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國及英國誰能先加入CPTPP
一、英國勝算最高
隨著英國生活成本增加的危機,明年英國家庭可能面臨6千英鎊的能源費用,而英國前首相強生承諾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可增加180億英鎊的出口並使產品價格下降。 英國盼成為此貿易集團的一員,使超市貨架上價格更低,並為英國企業打開一個擁有近50億人口的市場。CPTPP已由澳洲、汶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簽署。英國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Elizabeth Dunkley指出,CPTPP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還消除近100%的關稅,有助於英國企業和消費者,增加貿易和就業機會。英國投資部長格里·格里姆斯通6月1日在東京接受媒體採訪時,預測英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最早將於2022年底或2023年初達成協定。如果英國能加入則是首例在CPTPP生效後得以加入,將先於台灣及中國加入。英國計劃借此吸引純電動汽車(EV)等環保領域的投資。格里姆斯通充滿自信地表示相信會取得巨大進展。但他對美國主導的新經濟圈構想「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只表示並未參與。脫離歐盟後,英國不斷通過與其他國家簽署FTA來尋找出路。
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11個成員國10月8日在新加坡舉行了部長級官員出席的委員會會議。在會議上確認了加快英國加盟的審查工作的方針。日本擔任負責審查英國的工作組的主席國,日本經濟財政兼再生相山際大志郎出席了本次會議並表示,「部長之間確認了專注於順利且迅速地推進審查工作的共識」。甚至委員會會議上出現了「最好年內達成基本協議」的意見,山際指出「英國參加的氛圍已經明顯加強。正在克服一個個課題的同時向前邁進」。英國于2021年2月正式申請加入CPTPP。審查程序耗費了比預期更多的時間,一部分成員國要求重新評估英國提出的關稅取消率等。有分析認為,在農業等領域,英國的關稅取消率處於低水平。新加坡貿易及工業部部長顏金勇在記者會上強調稱,「對英國的審查將成為對今後加盟的國家的審查標準。不會做出降低CPTPP標準的妥協」。11國在會議後發佈的聯合聲明中提出,「支持隨著遵守高水平規則的國家和地區的加入使CPTPP擴大」。但在8日的委員會會議上,並未對中國大陸和台灣的申請展開討論。日方認為如果讓中國大陸率先加入CPTPP,台灣的加入將變得困難。另一方面,如果讓台灣參加,中國大陸必將激烈反對。由此可見英國將率先加入CPTPP毫無疑慮,台灣是否能加入要看中國大陸是否反對,所以台灣應是慢於中國最後才被考慮是否可加入。
二、中國申請加入CPTPP勝算較大
台灣目前想加入任何國際經貿組織都相當困難,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2021年GDP總值為17.7萬億美元,台灣僅約0.79萬億美元,中國大陸的GDP是台灣的22倍,是目前CPTPP最大經濟國日本的3倍。中國大陸欲加入CPTPP將進一步推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為中國和亞太地區國家帶來巨大商機。CPTPP經濟組織需要一個大經濟體形成公共財,以吸引其他較小經濟體願意遵守規範,美國目前不加入,日本又不夠大,大家很清楚,CPTPP要走得更好更遠,必須擴大經濟規模,沒有理由拒絕中國大陸的申請。相對的,台灣加不加入CPTPP對其他成員國幾乎無影響,這是台灣被邊緣化的事實。台灣與CPTPP的11個成員國均無邦交,中國大陸除有邦交外尚有RCEP等其他經濟組織呼應,台灣官員在自貿協定上缺乏經驗與技巧,而中國大陸在與美國貿易進行惡戰多年後,其官員談判技巧較台灣更有經驗。日本對中國加入CPTPP表面上反對,但實際並不能堅決反對中國申請加入,而澳大利亞還希望用CPTPP來約束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則基於《美墨加協定》中的“毒丸條款”而被迫站美國隊,根據條款,美、墨、加三國中任意一方與美國認定的“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則其他協議夥伴有權在6個月後退出美墨加協定,並以新的雙邊協議取而代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GDP嚴重依賴《美墨加協定》,因此墨加兩國唯美國是從。目前中國主動提出申請加入CPTPP贏得了主動,台灣籌畫了5年卻被迫被動追隨中國大陸申請,美日澳雖然不會這麼順利讓中國加入,但時間和市場是站在中國一邊,台灣加入CPTPP的籌碼顯然比中國少。
