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成語選之叄~2015〈民國104〉.12.12:
~〈子罕第九、鄉黨第十、先進第十一、顏淵第十二〉
◎參閱《四書章句集注》:
http://ctext.org/si-shu-zhang-ju-ji-zhu/zh
= = = = = = = = = = = =
◎《論語。子罕第九》成語選輯:〈二則〉
一、功虧一簣:
〈近似成語:「功敗垂成」、「半途而廢」、「前功盡棄」、「有始無終」...等。〉
同成語「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仞,古制以七尺為一仞。簣,謂盛土之竹筐。功虧一簣,猶言僅差一簣土中止而前功盡棄。
比喻施政、工程或任何事都要堅忍踏實,俾能克竟全功;若中途懈怠或放棄努力,即使只差一步,都將導致前功盡棄後果。
典出《論語。子罕第九》第19章: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又見《尚書。周書。旅獒》:「嗚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按《周書。旅獒》起頭曰:「西旅獻獒,太保作旅獒。」
[附註]:
欲成就大事,首應始終如一貫徹到底,不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否則功虧一簣而前功盡棄。
創業如是方能永續經營;企業改革或政府組織改革亦如是,貫徹始終才能漸現改革績效。
堅持奮戰到底,才能贏得榮耀。〈網路分享〉
= = = = = =
二、不忮不求:
忮,音ㄓˋ。「不忮不求」本義謂不嫉妒,不貪婪;即既不嫉妒他人成就,也不貪求非分名利。後引申形容君子處世態度能淡泊名利,不妄動非分之想。
典出《論語。子罕第九》第27、28章:
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又見《詩經。邶風。雄雉》:「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又,晋。葛洪《抱朴子。接疏》:「明者舉大略細,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
[附註]:
「不忮不求」說易行難!景氣差時一般百姓求溫飽已滿足,各級從政者欲實踐不忮不求正道則難。檯面上政治人物淡泊名利者,幾稀矣。
如炒房地產炒股票,幾乎是富人或有閒錢人專利;特別是爭取政府公職及國會民代者則不宜,社會觀感問題,俾求避嫌以正官箴也。
= = = = = = = = = = = =
◎《論語。鄉黨第十》成語選輯:〈一則〉
一、恂恂:
恂恂,嚴肅恭謹貌。如,猶言「然」,形容詞。白話曰樣子,文言曰貌。《論語》文常用「如也」一詞。
《禮記。大學》:「恂,栗也。」注:「字或作峻。言其容貌嚴栗也。」
典出《論語。鄉黨第十》第01章: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又見《漢書。馮參傳》:「參為人矜嚴,好修容儀,進退恂恂。」恂恂義同上。
另,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吾恂恂而起,視其缶(瓦器),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此處之「恂恂」,則謂因害怕而緊張貌;猶言很小心謹慎或提心吊膽的樣子。
[附註]:
恂恂如也,狀君子恭敬謹慎、少言多做貌。今日政壇則反,多以聲音大態度跩為尚,此為民主踰矩之異象。
觀今之父母官尤其國會民代,泰半都前恭〈恂恂如也〉後倨〈蹻蹻如也〉,忘了參舉時的謙遜與服務初衷。
= = = = = = = = = = = =
◎《論語。先進第十一》成語選輯:〈一則〉
一、過猶不及:
過,超過,過分。不及,引喻處世未達到或不足標準。過猶不及,凡事超過了等於不足正道標準,都非適當的行為。
典出《論語。先進第十一》第16章: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又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據老夫看來,這是“過猶不及”。大約兩耳過長,反覺沒用。」
[附註]:
凡事不及是沒魄力,以致於虎頭蛇尾;凡事超過是缺智慧,不懂得適可而止。故曰「過猶不及」,個中人生哲理,值得吾輩深省。
「過猶不及」一例:少數民代以揭弊為名,專攻爆料揭對手瘡疤為務;有時過頭遭對手蒐證反彈波及自家人,造成難堪互咬混戰。
上坡下坡〈臉書分享〉
= = = = = = = = = = = =
◎《論語。顏淵第十二》成語選輯:〈三則〉
一、克己復禮:
克,克制。克己復禮,乃儒家所謂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能歸諸〈合乎〉「禮」。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即克己復禮之綱目〈要點〉。
典出《論語。顏淵第十二》第01章: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又見《左傳。昭公十二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其辱於乾谿?」
[附註]:
