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淺釋:
~~雁南飛/2012年01月19日
◎《老子道德經.三十三章》全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前文語譯:
1. 能了解他人的善惡良寙,只算是還有一般智慧;
若能反躬自省透徹瞭解自己,此智慧才算能澄清明澈。
2. 好強而能戰勝別人意志,但徒有勝人力量而已;
若能修身養志戰勝自己,才是真正貫徹意志力的強者。
3. 淡泊知足的人,自可獨善其身富裕無缺。
若能孜孜行善力行不懈,才能進而兼善天下。
4 故能持守本相,而長處正道不偏離者,可以恆久不息。
肉身雖終將腐朽,而精神不滅長存人心者,始能謂之長壽!
◎《太上真言: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節錄「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句解:
「能夠戰勝別人的,只能算是有力;
而能夠克服自己的,才是真的堅強。」
<...... 李華 編著/三清道學出版社>
= = = = = = = = = = = =
◎《老子道德經憨山註》:
...... 憨山大師 著/報佛恩網
來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731.htm
【註】:
此因上言侯王當守道無為,故此教以守之之要也。
知人者,謂能察賢愚,辨是非,司黜陟,明賞罰,指瑕摘疵,皆謂之智。
但明於責人者,必昧於責己。然雖明於知人為智,不若自知者明也。
老子謂孔子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者也。
博辯宏大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
去子之恭驕與智能,則近之矣。謂是故也。
莊子云,所謂見見者,非謂見彼也,自見而已矣。
所謂聞聞者,非謂聞彼也,自聞而已矣。能自見自聞,是所謂自知者明也。
世之力足以勝人者,雖云有力。但強梁者必遇其敵,不若自勝者強。
然欲之伐性,殆非敵國可比也。力能克而自勝之,可謂真強。
如傳所云,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者,所謂自強不息者也。
凡貪得無厭者,必心不足。苟不知足,雖尊為天子,必務厚斂以殃民。
雖貴為侯王,必務強兵而富國。即縱適其欲,亦將憂而不足,故雖富不富。
苟自知足,則鷦鷯偃鼠,藜藿不糝,抑將樂而有餘,此知足者富也。
強志,好過於人者,未為有志。惟強行於道德者,為有志也。
所者,如北辰居其所之所。又故有之義,蓋言其性也。
孟子曰,性者故而已矣。世人貪欲勞形,冀立久長之業。
殊不知戕生傷性,旋踵而滅亡,誰能久哉。
惟抱道凝神,而復於性真者,德光終古,澤流無窮,此所謂不失其所者久也。
世人嗜味養生,以希壽考,殊不知厚味腐腸,氣憊速死,誰見其壽哉。
惟養性復真,形化而性常存,入於不死不生,此所謂死而不亡者壽也。
老子意謂道大無垠,人欲守之,莫知其向往。
苟能知斯數者,去彼取此,可以入道矣。
侯王知此,果能自知自勝,知足強行。適足以全性復真,將與天地終窮。
不止賓萬物,調人民而已。又豈肯以蝸角相爭,以至戕生傷性者哉。
= = = = = = = = = = = =
◎老子小傳:
來源: http://book.bfnn.org/books2/1731.htm
按史記:老子者,楚苦(音怙)縣厲(音賴)鄉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亦云柱下史)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
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蓬累,篛笠也。首戴之而行,言無車蓋也。)
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為網,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見老子,其猶龍耶!」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迺遂去。
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
於是老子遂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所終。
老子生周定王三年,母孕八十年而生。生而皓首,故稱老子。
= = = = = = = = = = = =
◎維基百科《老子》條文節錄: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80%81%E5%AD%90
老子:
老子(前 600 年[2]—前 470 年之後)姓李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老聃。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
傳說老子出生時,就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所以被後來稱為老子。
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老子著有《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始祖,他的學説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爲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學於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
生平:
古書上的記載:
