想到
當時張伯伯的嘴一咬手一甩,梅梅就趕緊溜到被子裡去,爸爸整理抽屜時,找到
張伯伯相片,梅梅拿著細細端詳,他穿著卡其布衣服,好自然的站在夾竹桃前,
也許,那夾竹桃是長在巖巖的海邊吧,梅梅想。
碰上連乘除法的難題,媽媽還要她拿空瓶子去買醬油,梅梅看著漸暗的天色,
想那一堆的符號,若是一大考完,張伯伯就來接她姊倆去海邊,一題題的繁雜
算術,也算是苦難的磨練吧! 那瑰麗的紅戒指,藍色的海,雪白浪花,以後每次
在梅梅傷心痛苦時,就如月宮寶盒般的神奇,而悄悄的幻化出來。
一年年,張伯伯都沒有再來,爸和媽聊天時,又快又含糊的提到一些名字,
小孩子是不好插嘴的,她不知道哪一個是張伯伯,向同學炫耀時,由"張伯伯"
變成"我有個伯伯" ,梅梅慢慢明白,那幅鮮麗碧藍的彩畫,已鋪上了一層帆布,
等著儲藏了。
國中時,梅梅參加學校在金山舉辦的大露營,三,兩人提著原子炭走著,
總部後澄藍的海水,一閃一亮簇擁而來,大家都好想去玩水,訓導主任卻以
漲潮為由,只許她們踏著沙子,遠遠坐著看,偶有男生走進海水,就聽到老師們
大聲呼喚,縱是金律如山,在寫生活動時,梅梅卻天馬行空的畫出了那幅久藏
經年的老畫,只用原子筆素描,藍藍白白的勾出一屋一海,指導老師頒給她
寫著"仁"的獎章,大聲的誇她想像力豐富,梅梅只是低頭暗笑,想到台東的
波波瀾瀾。
有一陣子,爸爸和媽媽提到,要請個老朋友來家裡玩,說那人在台北街頭
流浪,但總請不動他,那時梅梅才剛看"魯賓遜漂流"的長片,那隔插著口袋,
漫漫而行的孤獨影子,活生生就跳到現實裡來,梅梅倒是好想看看他的。
過年時,大小孩子都拿到豐厚的壓歲錢,客廳裡,爸爸正張羅牌桌,和
來客興冲冲的要打牌,那個他們喊張伯伯的人,坐定了椅子,轉身低頭對搖晃
行走的小姪女說: "張公公贏了錢,給你買戒指戴著玩,好嗎?" 梅梅站廚房邊,
愣愣的望著他,心裡有好一會的空白,姊姊捧著酒釀年糕湯走過,聽到她說:
"原來是他!" 夏去冬來,也不知道喊過多少個張伯伯,而今天這一個,才是
那一個啊! 姊回頭好奇的看她,怎知她心中的淒清激揚。
暑假自強活動的南海岸健行,梅梅本可報名東海岸的,不知怎麼,她竟然
沒報,梅梅想去尋那烈烈炎炎的海風,卻不再遙遠的台東,或許哪一日,她會
帶著小輩的姪女兒去吧!
後記: 外省第二代,竹籬笆裡的童年,沒有太多的親戚,時常來家走動的,爸爸
的部下同鄉,就是我們小時候親近的長輩,如今他們多已仙逝,懷念他們,
在我的童年裡扮了重要的角色。
- 13樓. 米迷2011/12/22 05:37大華晚報
有有有。。我也是大華晚報的忠實讀者耶。
小時候先是看國語日報, 後來大一點就是大華晚報。。我當年也愛投稿,文章見報時興奮的要死,只是都沒留下來,好可惜, 小秋好有心,收集的這樣好,年輕時的文筆就這樣讚, 太厲害了。。。
一樣一樣 (咱們年齡也應該差不多吧!)
好高興找到舊時文友,您還記的您當時的筆名嗎?
搞不好,我還有看過您的文章哩!!
把文章保留下來,黑嘿,這叫--- 敝帚自珍吧!
幸會-- 文友 :)
安安小秋 於 2011/12/22 08:31回覆 - 12樓. 天涯孤鴻···花窗2011/12/21 12:39好有紀念性
還好你保留著,我的都不知道去了那裡
青澀的年齡,投稿讓我覺得自己像個大人~哈
回台灣一趟才知道鄰居的老人只剩下一兩個
- 11樓. Mickey.2011/12/20 14:17好佩服喔
學姐~~
年輕小秋的妳~~就已經這麼優秀囉!!....哇.....!!!