「克己復禮」求仁恕之道,相當不容易,唯至少應儘量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非禮勿視,勿聽,勿言,勿動。〈網路分享〉
= = = = = =
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所不願他人以不合理方式對待自己者,如謾罵、毀謗或輕侮、造謠、損害名譽,就應以同理心善待他人。
亦即吾人應將心比心,凡事莫自我中心,強求他人必須完全聽從自己,否則聲討污衊;而須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此謂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典出《論語。顏淵第十二》第02章: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又見《論語。公冶長第五》第12章:「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子貢所言「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近似孔夫子所揭示「己所不欲,好施於人。」差別在孔子積極講仁德,子貢則消極求恕道;所以孔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並非貶抑子貢,而是鼓勵他再向上提升。
[附註]:
今日政壇所以烏煙瘴氣,黨同伐異政令不彰,正是政客們好揭人短而護己短之通病,是謂「己所不欲,好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臉書分享〉
= = = = = =
三、舉直錯諸枉:
直,正直不佞巧者。錯音ㄘㄨˋ,通措,猶言捨棄、罷黜。枉,邪曲不正者。舉直錯諸枉,謂舉用正直之人任事,罷黜所有邪曲不正之小人。
典出《論語。顏淵第十二》第22章: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另,西漢。張釋之《執法》:「釋之曰:『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 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傾而天下用法皆為輕重,民安所錯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於《執法》一文中,民安所錯其手足之「錯」亦通措,但其意為措置、安置,與上述捨棄、罷黜不同義。
[附註]:
按此成語亦作「舉直厝枉」,古厝字通措,意為措置、安置;為較少用之成語同義詞。
為政者「知人善任」是基本法門,而「舉直錯諸枉」則是進階功夫。此二用人原則,洵為今之從政者圭臬。
= = = = = = = = = = = =
◎世界三大神劇簡介之一《彌賽亞》:
韓德爾《彌賽亞》&海頓《創世紀》&孟德爾頌《伊利亞》,併稱「世界三大神劇」。
轉載資訊來源:《維基百科》為主+《網路分享》。
◎《彌賽亞》〈英譯 Messiah〉~韓德爾〈Felix Mendelssohn〉:
1741年:韓德爾在經濟與健康均處於惡劣狀況下,因愛爾蘭貴族的支持再度提筆。首先他替愛樂協會作此曲。
韓德爾創作此曲時,嘗以神的化身自居而渾然忘我,幾近廢寢忘食,據說僅花三週即完成鉅作《彌賽亞》。
在寫第二部中的「阿利路亞合唱」時,韓德爾感動大呼:「我看見了天國和耶穌!」。
1742年:《彌賽亞》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首次公演,果然非常成功。
1743年3月25日:這部作品首度在倫敦演出時,喬治二世深受感動,不由得起立肅聽,全場人士也相繼起立。
從此以後相沿成習,每逄演唱《彌賽亞》到這一段時,觀眾循例起立聆聽。
此一空前大成功,使韓德爾博得「神劇之父」的美譽,並確立當代樂壇巨匠之地位。
韓德爾《彌賽亞》〈維基分享〉
= = = = = =
A、《彌賽亞》分成序曲與三部,共計五十三章,耶穌基督的一生。
1. 序曲暗示耶穌誕生之預言,由莊重調開始,不久是優美的賦格風演奏。
2. 第一部第二曲~第十一曲(救世主誕生之預言)、第十二曲~第十七曲(救世主誕生)、第十八曲~第二十一曲(誕生的意義)。
其中第十四曲「田園曲」最為優秀,通常在耶誕節單獨演奏。
3. 第二部第二十二曲~第三十六(受難)、第三十七曲~第四十四曲(贖罪)。
第二部中優美的曲子特別多,如第二十三女低音唱「我被侮辱、被人們遺棄」,乃韓德爾含淚揮筆而成,合唱的第二十五曲「因他的傷使吾等痊癒」、第二十六曲「 吾等像迷途的羔羊」、第三十八曲女高音詠唱「啊,好美呀!」均為名曲。第四十四曲「阿利路亞合唱」更可謂是天堂聖樂。
4. 第三部第四十五曲~第五十三曲(復活與永恆的耶穌之榮耀)。
著名的部分是女高音詠唱的第四十五曲「我知道,我的贖罪是生存」、第五十三曲「阿門合唱」等。
B、據說韓德爾嫌惡此曲被用於營利目的,故而禁止曲譜出版。
1735年7月:韓德爾收到了好友詹南斯寄來的三部神劇劇本~《掃羅》、《彌賽亞》和《伯薩撒王》。
在韓德爾悉心研究這些劇本,並深深為之感動的同時,心靈也再次接受了宗教的淨化。他重新找到了創作的信心。
1741年8月22日下午:韓德爾開始創作《彌賽亞》。
C、關於韓德爾究竟花了多久的時間來創作這部神劇~光演出就要花兩個半鐘頭的巨作,各家說法不一。