《史記.卷 063 老子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史記正義》:「老子,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外字聃。身長八尺八寸,黃色美眉,長耳大目,廣額疏齒,方口厚唇,日月角懸,鼻有雙柱。周時人,李母懷胎八十一年而生。」
註解:
《上元經》:「李母晝夜見五色珠,大如彈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
老姓李氏,名耳,字聃。老姓出於老童,顓頊之後也。而李氏出於皋陶,「理」、「李」古通,該族以官為氏。理官即今之司法官也,掌審判。後人或稱其姓李,或謂老為生而白首,或愈說愈玄,實為姓氏不分,而大作文章所致。
一說先秦典籍中沒有提及「李耳」,此二字或由「老聃」二字轉出亦有可能。「耳」與「聃」字義相應。「老」和「李」古音同,「李」姓或由「老」姓轉出,如荀卿轉為孫卿。
老子即老聃或許是可以確認的,如《莊子》書中時常一段話前稱老聃,後稱老子的,見於《天運》篇,《庚桑楚》篇等。
司馬遷在《史記》一書的《老子韓非列傳》中總共記載了三個疑似是老子的人,分別是:李耳、老萊子、太史儋。至於哪一位是撰寫《道德經》一書的「老子」,並未說明。
史學界對於《道德經》一書的作者究竟是誰,至今未有定論。中國大陸學者易中天在其講座中認為孔子向其問禮的那個「老聃」,應該不是撰寫《道德經》的作者。
生日:周簡王六年辛巳歲,公元前580年2月15日。今生年之爭,乃古書「一」字之差也。籍貫,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
周朝守藏吏,在周朝首都洛陽管理周朝的國家藏書、國家檔案。
孔子曾向他學習禮法,在現在洛陽仍然有「孔子入周問禮碑」。《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出生於公元前五五一年。魯定公九年,公元前五○一年,即周敬王十九年,孔子年五十一,適周問禮於老子。而後曰:「五十知天命。」或與老子有關。
老子後西出函關,被關令尹喜求留,按老子本意,他是不想留任何文字的,但經不住尹喜的勸說,終於在函關住了些日子,認真總結自己的思想,留下五千言《道德經》倒騎青牛而去。末年於狄道府(今甘肅臨洮)飛升。
又有傳說老子遊歷到了今天的小亞細亞,同現在的基督教有一定的淵源。不過這是一種傳說,缺乏歷史考據。
《莊子》書中載有「老聃死,秦失(佚)吊之,三號而出」[3],有人認為這是老子老死於秦國的證據。
《史記.卷063.老子列傳》對老子的事迹已不能確定,將李耳、老萊子與太史儋並列,稱老子一百六十餘歲或二百餘歲。
一說老子並沒有去世,而是到了西域,並對西域人實行教化,這就是所謂的「老子化胡」。漢桓帝延熹九年(166年)襄楷所上奏章中有「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的說法。《三國志.魏書》:「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老子西出關,過西域,至天竺教胡,及浮屠弟子合二十有九。」
西晉道士王浮偽造《老子化胡經》,稱老子攜尹喜西入天竺,化為佛陀,立浮屠教。書成之後,在道教引起強烈反響,同時被佛教徒指為偽經,雙方爭論持續近千年。直至元代,由於全真教失勢,被徹底焚毀,禁止流傳。
主要成就:
老子的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例如名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這部流傳兩千多年的《道德經》是跨時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時代,這部作品會被解釋出不同的含義。
據統計,道德經是僅次於基督教《聖經》被翻譯語言最多的一部作品。《道德經》被翻譯為多國文字。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老子抨擊當時統治者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
主要著作《道德經》,也直接叫做《老子》。
思想大要:
《漢書.藝文志》謂:「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西漢史學家司馬談《論六家要旨》謂:「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埶,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
= = = = = = = = = = = =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高山清水龍女-大姊(暫離)2012/01/28 06:09信不信?
你相不相信月球上還住著一位 --
嫦娥?
老子母親身孕八十載,生下老子?
食古不化啊! 哈!
以現代科學驗證言,我也不信「老子母親身孕八十載,生下老子」!
但以未知的世界言,真的有很多今日科學「無法證明其真實與否」!
我們可當作「 神話」來看,重點在其精神層面,無需太介意其真假。
隨手以巨石文化為例:〔據傳說萬年前遠古時代的人類巨大長壽!〕
復活島每尊數十呎高、 50公噸重巨石陣,以今日科技都很難辦得到!
雁~《世說/德行第一》〔中〕 於 2012/01/28 12:43回覆 - 1樓. 浮雲任游2012/01/24 09:18原來
老子是其母80歲才生的..
易記..
浮雲任游按「老子生周定王三年。母孕八十年而生。生而皓首、故稱老子。」語出《史記》。
老子本是「神話人物」;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
「母孕八十年而生」指李母懷胎八十〔另說八十一〕年而生,非李母八十而生老子。
若詳考史實,老子的一生幾乎橫跨兩個世紀!〔高壽 160 餘歲至 200 餘歲之間〕
合理懷疑:老子及李母都是「外星人與地球人的混血兒」?你認為呢?
附註:消失的姆文明、瑪雅文明、金字塔文明、亞特蘭提斯文明等,都曾被懷疑是「外星人的後裔」所建立。
雁~《世說/德行第一》〔中〕 於 2012/01/24 12:0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