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台灣高等教育平庸化無助國力提升
2023/02/12 16:22
瀏覽973
迴響0
推薦23
引用0

台灣高等教育平庸化無助國力提升

 

一、兩岸高教水準背道而馳 

    高等教育產生的博、碩士人才是國家科技發展的實力,科技發展又攸關經濟發展及國防建設,綜觀亞洲強國以中日韓三國為首,三國的高教水準在世界上也屬前列,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去年10月公布的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台灣大學是台灣的最高學府代表著台灣高教水平,但台大此次全球排名僅187,2022年則是第113名,退步了74名令人驚悚。THE表示有43所台灣大學院校進入世界排名,但僅台大學進入前200名。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納入104個國家地區的1799所大學院校,THE指出,名列世界前100強的美國大學院校總數持續下滑,由2018年最高峰的43所,下降至2023年榜單的34所。中國有7所大學院校進入世界排行前100名,其中名列世界前50名的有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世界排名分別是第16、第17,也是亞洲最高排名。THE世界大學排名是依據1550萬份研究出版品和1億2100萬次相關引用,及超過4萬份年度學術聲譽調查回函和數十萬筆數據的分析結果算是相當客觀。日本排名最高的東京大學也從去年的第35位下降至第39位,居日本第二名的京都大學也從去年的第61位跌至第68位,反映出日本綜合國力的衰退。日本大學進入排名前200的僅有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亞洲排名最高的是第16名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新加坡大學分別排在第17和第19位。在躋身前100的大學中,美國最多有34所。而在亞洲地區,中國大陸的7所為最多,香港和韓國分別為5所和3所,日本和新加坡各為2所,台灣0所,中國大陸加香港共12所,兩岸高教水準差距懸殊。具體差距可由清華大學與台大相比較,THE總評分,台大55.2分,清華88.2分;教學水平,台大50.2分,清華90.1分;研究能力,台大55.5分,清華97.4分,論文被引用,台大60.1分,清華88.0分。 

  根據世界著名期刊「SCIENCE」報導,中國的研究在數量與質量上都在增長。據日本科學政策研究所稱,中國在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數量上首次超過美國。2022自然指數年度榜單(Nature Index 2022 annual tables)揭曉,中國位居世界第二名增幅最大,台灣排名21退步3.2%。在亞洲國家科研排名中,台灣輸給中國(第2名)、日本(第5名)、韓國(第8名)、印度(第11名)、新加坡(第17名),台灣已不再是昔日四小龍,亞洲國家中,科研進步最快的是印度(15.2%),其次中國(14.4%),接著是韓國(2.3%),而日本與台灣都在退步中。依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2022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中,在11大學科領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55個新興前沿中,中國排名第一的前沿數為52個,穩居世界第二。  

二、台灣高等教育問題一籮筐 

(一)教育無法解決低薪失業

  教育的目的是訓練人的生存能力及挖掘潛力。今天,台灣可能從幼稚園到大學畢業,完全碰不到「吃飯技能」這檔事。新一代的台灣人每個人都可以讀大學,但畢業水準與社會脫節。 

(二)台灣國際競爭力衰落與錯誤教育有關

   相對於南韓在國際上競爭力的表現,台灣的12年國教只培養出缺乏競爭力的人才,教改摧毀了名校的菁英制度,讓教育平庸化,高校數量太多無須激烈競爭就可就讀,但畢業無法找到高薪適當工作。人人無競爭壓力,使整個國家競爭力都受到影響。 

(三)台灣教育與就業脫節

   教育是用來訓練人的生存能力及挖掘潛力,前者著重培養技能即競爭力,後者著重人生規畫。「吃飯」和「活出精彩」需要正確的順序,次序弄顛倒了人不會幸福。台灣在這兩件事上的次序弄錯了,否則不會有低薪問題,也不會有「小確幸」這種概念的浮出。 

(四)論文抄襲腐蝕研究能力

   最近許多政治人物被爆料論文抄襲,這是台灣學術界的悲哀及教育恥辱。事實上,台灣論文造假國際有名,外國媒體《QUARTZ》的「科學論文審查造假篇數各國排名」調查統計2012至2016年間造假論文,台灣以73篇排名世界第二,網友指出台灣人口不多根本就是世界第一,2014年發生前屏東教育大學副教授陳震遠論文造假案,遭出版社一口氣撤銷60篇論文,成為國際醜聞。近來,學術與政治混淆,論文造假似乎不以為恥,連台大都涉及,怪不得台大學術排名直直落。 