傳說他僅用24天時間便完成了《彌賽亞》的創作。在宏大的作品中,融入了作曲家成熟的宗教虔誠。
= = = = = =
D、《彌賽亞》是「救世主」的意思。
1. 《彌賽亞》的歌詞全部節選自《聖經》(如《以賽亞書》、《詩篇》、四大福音書、保羅書信和《啟示錄》等),敘述了耶穌出生、生活、受難、受死以及復活的全部過程。
2. 全曲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耶穌降臨的預言和他的誕生(21曲)。
第二部分:救贖的信息和耶穌為全人類的犧牲(23曲)。
第三部分:耶穌的復活和最終的審判(13曲)。
3. 韓德爾的音樂以旋律的簡樸流暢、氣勢的雄偉、音響的明亮以及對人物、情節生動的描繪而著稱。
他使詠嘆調的性格更多樣化,使宣敘調的音調更旋律化,並加強了序曲、間奏曲、器樂伴奏的標題性和造型性。
對合唱的運用方面,他不拘泥於複調音樂,而廣泛地運用主調音樂,使兩者有機地揉和在一起,大大提高了合唱在神劇中的地位。
= = = = = =
E、彌賽亞來自於希伯來文מָשִׁיחַ〈moshiahch〉,與希臘語詞基督〈christos〉同義,直譯為受膏者。
受膏是一種宗教儀式,經由先知,以聖膏油塗在候選者的頭上,確認此人是上帝所選中的人,將可以成為君主或是祭司。
1. 《舊約》記載的第一位受膏者是祭司亞倫,經由摩西為他執行受膏禮。
數百年後,撒母耳為大衛執行受膏禮,宣告他將繼任,成為以色列王。
2. 基督教方面宣稱:「《新約聖經》指出,《舊約聖經》一直提及的彌賽亞就是木匠出生的拿撒勒人耶穌。聖經從幾方面說明彌賽亞的身份。」
以下「家系」、「預言」、「承認」是基督教方面的主觀宣稱,而非客觀描述,也未體現其它宗教和非宗教界的觀點。
比如猶太教與基督教在耶穌身份上自古以來就有根本分歧。基督教方面有如此的宣稱:
「耶和華上帝親自作證,表明耶穌的確是彌賽亞。耶和華曾差遣天使告訴人,耶穌就是他應許的彌賽亞。耶穌在地上時,耶和華曾在天上發言,説耶穌是他所悅納的。耶和華上帝也賜給耶穌超過人的力量去施行奇蹟。」
3. 《維基》:傳統上,由於《彌賽亞》的內容與耶穌的降生、受死及復活有關,因此較常被安排於聖誕節或復活節期間獻唱整套或個別部份;至於個別單曲,則沒有特別的限定。
= = = = = = = = = = = =
- 11樓. 濃情~文章“下方”點開播放器聽音樂2015/12/25 12:56
。
Merry Christmas!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5/12/25 16:01回覆
- 10樓. 鄧潔2015/12/23 19:48
感恩雁大師的指導開示
學生每次來您的格子,就是沾沾一些文學氣息,
免得我寫了一些乏善可陳的文稿,此外您所說的
每況愈下和每下愈況的解釋,根我們城邦的國學大師
王國良老師的說詞都有精闢獨到的見解,來您的格子
可以廣增見聞,請接受我誠摯的祝福與致歉。此外
學生最近很忙,以致疏於問候各位好友尊長,懇請您
見諒,再次跟您致意與致歉。
最後 祝福 平安快樂 吉祥如意
敬愛您的學生 思敏敬拜
謝謝賞文指教。 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5/12/23 22:00回覆 - 9樓. 雁~《詩詞習作輯錄》2015/12/22 00:22
關於「每下愈況」與.「每況愈下」之區分,已有幾位格友老師貼文闡釋供參。茲再簡述如次:
◎「每下愈況」vs.「每況愈下」:
一、「每下愈況」本指道無所不在,愈是卑微低賤處,愈能見道。〈此處之況,明顯貌。〉今俗作「每況愈下」,係今人誤將兩者混用也。
《莊子.知北遊》:「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無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
二、「每況愈下」則指處境或情況越來越糟,有治絲益棼或江河日下之意。〈此處之況,指情況、狀況。〉不宜與成語「每下愈況」混用。
宋‧洪邁《容齋續筆。卷八。蓍龜卜筮》:「人人自以為君平,家家自以為季主,每況愈下,由是藉手于達官要人,舟車交錯於道路。」
又「每況愈下」另有典源。但作者洪邁是否參用「每下愈況」而衍生異義之「每況愈下」?則不得而知。唯推測當時並不會將兩者混用。
三、兩者詞意簡易區別之一:
「每下愈況」近似「見微知著」,是古代〈春秋戰國〉正面成語。「每況愈下」猶言「江河日下」,是晚期〈宋代前後〉負面成語。現代則將兩者混用了~都是負面成語。
- 8樓. 禪瓖2015/12/18 15:21
古調雖自愛,
今人多不彈。
來這裡品味溫"故"知新的餘韻。
- 7樓. 雁~《詩詞習作輯錄》2015/12/17 23:38
◎轉貼《生活中的十大傷肝行為,你中了幾項?》
~Yahoo奇摩新聞特別企畫─2015年12月11日
〈記者林亞樺/台北報導〉
http://yahoo-twnews-promo.tumblr.com/post/134910356630/生活中的10大傷肝行為-你中了幾項
「肝苦人生」,可說是現代上班族生活最佳的寫照,也象徵著「肝不好,人生會更苦」。
許多上班族長期處在高壓環境、暴飲暴食的情況下,不只侵蝕了健康,也導致幫助體內環保排毒的肝出現問題;
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看似不經意養成的壞習慣,也可能成為傷害「肝」的元兇之一。
曾有媒體整理出現代人的「十大傷肝行為」, 快來看看你中了幾項?
