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紋污燈蛾第一次見到
那天走在山徑,兩旁臨地層長滿蟛蜞菊,走著走著,忽然瞥見葉面上有個白白的東西,是枯葉還是蛾?靠近一看是一隻蛾,沒看過的蛾,靜靜地棲息在葉面上。它頭頸部分的羽毛,就像寒冬圍著圍巾或穿著頸部毛絨絨大衣的女子,甚是有趣。拿起手機不同角度拍著,我拍我的,它理都不理我。
回家後按老規矩上google相片功能比對,依其提供之相片,判斷可能是一種污燈蛾。但到底是哪一種污燈蛾呢?
以前經常查昆蟲相關資料的嘎嘎昆蟲網(http://gaga.biodiv.tw/),不知為何進不去,搜尋引擎顯示:The requested URL /new23/cp04_31.htm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只好另外搜尋有關污燈蛾的網頁。
後找到一個飛蛾資訊分享網站(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https://twmoth.tbri.gov.tw/,但先是該網首頁分類竟然沒有燈蛾,只好再查一下資料,才知道原來燈蛾是裳蛾科下的燈蛾亞科。這個網站雖有把擁有的裳蛾科相片全部列出 但首頁顯示共有800多張蛾的照片,沒有再做其他如亞科之分類。只好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耐著性子一張一張去比對,尤其在手機上看起來每一張照片都小小的,看了一半以上,至少600多張吧,眼睛快要脫窗了,才找到類似的照片,點進去看發現我照到的應該是人紋污燈蛾。不過即使花費眼力好不容易找到了,裡面卻只有名字及照片來源的簡單說明,可惜並沒有這蛾的生活習性等相關資料的介紹。這就是為什麼平常搜尋資料的首選是嘎嘎昆蟲網的原因。(維基百科有關污燈蛾紀載: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夜蛾總科,裳蛾科,燈蛾亞科,污燈蛾屬 。)
下一步就是要查人紋污燈蛾的資料。看以上的過程,就知道有多麼耗時費力了。
所查到的資料顯示,人紋污燈蛾屬於夜行性昆蟲,我竟然可以在大白天看到它,也算天道酬勤的小確幸了。
人紋污燈蛾資料
大部分網頁人紋污燈蛾的資料都很少,沒有辦法提供進一步的了解。
最後在台東縣延平鄉公所“美人的眼淚鳶山湖”網頁https://stn.ttypg.gov.tw/biology/detail/72找到記載人紋污燈蛾內容最多的文章,內容略以,
學名:Spilarctia subcarnea (Walker, 1855)
命名者:法國昆蟲學家Francis Walker於1855年描述並命名此物種。
分布國家:人紋污燈蛾分佈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國大陸、臺灣、越南、泰國、菲律賓等地區。
棲息地:人紋污燈蛾主要棲息於山區、林地、農田、郊區等地區,常見於樹幹、樹葉或燈光附近。
生物外表特徵:人紋污燈蛾翅膀呈灰色或深棕色,前翅有一條斑紋,顏色為淺灰色至白色,形狀為人的臉部輪廓,因此得名。身體呈灰褐色,有黑色斑點,體長約4-6公分。
生物特性:人紋污燈蛾屬於夜行性昆蟲,會被燈光吸引,屬於農業害蟲之一,以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為食物。成蟲不會進食,只靠體內的能量維持生命活動,平均壽命約2-3周。
飲食習慣:人紋污燈蛾的幼蟲以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為食,成蟲則不進食。
台東縣延平鄉公所美人的眼淚鳶山湖網頁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網頁,沒想到竟然是這次提供最多資料的網頁。
- 1樓. blackjack2025/02/27 11:54
醉夢兄,我建議您可以使用geminix來找,這個AI還蠻聰明的,他一下就找到了,而且跟您找的答案一樣
Spilarctia subcarnea=人紋污燈蛾
***
這是一隻白斑鹿子蛾(學名:Spilarctia subcarnea)。
白斑鹿子蛾的特徵:
翅膀: 白色,前翅上有幾顆明顯的黑色斑點。
身體: 白色,頭部和胸部有絨毛。
觸角: 黑色,細長。
足: 黑色。
白斑鹿子蛾的習性:
成蟲主要在夜間活動,有趨光性。
幼蟲以多種植物的葉片為食。
白斑鹿子蛾在台灣的分布:
在台灣各地低中海拔地區都很常見。
其他可能與此蛾外觀相似的種類:
水 ermine (Water ermine)
白 ermine (White ermine)
白 ermine 蛾 (White ermine moth)
如何分辨:
仔細觀察翅膀上的斑點數量和位置。
觀察身體的絨毛分布。
比對不同種類的圖片。
備註:
蛾的種類繁多,僅憑一張照片可能難以準確判斷。
建議可以提供更多角度的照片,或提供發現地點、時間等資訊,以利更準確的鑑定。
謝謝介紹geminix
的確英文名字一樣,習性介紹也一樣
不過蛾的中文名字不同,
原以為是別名
不過"白斑鹿子蛾"這名字在網路上找不到相關資料
另鹿子蛾,似乎也沒有長得像“人紋污燈蛾”模樣的
也許是AI軟體誤植它的名字吧
人間無味 於 2025/02/27 19:0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