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民國狂士黃季剛 / 沈淦
2022/04/13 06:00
瀏覽892
迴響0
推薦7
引用0

 

黃侃(18861935年)字季剛,湖北蘄春人,是國學大師章炳麟(太炎)的弟子,早年加入同盟會,從事反清革命。民國年間,黃侃歷任北京大學、東南大學、金陵大學等校教授,名聲大得很。然而,名人文士,往往極具個性,被視為“狂誕”——狂妄放誕是也。章炳麟號“章瘋子”,黃侃之狂,也能讓人瞠目結舌。

 

黃侃被稱為國學泰鬥,除了獲得太炎先生的薰陶外,尚得力於家學淵源。他的父親黃雲鵠先生,進士出身,是蘄春著名的學者,他對兒子的教育十分嚴格,黃侃虛齡三歲便開始識字讀書,童年時就反復閱讀《十三經》,15歲時就考取了秀才。黃雲鵠曾任四川鹽茶道、成都知府等職,後官至四川按察使,長期在四川任職。黃侃9歲時跟隨父親進入四川,一天,有人攜來一只蘄春綠毛烏龜,有個姓蔡的文書開玩笑地說:“這是公子的同鄉啊。”黃侃卻道:“它不是我的同鄉,而是您的同族呀。”蔡文書大惑不解,黃侃說:“您去檢索《論語·公冶長》篇,裡面有‘臧文仲居蔡’一節,就知道了。”原來,春秋時,蔡地產龜,因此大烏龜就被稱為“蔡”。古時候國有大事不能決斷,就用龜甲占蔔,而臧文仲是魯國的掌龜大夫,“居蔡”指給烏龜蓋了所房子。蔡文書沒想到一個9歲的毛孩子如此機靈,頓時啞口無言。人們在贊嘆其聰明博學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這家伙“幼時即放誕如此”(喻血輪《綺情樓雜記》第一集)。

 

人們都知道黃侃是章太炎的得意門生。可是,他們是怎樣成為師生的,說來好笑。1905年,剛滿20歲的黃侃留學日本時,年輕氣盛,目中無人。偏偏無巧不巧,他與編撰《民報》的章太炎同居一寓:黃侃住樓上,章太炎住樓下,兩人並不相識。一天晚上,黃侃內急,就站在樓板處撒尿。那尿液順著樓板流下,竟一滴滴地流進太炎的房間。太炎先生編報之余,此時正在寫文章,忽見樓上有水滴滴而下,還伴有一股難聞的尿臊味,頓時大怒,開門出來,對著樓上大罵道:“王八蛋,沒娘養的,不去廁所,隨處撒尿!”黃侃哪肯示弱,也高聲回罵。兩人各不相讓,幾乎要動手了,鄰居們紛紛過來勸解,事情方才平息。當黃侃知道對方就是大名鼎鼎的章太炎時,急忙賠禮道歉,並聲稱願意折節門下,做章氏的弟子。師生二人,真可謂不打不相識了。

 

黃侃在北大講學時,終日潛心“國故”,常常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一次友人來訪,見黃侃一只手拿著饅頭欲吃又止,一只手捧著書,知道他正在認真苦讀,就悄悄地坐在一旁,靜靜地等候。忽聽“啪”的一聲,友人大吃一驚,原來黃侃讀到精彩的地方,用手猛擊了一下桌子,然後再把饅頭蘸著朱砂墨汁,塞進嘴裡,把自己弄成了一個大花臉。

 

黃侃的門上還掛了個小木牌,上面寫著“坐談不得超過五分鐘”。某日,兩個女學生來找黃侃借閱雜志,看到木牌後就准備離去。哪知黃侃見了她倆,卻說:“女學生不在此限,可以多坐一會兒。”他不但對女學生另眼相待,還特別喜好“狹邪游”——逛妓院是也!他對中國的文字國故等雖然“講解精辟”,大概因為不太通俗吧,因此“學生心得甚少”,因此每次考試,不及格的頗多。當學生們獲悉老師有此嗜好後,就大家湊錢,於年終考試之前,在妓院裡擺下酒席,慰勞老師。黃侃欣然赴宴——作為報答,這一屆的學生,竟然全部及格。可是,當學校檢查試卷時,發現謬誤甚多。校長蔡元培聽說了這一情況,責備黃侃時,黃侃卻笑著說:“他們還算知道尊師重道,所以我也就不想苛求了。”蔡元培聽了,也只有嘆息而已——狂士之態,怎奈其何!

 

然而,黃侃卻越發“不拘小節”了。當時北京中央公園水榭對面一角,蘆葦尚未除盡,有座小橋可以直通其處。有一天,黃侃竟然帶著一個女子,大白天就在蘆葦叢中興雲布雨,結果被警察捉個正著,便通知了北大。這一來,連蔡校長也沒法回護了,黃侃只得離開了北京大學。

 

黃侃反對胡適提倡白話文,二人同在北大任教時,黃侃每次見到胡適,總愛嘲諷、奚落一番。胡適知道他的“瘋”脾氣,常常讓著他,不與計較。有一次他又責問胡適:“你口口聲聲要推廣白話文,其實未必出於真心。”胡適不解其意,黃侃又道:“如果你身體力行的話,名字就不該叫‘胡適’,應稱‘往哪裡去’才對。”胡適一時語塞,哭笑不得。

 

清人宋永岳在其《志異續編》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嘆臨刑之前,不但“飲酒自若”,而且還邊飲邊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而黃侃則在北大課堂上大罵胡適說:“胡適之說做白話文痛快。世界上哪裡有痛快的事?金聖嘆說世界上最痛的事,莫過於砍頭,世界上最快的事,莫過於飲酒。胡適之如果要痛快,可以去喝了酒,再仰起頸子來給人砍掉。”

 

學問大,脾氣怪是章太炎與黃侃師生的共同特點。因此,太炎先生對這位大弟子身上的各種毛病表示出足夠的寬容和理解,認為黃侃酷似魏晉時代“竹林七賢”中阮籍那樣放蕩不羈的人物。193543日,是黃侃的50歲生日,章太炎親贈一副對聯:“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成好著書。”孔子說五十歲知天命,因此五十歲被稱為“知命”之年。“韋編三絕” 指讀書勤奮,致使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這八個字的解釋是:黃絹就是色絲,扣絕字;幼婦是少女,扣妙字;外孫是女子,扣好字;齏臼是古人搗碎姜蒜的器具,扣“受辛”,兩字相連,為“辭”的異體字。八個字的意思就是“絕妙好辭”。 黃侃有一句經典名言:五十之前不著書。而章氏這副對聯的是說:你如此勤奮地刻苦學習,如今已經五十歲了,可以開始著書立說了“黃絹”二字則暗寓:只要你動筆,憑著如此扎實的功底與如此出色的才華,你的文字,必然是絕妙好辭!可是,太炎先生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副對聯中,竟然含有“絕命書”三字!據說黃侃見了此聯,也很“愕然”。更沒料到的是,當年108日,黃侃卻因為飲酒過量,吐血而逝!這固然僅僅是極偶然的巧合,而太炎先生因為自己的這一副賀壽聯,竟然鬼使神差地變成了讖語,痛悔不已!

 

當然,說歸說,五十歲之前,黃侃其實已經著述頗豐,如《聲韻通例》、《爾雅略說》、《文心雕龍札記》、《日知錄校記》等。黃侃黃季剛先生,雖有民國狂士之態,卻仍然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音韻訓詁學家、國學大師,不愧為章太炎先生的高足!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