升格秋姐的妳~~當然更爐火純青囉!!....好佩服喔!!真的
祝學姐~~作品散見各大報....
Mickey.看到推薦名單 就猜回應的人一定是 學弟您~~
ㄏ 肥水不落外人田嘛 您一定會回應的囉!
談不上 "爐火純青" 啦 當一個宣舒的管道吧~~
在美國時間多多 我是在努力的投稿 也時有"沒靈感"的苦惱
您也努力喔 咱們---- 報上見
安安小秋 於 2011/12/21 02:45回覆 - 10樓. NJ過客2011/12/20 03:20畫影
看起來 應該是 那些年 我們一起追海的日子
大華晚報沒聽過 不過那時候已懂得攢私房錢了嗎
好成熟哦 呵呵
想一想,應該是因為您住在南部,才沒有聽過,否則,以您的文筆,
咱們早晚也可在報上見的~~
小時候,不像現在,有學甚麼才藝,只有讀讀報,偶爾拿筆寫寫,
但我得老實說: 應該改為: "年輕小秋" 就不會覺得太成熟
啊! 現在就去改,免得誤導眾人~~
安安小秋 於 2011/12/20 04:09回覆 - 9樓. 東村James2011/12/19 14:32
- 8樓. Jenny***2011/12/19 14:03好有貴
我們跟人家聊天.聊到南京東路4段上有間隨緣居素食還不錯.
結果對方興高采烈跟我們說有一間精緻素食.最低價900元.
他跟朋友去都吃那個3000~4000價位的.非常棒!
我跟先生聽得傻眼.兩人去不就6000~8000元!還未加成呢!
不過也不能怪人家.對方是有名的醫生.我們沒那個摳摳去吃.
如果有人要請你去吃飯.如果對方是醫生.可以試試去這裡.偶是不敢啦!
台北市北平東路14號1樓 鈺善閣.
可能隨緣居比較適合我吧~~
本來覺得"蓮香齋" 有點小貴 這下一比 算甚麼了
但我覺得 3000 -- 4000 有點譁眾取寵ㄟ 很想看看菜單說
偶沒有醫生朋友 期待我女兒 將來找個醫生老公吧!
安安小秋 於 2011/12/20 04:00回覆 - 7樓. Jenny***2011/12/19 13:39文盲
對不住啊!.我不知是早生了還是晚生了?不知道有大華晚報這個咚咚耶!
但我知道虎姑婆這號人物.會把小孩的手指頭拿來啃得喀吱喀吱的.
有一回婆婆拿了雞爪喀吱喀吱的啃.孩子們臉色慘白哇哇叫:
"阿婆!你怎麼吃小孩子的手?!"
- 6樓. JKTsai 老鼠嫁女兒2011/12/19 13:24稿費?
民國五十幾年,我記得大華晚報的副刊稿費是每字一角,我五百字的短文可以收到五十元,當時的學生伙食費是每個月三百元。
七十幾年?
蔡老大 不但內行 還記性奇好 可見也煮字療飢過 ?
ㄏㄏㄏ 沒想到我們是先後期文友呢 :)
可惜那時 不流行"文友聚" 要不然 早就認識您了
我忘記當時稿費多少 這篇 好像收到 500 -- 600 吧!
我以後還會PO 一篇 稿費通知還留著 就可好好來算一算了~
安安小秋 於 2011/12/20 03:52回覆 - 5樓. divagirl2011/12/19 08:14少年小秋
在小小年紀時
就可以寫出這麼有內容的文章
真是讚!!
我們家雖不是眷村家庭
但好像小時候
也是很多阿姨, 叔叔在家裡進進出出的
有時候
會有錯覺
父母親哪來那麼多的兄弟姊妹啊???
謝謝稱讚 後來我想想 我---- 好像又裝小了
寫這篇文的年齡 在今天我來看 算年輕 但 應該比少年再大一點了~~ 歹勢~~
您父母親 也是好客開朗之人了
也許其中 有年映象深刻的 可寫下來 和我們分享
就有寫不完的題材了 :)
安安小秋 於 2011/12/20 03:46回覆 - 4樓.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2011/12/19 07:56大華晚報
也是我中學時期愛看的報紙之一,因為有少年版。記得我也投稿被刊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