目前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秘魯與智利都已表態歡迎中國加入,這些國家因為與中國有密切經濟關係,所以是樂見北京加入。澳洲、加拿大由於政治原因,被中國用非關稅手段制裁,要與他們做雙邊磋商非常困難。新西蘭總理阿德恩表示,只要滿足最低要求,就應該允許中國加入CPTPP,澳洲國內雖有支持台灣加入CPTPP的聲音,但是澳洲貿易部長稱澳方將確保符合澳方長期確立的一個中國政策。《日本經濟新聞》提到,日本和台灣地區之間沒有簽署過自由貿易協定,所以無法評估加入CPTPP的難度。事實上,日本礙於美國態度不會公然宣稱支持中國加入,但在評估中國及台灣加入CPTPP對日本的好處時,基於現實利益,若中國以條件交換時,日本支持中國加入比支持台灣加入機率大。
三、RCEP對台灣較CPTPP重要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已成為中國與東盟關係發展的新基石,簽署RCEP的成員國經濟體量約佔全球總量的30%。 RCEP包括美國盟友如日韓與新澳,這個以中國為主卻把美國拋一邊的經濟協定,將是美國抗中戰略最大的缺口。RCEP讓中國的影響力凌駕美國。新冠疫情使美國主導的全球體系逐漸崩解,此時RCEP意味著世界將形成北美、歐洲、汎亞三分天下的局面。台灣未能參加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RCEP將進一步被邊緣化,對經濟衝擊將比未參與CPTPP更大,台灣將無關稅優惠、匯率也不好,工廠關廠及失業人口增加機率增大。台灣對RCEP成員的貿易和投資總額達到台灣總量的六成以上,可預見將對台灣出口造成影響,特別是附加價值偏低、標準化較高的終端產品和零組件,如石化、紡織等,將陸續往15國移動。RCEP對台灣的影響高於CPTPP的原因有三,第一,CPTPP含有5億人口,GDP產值占全球百分之13,而RCEP人口有23億,GDP產值占全球30%以上,台灣對RCEP成員國的貿易額更占台灣貿易總額64%。因此,RCEP與台灣關係的密切要遠高於CPTPP。台灣須設法改善兩岸關係加入RCEP才不會被孤立,儘管蔡政府試圖貶低RCEP的作用,並想以加入CPTPP及與美國經濟會談來唬弄人民,但事實是無法掩蓋的。
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的重要性不如RCEP,目前CPTPP成員國對台灣貿易都是台灣逆差,目前急著加入並無立即很大的經濟好處,等到台灣有貿易順差國的中國大陸及美國加入CPTPP後台灣才會有明顯利益。目前在世界經濟體系中,韓國有70%是有自由貿易協定,但台灣只有2%,這對台灣貿易是很大傷害,如果出口關稅動不動20%,人家是零,那怎麼競爭。台灣對外關係是以兩岸關係為基礎,太陽花學運是打斷台灣與中國大陸服貿貨貿協定是讓台灣無法與他國簽FTA(自貿協定)的禍首。
四、台灣在自貿協定上需要明智的抉擇
台灣目前對於參加CPTPP、RCEP、TIFA等都完全失去主動權毫無把握,亞洲主要國家如日本、韓國及新加坡早已與歐盟簽訂自貿協定,連越南都與歐盟簽了自貿協定,台灣一直想加入CPTPP,其實CPTPP一直盼望著美國及中國的加入,在國際政治現實下,兩岸關係惡化使台灣很難加入。台灣要南進東南亞就要先加入RCEP,要入RCEP就要搞好兩岸關係。不切實際地想加入CPTPP已浪費台灣太多時間,事實上美國已無法給予亞洲國家更多利益,美國通過貿易協定和同盟條約對其盟友施展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台灣付出了巨大的保護費代價,若要簽訂台美FTA,除了讓美牛及美豬進口外,台灣還需付出更大的經濟代價。台灣和美國不同,台灣對貿易的依存度是美國的五倍以上,一旦無法參加國際經貿組織,產業界最可能的因應之道就是將產業從台灣加速外移。
台灣經濟部以政治考量對RCEP影響輕描淡寫令人擔憂,RCEP對貨物、服務、投資等核心國際貿易有重大影響具有推動經濟增長的潛力,台灣應設法加入此一高品質、互利、具有商業意義的區域自貿協定。進入CPTPP要讓利於人,進入RCEP則可基於九二共識要求大陸讓利於台,若不改善兩岸關係則在可能無法參加CPTPP及RCEP下台灣出口將失去競爭力。RCEP是東協與中國大陸共同組成的重要經濟體,與台灣60%經貿有關係,若CPTPP無法進入則進入RCEP也是台灣很好選項。但兩岸關係不改善,沒有中國大陸的默許,台灣無法加入RCEP。不能加入RCEP,台灣將面臨邊緣化與空洞化危機,將發生“貿易移轉效果”與“投資移轉效果”。臺灣所生産的相同産品,要附加關稅,價格相對較高,競爭力絕對大幅下降。年輕人將更難找到高薪工作。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