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羊媽媽服務的社區關懷據點,早上課程是「懷舊輔療」,利用長者仍保有的記憶,藉由照片、仍熟悉的物品或對象,喚起個人過往的經歷。 回憶的過程中,摻雜語言溝通和情感交流,讓長者的回憶浮現腦海中,透過旁人的帶領,進而營造溫馨、親切與安全的感受。
講師在課堂上讓長輩回憶古早味食物,並且鼓勵他們發言分享,講師並將帶來的古早味糖果,讓長者帶回家分享孫兒,透過據點課程幫助長者與孫兒有話題的互動。長者的家人都很放心父母來據點,有志工團隊來服務他們,有些長者會去照顧更年長的學員,大家在神的愛中互助、同樂。
中午共餐並午休後,先帶長輩做椅上運動約30分鐘,健康的長者也可站立,手腳一起伸展更好,訓練「肌肉力量」( 肌力較好的人,可以減少傷害發生 ),與「肌耐力」( 使運動或工作的時間更持久,更不易疲勞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健康老年人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同時也建議每週2-3次的肌力強化運動。來據點的長輩已經固定人數,志工經常鼓勵長輩做到國健署建議的運動活動量。
運動後休息十分鐘喝水、上廁所,然後下午的課程「音樂輔療」開始點歌,鼓勵每一位長者唱自己懷念的老歌。這就是醫師建議「唱比說容易」。有些長者不愛說話,但喜愛唱歌,有時多放些長者那個時代的歌曲、鼓勵他哼哼唱唱,可以讓長者開心,也延緩退化速度。
音樂在每個人的生命中,佔有重要一席之地,一句歌詞、一段旋律抑或是樂器的聲響,就能帶領長者想起美好往事;或者長者對往事如數家珍,卻不記得近期發生的事,透過音樂或樂器 ( 不想唱的人可打擊樂器伴奏 ) 互動有助於喚起記憶,今天大家身心愉悅,下課後互道明天見。
- 2樓. 麥克侯2024/08/17 11:57
遇到不肯動,和裝不懂的老人,就真的心累!
不是說:我不適合運動,就是我不行,心臟受不了。
很難.....真的是說的比唱得好聽了
我們發現有些長者不愛動,會鼓勵她/他要活就要動,其實來到關懷據點的長者看見年紀比自己大的人做的起勁,也會激勵她/他一起運動,這也是關懷據點的功能之一。
老人家不愛動,也可能是來自「老年憂鬱症」。 老年人是憂鬱症的好發族群之一,當深陷憂鬱情緒時,可能會表現出:不想動、吃不好、睡不好,整天懶洋洋、疲勞,或是抱怨身體到處不舒服,對什麼事都沒有興趣等等。( 必須醫師診斷 )
平常盡量讓老人家動起來,例如:孫子比較胖需要減肥,可以幫忙帶孫子去公園運動;幫忙帶狗去遛溜;幫忙整理家中的花圃、菜園等。鼓勵老人家固定參加關懷據點的課程,年齡相仿的銀髮族互相激勵,志工們懂得欣賞、讚賞,整體引導、帶動的效果頗大。
小羊媽媽 於 2024/08/18 07:45回覆 - 1樓. 新天新地2024/08/15 07:41謝謝小羊媽媽的志工分享,我也在這裡學習。🍅🍅
大家一起學習互相成長,長輩的閱歷豐富,有時是他們傳授經驗給志工們。
社區關懷據點不只是有課表照表操課,志工們也願意傾聽每位長輩的心聲,有些長輩獨居,有些長輩雖與家人同住但是孩子忙於工作,他們平時無說話對象,志工們引導長輩回憶過去有趣、正向的回憶,或是向長輩請教一些問題,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是被需要的,也能適時的給予他們一些稱讚。
小羊媽媽 於 2024/08/18 07:28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