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中國興西方落
2024/01/12 18:37
瀏覽477
迴響1
推薦17
引用0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中國興西方落

 

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意義 

   科技創新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核心能力,人類歷經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是蒸汽動力革命,第二次是電力技術革命,第三次是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現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則是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每一次工業革命都產生了新的強權國家,改變了世界政治並帶來經濟的飛躍發展。前三次工業革命是單一領域的突破,第四次工業革命涉及所有學科、領域、行業的全方位突破,是質的飛躍。工業能力就是生產力,前三次工業革命都是西方國家搞出來的,其結果讓西方一直保持生產力領先掌握世界主導地位。中國僅抓住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尾巴,即計算機革命的“網絡化”階段。若中國工業化成功對人類工業化進程的貢獻要大於歐美,因為中國有14億人口,也就是說中國工業化的成功意味著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實現了工業化。2023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科技投資的行政令,加強對中國高科技的打壓及封鎖,限制美國對中國投資。反映出21世紀第3個10年全球科技競爭的白熱化,這場全球科技的激烈競爭,將決定新一輪大國競爭的輸贏。與過去300多年的3次科技革命不同,面對第4次科技革命浪潮,各主要經濟體都把科技變革視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核心能力,並重新建構國家安全戰略。美國對中國採取「高科技冷戰」的方式進行打壓,正是基於世界霸權的爭奪。 

   第四次工業革命對中國來說是最大的歷史機遇,如果抓住機遇,意味中國擁有最好的技術及產業。未來20年,中國的後發優勢可從發達國家吸收很多先進經驗。雖然中國人口開始老齡化,但現在的人口年齡中位數還比較低,所以人口紅利還有十年。另外,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2018年中國大學在校生已近3000萬人,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是美國的兩倍多。中國高校生中有一半是學理工醫農科的,這是中國未來的一大利多。後發優勢、人口紅利及工程師紅利三者結合,未來20年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是沒問題的。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在科技和軍事方面也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未來10年,無論是科技還是軍事,中國都會進入黃金發展時期。所以,基於政治穩定的前提,經濟基礎、科技、軍事等因素,未來中國在不確定的世界當中是確定的,而且處於上升態勢。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中國跟美國至少可以同步,甚至可能會比美國先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美國的優勢是其創新能力無與倫比,缺點是產業空心化,很多高科技無法進入市場。而從市場角度看,無論技術多好,如果不能變成市場產品就是一張廢紙。中國的優勢是將技術變成市場接受的產品方面,其能力在世界上獨樹一幟,而且隨著投入的增加,教育和科研的進步,中國的創新能力正在迅速提高。這樣的態勢意味第四次工業革命後,人類生產力布局將完全不同於過去幾百年。第四次工業革命後,東方的生產力有可能會領先於西方,至少會達到東西方平衡,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最重要變化。在世界歷史演進中,教育支撐科技,科技助推經濟。中國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大學教育必須率先走向世界高等教育舞台的中心。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沖擊使得全球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對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劇烈的影響。 

二、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將超越美國 

   美國一系列針打壓中國高科技做法,本身就說明了中國在第4次科技革命中真實的異軍突起。中國政府提出科技崛起的三步驟戰略部署,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之後,要在2030年躋身於創新國家前列,再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中國近年來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中國超級電腦連續多年蟬聯世界冠軍,載人航太、探月工程有「天宮」「神舟」「嫦娥」「長徵」系列重要成果;北斗導航正式進入全球組網服務的新時代;奈米催化、金屬奈米結構材料、鐵基超導材料、高溫氣冷堆核電等正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散裂中子源、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一系列重大科研基建,為中國進行世界級科學實驗奠定重要的物質基礎。WIPO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2022》指出,全球百強科技集中在中國和美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表示,由於中國具有人才優勢,且推動不同科技領域的發展也提供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中國在全球第4次工業革命中將佔有重要地位。比爾蓋茲稱教育使中國科技在發展上具有優勢,中國人力資源豐富且中國政府有強烈的意願推動科技發展。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速度,是大多數國家難以企及的,中國將為世界創新作出更多貢獻。 

   華為公司正在推出所謂的 5.5G,這是一種將信息吞吐量提高三分之一的增強功能,因為人工智能應用已經使 5G 系統的容量緊張。工業 4.0 製造可能會降低入門級汽車的成本,使全球南方的普通家庭能夠負擔得起。如果中國成功打破製造業的成本結構,出口市場將繼續擴大,企業海外業務也將繼續擴大。華為在 2019 年之前一直依賴美國軟件,現在擁有一個可以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系統“MetaERP”,從美國的甲骨文和德國的 SAP 手中搶走了市場份額。通過在成熟半導體市場超越西方,中國將定位自己在高端市場挑戰西方國家。中低端芯片仍然有利可圖,但中國不會滿足於這個細分市場。相反,它將依靠中低端芯片來引導高端芯片。這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碾壓世界的中國鋼鐵工業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近代中國屢次與工業革命失之交臂,但今天,中國離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很近,且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戰略機遇,有利打造符合第四次工業革命挑戰的教育新形態。學科組織交叉融合方面,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構建了29個研究院、300多個研究平台通過打破物理空間的界限,推動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融合,進一步實現學科交叉融合和創新。充分鼓勵學生學習跨學科知識,了解跨學科領域,研究跨學科問題,在實踐項目牽引下完成培養計劃,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培養的雙提升。中國將科技創新融合,以國家需求為牽引,以大科學裝置、國家醫學中心等國家級大科研平台為支撐。 

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導權 

  美國打壓中國科技想阻礙中國崛起,其中華為公司被美國打壓的最慘,但經過努力,自研的手機芯片已經開始有成果,並在無線通信的5G賽道上領先。中國面對晶圓製造和芯片禁運時,直接反應是絕不能被卡脖子,中國要有自己的芯片產業。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數字世界、物理世界和生理世界的融合。第四次工業革命還有綠色能源領域,更節能的半導體LED取代了傳統的熱光源,電動汽車取代了汽油車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重要領域包括人工智能(AI)和量子計算。2010年後,中國每年發表的人工智能論文數量大幅度超過美國。有關AI專利,中國的騰訊和百度已經超過了美國巨頭IBM、微軟、谷歌。在量子計算領域,中國情況稍好。目前量子計算機仍然在研發階段,技術路線是各顯神通。另外,中國已經成為綠色革命的領導者,歐美國家是綠色可再生能源的最早推動者,現在中國已經成為綠色能源產業的老大。中國光伏產業的主要產品占全球產量80%以上,當歐美人幻想碳中和時,綠色能源的成本是化石能源的很多倍。是中國企業的努力,讓綠色能源可以在不需要補貼的情況下和傳統能源競爭;是中國的龐大產能,在推進全球的綠色能源革命。 

   科技帶給人類經濟繁榮,但也讓戰爭殺傷力升高,中美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上,誰能掌握主導權就能掌控世界霸權。有人說世界已進入了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工業革命主要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量子技術、生物科技等新產業為代表,會顛覆性地改變世界,為人類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學習方式及社會制度帶來顯著的改變。世界經濟論壇自2016年以來,長期探討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全方位影響及挑戰。若空有技術,沒有優良的教育配合,科技發展只是曇花一現。配合行業發展需要,制定人才政策,不斷為社會注入優秀人才,才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大國博弈不應以人類的生命及福祉為籌碼,應好好地把資源投放在能改善人們生活的事情上。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 :
1樓. 終南山
2024/01/16 12:24
讚啦
謝謝 何偉2024/01/16 16:2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