1.常飲用酒精性飲料
2.常服用成藥與抗生素
3.愛吃泡麵、加工食品
4.食用受潮過期的堅果與糧食
5.吸菸或二手菸
6.經常外食攝取高油鹽糖
7.瓜果蔬菜未徹底清洗
8.喜歡乾洗衣物,卻沒有徹底通風讓清潔劑氣味散去
9.常熬夜
10.常煩躁易怒林黑潮診所家醫科醫師洪啟偉表示,肝臟是一個無法再生的組織,一旦使用透支了,是無法再長出新的。
同時,肝臟除了具有代謝細胞的功能外,也會生成體內所需的免疫球、蛋白質,並分泌消化酵素與膽汁,將體內所需的「好」物質合成,把毒素代謝掉,因此若肝臟一旦出現病變,就會對身體的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
飲食是每個人每天能量和營養來源,除了食物需慎選、留意外食傷肝之外,洪啟偉更表示,民眾愛吃的醃製、加工類食品如香腸,也都會對肝臟造成傷害。
由於食物醃久了會產生硝酸鹽的化學物質,而加工過的食品為了拉長保存期限,也會加入防腐劑,而當這些食物進入體內時,硝酸鹽會還原亞硝酸鹽,成為可怕的致癌物,也加重了肝臟的負擔,長期食用還可能會誘發肝癌。
另一個現代人不得不注意的是「用藥」,洪啟偉提到,現今方便、隨手可得的成藥,也是讓許多民眾傷肝的大元兇!
因為藥會產生肝毒性或腎毒性,大部分的藥物一定會經由這兩者去做代謝,有的藥物甚至合併兩者都會使用到。
而成藥最大的問題在於,民眾無法經由醫師得知正確的使用方式,民眾因為急於痊癒,而養成「自行配藥」的壞習慣,甚至使用超標的劑量,這可能會導致肝毒素出現、讓肝臟受損;因此洪啟偉強調,服用藥物時務必由醫師開立處方箋,並按照指示服用。
護肝的方式,除了基本的生活作息正常、飲食清淡均衡外,也可利用天然的食材來製作護肝料理,提升肝臟機能,例如用電鍋燉煮蜆湯、雞湯。
若購買市售濃縮的補給品做為補充,一般建議:每周以食用一至二次為限,不宜過度依賴。
「護肝其實很簡單!」洪啟偉認為,台灣並非缺乏糧食、國民普遍營養不良的國家,只要維持正常的飲食以及少吃加工類、速食的食品,多吃天然的食材,並養成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自然就能夠遠離「肝苦人生」。
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5/12/17 23:41回覆 - 6樓. 宋子平老師2015/12/17 07:18看您這麼用心的寫
仔細看了
非常的棒
不出書給學子看就可惜了呢。 - 5樓. 羅希希2015/12/15 05:49謝謝羅希希格主賞文指教。
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5/12/15 08:56回覆
- 4樓. 多硯坊 (休)2015/12/14 16:53
可以傳世的成語或典故
皆有其發人深省的寓意來上課了
成語典故值得現代人品味,並依需要酌予運用~
我也差不多忘了原義,所以藉此自我溫習恢復印象。
謝謝多硯坊格主賞文指教。〈多兄明春燈謎還辦否?〉
雁~《詩詞習作輯錄》 於 2015/12/14 19:01回覆 - 3樓. 雁~《詩詞習作輯錄》2015/12/14 09:52
◎參考引用《維基》~「彌賽亞〈韓德爾〉」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C%A5%E8%B5%9B%E4%BA%9A_(%E4%BA%A8%E5%BE%B7%E5%B0%94)
◎參閱暨大。《彌賽亞》(MESSIAH)文:
beaver.ncnu.edu.tw/projects/emag/article/200012/download/彌賽亞.doc
◎參閱《彌賽亞》基督教會一般教育資料:
- 2樓. 雁~《詩詞習作輯錄》2015/12/13 19:10
◎《論語》全文之叁:請移駕敝「訪客簿」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