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曼德勒皇宮在今年3月大地震中坍塌,現在關閉不能參觀了▼
★曼德勒皇宮的傾危
2025年3月28日,緬甸中部發生7.9級大地震,大量建築倒塌,6個地區進入緊急狀態,其中包括了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Mandalay,又稱為瓦城)。
曼德勒由貢榜王朝的敏東國王於1857年建立,在1885年緬甸被大英帝國吞併之前,曼德勒是緬甸的最後一個皇家首都。
貢榜王朝的皇宮自然也是在曼德勒。
不過,這座曼德勒皇宮(Mandalay Palace)在二戰中被日軍佔領,遭到嚴重破壞,好不容易慢慢修復,卻在今次大地震中坍塌,現已整個關閉,重建工程面臨種種困難,援助匱乏尤為嚴重,皇宮何時能再開放,仍在未定之天。
曼德勒皇宮的多災多難,不僅是硬體設施上的毀壞,皇宮主人的悲慘遭遇,帝國被英國終結和殖民,皇宮更是與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所以,曼德勒皇宮可說是象徵緬甸失去獨立的一頁滄桑史。
或許因為發生過悲劇、戰爭、王室的鬥爭,造成死亡和痛苦,尊貴如曼德勒皇宮竟然陸續傳出許多靈異傳聞。(北京故宮的靈異事件也不遑多讓)
且讓我們隨著這些傳聞的迴聲,先去參觀曼德勒皇宮的榮光,同時在塵封往事中,探究人世如此悲涼,鬼魂為何徘迴不去?
▲曼德勒皇宮地圖,右邊七塔東門是正門,後面依序是外廷與內廷,外廷是君臣朝政所在,內廷就是後宮,左邊的暸望塔可觀天象,皇宮占地400公頃▼
▲曼德勒皇宮的城牆有48 座稜堡,每邊 3 座城門,共計12門,各對應一個黃道十二宮符號。東側中門為正門,樓頂七重簷塔,其餘城門樓頂為五重▼
★ 曼德勒皇宮的簡史
貢榜王朝初期將首都遷至內陸曼德勒,能有效避開來自海上或沿海的侵略。而且曼德勒地形平坦,周圍有山脈作為天然屏障,在防禦上更具優勢。
最重要的是,曼德勒靠近伊洛瓦底江,這條江流穿過緬甸全境,是該國的主要水路交通樞紐。伊洛瓦底江對於緬甸的貿易、運輸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王朝選擇在這一帶建立首都,也能方便與周邊地區的交流和貿易。
曼德勒是按照印度教和佛教的宇宙觀來規劃的,皇宮區域被視為世界的中心,四周的區域分別用來居住、工作、商業和宗教活動。這些規劃不僅體現了王朝的治理理念,也反映了文化和宗教信仰的深刻影響。
屏障曼德勒的曼德勒山(Mandalay Hill),據當地佛教傳說,是佛陀曾經拜訪過的地方,因而被視為聖山。位在山腳下的曼德勒皇宮,無異體現了貢榜王朝對軍事、文化和經濟的重視層面。
貢榜王朝由雍笈牙∕阿朗帕亞所創立,他統一全緬甸之後,也對外四處用兵擴張疆土,不僅消滅了暹羅(泰國)的阿瑜陀耶王國,還跟中國清朝多次開戰。
不過,英國人帶著槍砲來了,貢榜王朝再兇猛,刀箭哪擋得住子彈?連打三次大敗仗,緬甸就完全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貢榜王朝也在歷史上消失了。
最難堪的是,英國人抓住貢榜君主錫袍王(King Thibaw),把他流放到印度西部濱海的勒德纳吉里(Ratnagiri),終生不能回到緬甸。錫袍王57歲過世,屍骨仍埋在當地墓園,沒能落葉歸根。
你問這些事跟皇宮鬧鬼傳聞有什麼關係?答案就在下面。
▲皇宮正門樓頂有七重簷塔,凡有金漆建築都是宮中重地▼
▲這些建築都是國王與眾臣論政治國或處理公事會所▼
▲ 內廷是王室寢居後宮,女眷住所分地位高低,辨識看簷層幾重▼
▲曼德勒皇宮內的暸望塔、舍利殿和皇家祠堂,都建在外廷▼
★ 曼德勒皇宮的景觀
曼德勒皇宮建於1857-1859年,它是貢榜王朝的王宮和政府機構的所在地,是國王和王室的住所,也是管理國政、舉行儀式、法庭審判等各種重要活動的場所。
