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中國反隱身雷達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2021/10/03 22:50
瀏覽1,150
迴響0
推薦19
引用0

中國反隱身雷達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一、珠海航展 

    隱身戰機屬最先進的第五代戰機,其隱身性能能讓敵方防空系統失效而造成第一擊的勝利,但有矛就有盾,反隱身雷達就是克制隱形戰機的利器。在珠海航展舉行的中國電科技14所反隱身雷達發布會上,副所長曹劍稱中國反隱身雷達已經形成覆蓋全部預警頻段,多種探測體制相結合,在國際上處於先進水平。中國電科14所進行反隱身雷達的研製已有30多年,與隱身飛機歷史等長。反隱身雷達,主要涵蓋三個方面:一是頻段反隱身,目前的雷達隱身措施都是針對厘米波雷達的,改用低頻米波,可以增大雷達反射面積,使目標有更多的能量反射回雷達方向,更容易被雷達偵測,如YLC-8E雷達;二是功率反隱身,通過應用三代半導體等技術,增大功率口徑積,在隱身目標散射截面積非常小的條件下,依然能夠分辨出隱身目標,如SLC-7;三是體制反隱身,可以採用多頻段雷達、雷達組網等方式主動探測,也可以通過無源被動探測的方式,捕捉隱身目標自身發出的電磁信號,從而突破其隱身效果,如124E。中國的雷達裝備與國際一流企業同台競技毫不遜色,在本次展會上,14所展出的反隱身雷達有YLC-8E機動式UHF反隱身防空警戒雷達、SLC-7L波段三坐標警戒雷達兩型。 

    據媒體介紹,YLC-8E是世界上第一種UFH波段反隱身雷達系統,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將特高頻米波雷達技術和主動相控陣雷達相結合的新型反隱身利器。YLC-8E反隱雷達由一個水平天線和測高天線組合而成,採用兩個扇形波束而非筆形波束實現三坐標的測量,也就是採用兩維相掃和方位機械掃描的方式進行探測,這些天線被分佈在一個面積巨大的金屬天線陣面上,可以在30秒內將三段式天線展開。YLC-8E反隱雷達在傳統相控陣體制+米波雷達的基礎上,提高了相控陣大功率數字TR組件的工作能力,特別是數字TR單元陸續採用氮化鎵技術,整體性能得到極大提高。 

二、      反隱身雷達種類 

有隱形飛機就有偵測隱形飛機的雷達,美國已在日本部署了16架-35B垂直起降隱身戰鬥機,再配合之前已經從阿拉斯加基地調到日本的32架F-22A,這些隱形飛機確實戰力驚人。但中國也發展了天波雷達、量子雷達及諧振雷達來偵測美國的隱形飛機。天波雷達是指利用電離層對短波的反射效應使電波傳播到遠方的雷達。由於是靠電離層的反射,使得該雷達可無視地球曲率對雷達探測的影響,在目標還未出現在地平線之時,就已經掌握其行踪。中國在量子技術的研究和實際應用方面上處在絕對前沿。 當美,日,歐洲等國家地區目前還處在理論完善和样機摸索階段時,中國的量子實驗衛星已經進入太空完成了天地間量子通訊測試。中國的量子雷達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100公里距離上對雷達反射面積為0.01平方米的目標實現精準捕捉。借助激光的高速傳播特效和高能量密度,將量子信號發射出去,通過量子態關聯抑制雜波干擾,在對方毫無察覺的情況下使其顯身,而且中國量子雷達具備目標形狀判斷能力,這是普通雷達不具備的能力,從量子雷達效果圖我們可以清楚到看到,鳥類形狀和B-2隱身轟炸機形狀分別顯示了出來,絕對不會讓其蒙混過關。諧振雷達利用電磁諧振現象使目標回波信號增強10-100倍,可連續觀察和跟踪飛機、隱身飛機、衛星、導彈等多種飛行目標和水面目標,有目標識別能力。 中國已經在幾年前就開始大面積使用這種新式雷達。該雷達的特點是無視吸波塗層和隱身外形,只要目標有金屬構件就會產生電諧振,這種諧振波有不可屏蔽的特性,是雷達隱身戰機的命門。 

