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四百年來,中國由於科技的落後受盡了列強的欺凌,國共內戰後,中國大陸慢慢由文化大革命廢墟中爬出,在鄧小平改革開放下已經成為世界強國,尤其在科技及重工業水平方面已快速追上西方先進國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速鐵路興建製造及核能發電工業的發展。所謂高鐵是指時速
2008年6月24日,中國產「和諧號」CRH3型動車組列車在京津高速城際鐵路上創造了時速394.3公裏的紀錄,創造世界上投入運營列車的時速最高紀錄。這是中國鐵路進入高速時代的宣告。京滬高鐵全長1318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從北京到上海全程縮短至5小時,人員、資金、資源是經濟發展的三大要素,經濟需要依托交通的快捷、便利,實現“貨暢其流、人便其行”。京滬高鐵建成後,人、財、物加快流動,打破地域壁壘,活躍經濟發展。2010年9月28日滬杭高鐵試运行,曾創下時速416.6公里的紀錄。2010年12月3日京滬高鐵試驗中國產列車和諧號CRH380A,列車時速達486.1公里,再破世界鐵路營運試驗最高速紀錄。
根據大陸當局高鐵「走出去」的戰略計畫,北京期待推動實現3條高鐵戰略線路: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中亞最終到達德國的中亞高鐵;從昆明出發,連接東南亞國家,一直抵到新加坡的泛亞鐵路。報導表示,大陸新一屆領導班子的上任為「高鐵外交」注入了新的力量。在目前構想的3條高鐵線路中,中亞高鐵被公認為最重要的一條,由於它橫穿中亞資源豐富的地區,是此前大陸最為重視的一條。報導引述美國學者觀點認為,中亞高鐵的南線,即連同新疆喀什與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線路在其中有非常核心的作用,一旦大陸與瓜達爾港相連,向西便可至伊朗,同時可助吉爾吉斯和烏茲別克等中亞國家獲得出海口,這將大大激勵中吉烏鐵路的建造。短暫的泰國之行,展現了李克強的魅力和中國的實力——李克強不僅以「中泰一家親」定位中國和泰國兩個國家的關係,更以「高鐵外交」為中泰兩國拉攏「生意」。有分析認為,「小小的乒乓球」、「憨憨的大熊貓」都曾作為中國的外交手段,「如今,透過積極參與國外建設高鐵,『高鐵外交』正演變為新一波外交攻勢」。「高鐵外交」正在凸顯,甚至可以與「乒乓外交」、「熊貓外交」相媲美。由圖6看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歐亞高鐵帝國誕生了,陸權又重新打贏海權,讓中國重新成為世界中心。
二、中國高鐵的輸出
中國總理李克強2013年10月訪問泰國時曾向泰國總理英拉(圖7)國高鐵產品,泰國一直想成為東南亞首個擁有高鐵的國家,現有鐵路網已很難滿足需要。泰國火車速度均在每小時60公里以下,泰國交通部規劃興建4條高鐵,並連通老撾和馬來西亞等鄰國(圖8)最大競爭對手是日本新幹線,成本低是中國的優勢,中國造價一般是1.5億人民幣/公里,德國3億/公里,南韓2.5億/公里。中國高鐵若能順利出口到泰國,將打開中國在東南亞互聯互通的市場機遇,這對中國高鐵國際化是個里程碑,而高鐵輸出將帶來相關基礎設施、勞務等合同,同時東南亞的互聯互通對中國獲取資源及或貨物出口、鞏固東南亞國家經濟聯繫,更具有戰略意義。高鐵在中國外交領域扮演了重要作用,且中國高鐵本身的優勢也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發揮作用。在沙特和巴西市場,中國高鐵雖遇到了一定的挫折,但也面臨來自全球的机遇。美國規劃了6年内投資530億美元的高鐵計畫,英國也計畫投入300億英鎊建设335英里的高鐵網絡,另外,巴基斯坦、伊朗等國也積極規劃高鐵項目。中國鐵路產業“走出去”可分為三層次,第一層次是機車、車廂、信號系統、鐵軌等軌道交通裝備的出口,第二層次是鋪設鐵路,屬於建築工程的服務貿易,第三層次是管理營運整條鐵路,屬於資本輸出。
大陸總理李克強在2013年11月出訪東中歐(圖9)與匈牙利總理奧班和塞爾維亞總理達契奇三國總理共同宣布合作興建連接貝爾格勒和布達佩斯的匈塞鐵路(圖10),中國高鐵技術再次輸出,同時羅馬尼亞也打算引進中國大陸的高鐵技術。這是中國大陸首度把鐵路輸出到歐洲,也是中共高鐵輸出邁向國際的重要一步。繼可能輸出高鐵技術至泰國後,大陸高鐵布局逐漸邁向全球,並拓展至東歐。李克強表示,匈塞鐵路是大陸與中東歐合作中的標誌性項目,報導指出,把這個合約放在歐亞大陸地圖上會發現,羅馬尼亞向東與保加利亞、土耳其連成一線,向西與已經商妥的匈塞鐵路相連,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的鐵路線似乎已成形。大陸改革開放以來鐵路建設發展迅速,具有成熟的裝備、技術和施工經驗,性價比優勢明顯。此行是李克強出任大陸總理後首次訪問中東歐國家,新戰略意義可體現在大陸與中東歐十六個國家領導人簽署一系列戰略合作框架,近年來中國大陸積極輸出並推銷高鐵,已成為中共外交和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圖7 中國總理李克強向泰國總理英拉推銷高鐵 圖8 東南亞高鐵規劃路線
圖9 李克強在東中歐推銷高鐵 圖10 匈塞鐵路將使用中國高鐵技術
三、高鐵外銷短空長多
高鐵外銷短期是看不到利潤,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問中國後帶著數百億英鎊的投資意向離開中國,中國總理李克強又向英國推銷高鐵及核電高端產品,中國在下一盤更大的棋,習近平曾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中國謀求讓全球產業鏈再同時中國的高鐵輸出隱藏著“遠交近綁”的戰略。高鐵、核電等高端裝備製造業被譽為“大國重器”,整體經濟利益遠遠超越產品對於生產企業的利益,尤其是在中國面臨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時,僅靠傳統粗加工和初級產品出口已無法讓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高端設備製造可以左右一個國家在國際產業鏈上的地位。中國大力發展高鐵使龐大需求拉動新材料、電子、機床等領域的同步升級。高鐵的零件高達10萬個,平均每個零件按照3~5家生產廠家計算,就產生30~50萬家零件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具有更高技術,並向更多產業領域輻射,對中國經濟長遠影響不可限量。
通過高鐵打造的城市圈更由點及面帶動產業布局合理化,京滬高鐵產生大規模產業轉移,安徽、蘇北、鲁西等落後區域的經濟正迎頭趕上。西方發明的高鐵在中國落地開花,是因為中國體制性優勢讓產業規劃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表面看高鐵產可能出現虧損,但整個產業鏈是盈利的,中國輸出高鐵能有效打通中國發展空間的戰略通道,構建“遠交近綁”的戰略。中國與東南亞高鐵一旦建成,不但將中國和東南亞經濟緊密聯在一起,擴大中國區域影響力,而且讓中國獲得一條繞開南海和麻六甲海峽的能源通道。第三歐亞大陸橋,更可將中國-東南亞-南亞-中東歐通過高鐵聯在一起,由共同經濟利益將沿途各國“綁”在一起。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