(五)師資水準下滑  優質學生走光

   台灣教師薪資低又不受學生及社會尊重,學生評核老師打分數以致老師不敢嚴較怕得罪學生,加上少子化問題,招生不足毫無競爭力。中國大陸高校水準早已超越台灣,政府應鼓勵陸生來台就讀解決高校招生問題。 

(六)高校熱衷政治不喜研究創新失去競爭力

   路透社發布的亞太最具創新能力大學排行榜。韓國科學技術院蟬聯登頂,而上榜的75所院校中,中國的大學數量最多,台灣繼續無院校上榜顯示台灣的競爭能力及科研能力繼續衰退中。最高學府台大政治氛圍較學術研究濃厚,其他院校也差不多。 

(七)高校數量多而平庸化

   台灣的大學密度居世界牛耳,約165所,香港的大學有8所,照它的人口密度,台灣不應該超過25所;新加坡正式大學只有兩所,換算人口,台灣不應該超過 10 所。2011年韓國前總統李明博總統公開向全國宣示,大學數量太多已經削弱了韓國的競爭力。韓國教育部長也說,大學數量最好減少 40%。真正的全科大學,台灣有20家就足夠。事實上,台灣第一的台灣大學,世界排名近二百名,亞洲排名也僅15。世界已經在翻轉,台灣應保留 20 家真正的大學後,其他所謂「大學」都應該轉化為專科。 

(八)須重視愛國教育及傳統道德文化

   台灣的愛國教育及固有傳統文化道德不受重視,年輕人缺乏羞恥心及國家觀念,只重視個人小確幸私立,出國留學後願回國服務者不多。 

三、中國中科院自然指數排名全球第一而台灣中研院榜上無名 

    早在2016年,英國《自然》雜誌網公佈的年度指數排名,中國科學院在全球科研機構排名中位列第一。前20名中除了中國的中科院和北大以及日本的東大、京大,其餘全是歐美國家。在《自然》列出的四大核心學科排名中,中科院在物理、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3個專業排名全球第一。但在生命科學領域,中國科研機構排名普遍較低,除中科院位居第九外,沒有其他機構躋身前50位。      在這個排名中,美國居首位,中國第二,日本第五,南韓第九,台灣第十八位。90年前,國民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要研究人文及科學、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逐漸地,大學與其他單位已完成這些目標,為何還需要這個「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構」中研院?中研院預算逾百億但研究成果乏善可陳,美國的作法是其國家科學院為「空殼子」,不買儀器做研究,所有院士均為其他單位(大學、公司等)人員,只在開會時應召;因為是「獨立」單位,不受諸如國會等干擾,因為傑出(170多位院士曾獲諾貝爾獎),其報告通常受到尊重,足以「擺平」國內各種紛爭。此種專家散布各單位的「藏富於民」作法,隨時提攜其單位與人員,這也是美國大學和公司等傑出的原因之一。 

   台灣的中研院無明顯貢獻,總統府無能力審查中研院預算?中研院自有科技預算來自總統府,為何其研究員還到各部會申請。各大學教授辛苦栽培學生與做研究,為何經費比中研院研究員少?中研院是否應改進!過去發生李遠哲自肥自己薪水,黃國昌搶奪政治資源,翁啟惠被控貪污背信,卻無重大科研發明助力經濟發展。相對於台灣年輕人的小確幸,中國大陸的年輕人相對顯得有創業活力及奮鬥決心,媒體報導嫦娥五號登月指揮女工程師才二十多歲,中國許多企業CEO也才三十幾歲。新興的“獨角獸企業”是指指那些具有發展速度快、稀少、為投資者追捧等屬性的創新型創業企業,能讓年輕人大展鴻圖,獨角獸企業的標準一般為創業十年左右,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根據胡潤研究院合發布的《2021全球獨角獸榜》,全球共有1058家獨角獸企業,其中美國以487家排名第一,中國以301家排名第二。美國和中國占全球獨角獸總數量的74%。中國獨角獸企業顯示中國整體創新實力的提升,從行業分佈上看,技術創新與“技術+模式”創新領域聚集了較多新生“獨角獸”。 《報告》顯示,中國獨角獸企業共分佈於18個領域,超過30個細分行業,其中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智能硬件、交通出行成為獨角獸集中爆發領域,數量佔比56%。 技術驅動型的獨角獸不斷湧現,其突出表現是:新晉榜單的獨角獸主要分佈於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企業服務、社交、網絡安全、新媒體等行業領域。台灣經濟部及教育部應設法鼓勵年輕人尋找高薪及創業,並給予必要之協助。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教育文化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