    珠海雷達展區現場,最顯眼的就是兩款主打反隱身功能的相控陣雷達——SLC-7三坐標警戒雷達和JY-26遠程三坐標對空警戒雷達。前者是第4代情報雷達的代表型號,號稱“全能冠軍雷達”,可以對付包括隱身戰機、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巡航導彈甚至定位火砲和火箭彈,用途之廣泛遠超其他許多同類雷達。JY-26則可以作為防空網中遠程預警核心,具備探測距離遠、測量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能探測隱身目標和臨近空間的高速高機動目標。此外,在這次博覽會上中國還推出了“中國反隱身雷達旗艦型號”——YLC-8E機動式預警相控陣雷達的模型。這種大型雷達以反隱身能力強而名揚中外,主要性能指標優於國外同類型雷達產品,YLC-8E的芯片是雷達的核心組件,全部由中國自主研發。據環球時報記者報導,在此前的各種軍貿展會上,中國已先後推出YLC-8B、SLC-12、JY-27A、JYL-1A等多個反隱身雷達型號。當前世界反隱身雷達有多條技術發展路徑,而中國可以說在各條技術路徑都佔據領先地位。隱身飛機主要是通過飛機外形向其他方向反射雷達波和表面的吸波塗層吸收雷達波能量,但這些手段主要是針對常規雷達的微波頻段進行優化,對於米波或分米波等低頻段卻無能為力。 

三、      天波超視距雷達 

     天波超視距雷達為了適應電離層不同高度是把電磁波折射到預定的探測空域,通常在5~30MHz的寬闊域範圍。探測距離遠達800~3500公里,發射平均功率常達幾百千瓦,中國在1982年由包養浩、 焦培南主持研製成功第一部“脈衝體制天波超視距試驗雷達”,使中國成為獨立地掌握這項技術的第三個國家,由於軍事使用上不容許把接收陣地設在超視距雷達的前方,因此主要是用後向散射。中國在內蒙建立第二座規模龐大的天波超視距雷達,由於探測半徑約3000公里,可以覆蓋整個日本本島,據信也有能力探測到新抵達日本岩國基地的美軍F-35匿蹤戰機。天波超視距雷達、間諜衛星以及預警機/電子偵察機共同組建的預警探測系統,可以執行第一島鏈內反介入與區域拒止戰略。天波雷達的特點之一,就是規模龐大的發射及接收天線陣,發射天線長達近千公尺,接收天線更是長達數千公尺。由於天線陣占地面積不小,爲了保證安全,一般都部署在內地,以保有一定的戰略縱深。此外,天波雷達每組天線探測扇區角度為60度,為了能完全覆蓋目標區,需要良好的發射仰角以進行反射。 

     世界上功率最大,探測距離最遠的是俄羅斯的「沃羅涅日」陸基飛彈預警雷達。沃羅涅日」飛彈預警雷達不僅性能上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製造工藝上也取得重大突破,所安裝的設備大為減少,能耗大幅降低,自動化程度大為提高。據報導,探測距離達6000公里的「沃羅涅日-DM」新一代飛彈襲擊早期預警雷達2006年在列寧格勒州列赫圖西村投入試驗性作戰值班,它滿足了對俄羅斯整個西北方向空情及瑞典、挪威等國境內的北約飛彈發射情況的監控。位於伊爾庫茨克州的一座新建「沃羅涅日」雷達目前也進入收尾階段。有專家稱,一旦該雷達投入使用,俄軍就可實現對包括中國西部地區在內的整個中亞、南亞方向的早期飛彈預警。韓國欲部署美薩德反導系統引中國強烈反彈,中國擔心的並非「薩德」反導系統本身,而是它裡面包含的AN/TPY-2地面部署X波段雷達,該雷達探測距離達1000至1800公里,如果部署在韓國西海岸一側,不僅中國核心軍事設施所在的上海、天津、大連,就連中國發射洲際彈道飛彈和潛射飛彈時,也可以在發射初期就被探測到。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國防軍事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