曼德勒皇宮占地413公頃,原是世界最大宮城之一,但其建築數量與規模遠遜占地72公頃的北京故宮,尤其未能保存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故而沒有列入UNESCO 世界遺產。
不過,坐西朝東的皇宮還是有可觀之處:
1.城廓
正方形的城廓,各邊長約 2 公里,外有護城河。城牆設有48 座稜堡,每邊 3 座城門、合計 12 門,每一門對應一個黃道十二宮符號。東側中門為正門,樓頂七重簷塔,其餘城門樓頂為五重。
2.中央區域(外廷 & 內廷)
位於宮殿的中央是王宮,這是國王的居住區及政治活動的核心地帶。曼德勒皇宮使用了大量的木材,屋頂被金箔包覆,裝飾著佛像和雕刻,展現出其壯麗的視覺效果。許多建築物內部有精美的繪畫和工藝,整體具有濃厚的傳統緬甸風格。
外廷有⊕獅子寶座殿(Lion Throne Hall)國王御座所在,是國王正式接見外國使節、頒布重大詔令的地方;⊕大朝會殿(Great Audience Hall)是國王召開朝議、群臣上奏與辦理政務的地方;⊕勝利大殿 (Hall of Victory),是舉行 加冕與重大慶典的儀典中心;⊕機要院(Byèdaik、又譯內樞府)承接朝會殿之後,為樞密與庫藏辦事處,設象寶座(Elephant Throne);⊕舍利殿(Tooth Relic Hall)供奉佛牙舍利,用於宗教與佛教儀式;⊕皇家宗祠(Ancestral Hall)也在此區,置鴨寶座。
內廷有⊕玻璃宮(Glass Palace)位於中軸正中,為國王與王后的寢居,內設蜂寶座(Bee Throne)。⊕後寢在玻璃宮以西,是國王與後宮妃嬪的住處,王后日常朝見室、育嬰房等。內庭依照妃子公主身分地位,再分北宮(孔雀寶座)、南宮(梅花鹿寶座)、女士殿(百合寶座)等。⊕吉祥大殿(Hall of Auspiciousness) 舉行王室婚禮或吉祥慶典。
【說明】曼德勒皇宮的特定殿堂,設有象徵不同權力領域的寶座,以各種尊貴吉祥的動物為代表。
3.政務與輔助設施(宮殿中央兩旁)
分設樞密院會所/御前會議室(Privy Council Chamber)、最高議政廳(Hluttaw)、王家私庫(King’s Private Treasury)、侍衛營房等。
4.四象分區(按皇城四個方位概覽)
⊕東北:皇家鑄幣局(Mint)、馬廄與御馬場(Royal Paddock / Stables)、鐘樓(A-1)、佛牙塔(A-2)、敏東王陵等。⊕西北:園湖景觀區(觀賞湖、人工洞窟等),並有北側水門供平底船進出。⊕西南:水上行宮(Water Palace)、浴苑與花園、人工水渠等休憩設施。⊕東南象限:御車棚(Royal Carriage Sheds)、象棚與園地。⊕觀測/瞭望塔(Watch/Observatory Tower):內城保存的重要高塔,由此曾目睹英軍入城。
5.周邊區域
中央區域周圍,分布著包括官員住宅區、軍事區、宗教區和工人區等多個功能區域。每個區域都有清晰的分隔,旨在確保宮殿內部的秩序與安全。
費勁介紹了皇宮布局大概,就是要你腦海先準備好地圖,接下來要講發生血腥事件的故事了。
▲大臣晉見國王都往這裡進入▼左邊這五層簷就是群臣上奏的大朝會殿
▼這是國王與王后共枕的玻璃宮
▼嬪妃公主就看受寵地位分配住處,緬甸後宮上演的「甄嬛傳」不輸大清王朝
★ 曼德勒皇宮的血案
先不說英軍入侵、二戰轟炸,曼德勒皇宮死傷多少人,我們來看看19世紀的緬甸宮廷內部,發生過什麼爭權相殘的流血衝突?
這就牽涉到皇帝後宮諸多八卦了。緬甸後宮也上演過「甄嬛傳」,你會感到意外嗎?
由此可以看出,末代皇帝的身邊總有些狠角色,千萬不要踩到她們的紅線!美貌不一定會傾國傾城,但手段陰毒絕對會翻天覆地!
敏東王是貢榜王朝中期(1853–1878)的君主,他是推翻了蒲甘王,自立為王的出身,因此上位時需要鞏固王權。
據說敏東王這人還算聰明,他任用忠誠大臣治理國家,避免濫殺官員,可是王后馨布麻茵(Hsinbyumashin)不僅有心機會算計,而且不擇手段。
敏東王因為領導的現代化改革運動,遭到國內貴族的強烈反對而失敗,兩位皇子又為皇位繼承權相繼起兵造反,敏東王晚年心灰意冷不問政事,大權旁落到野心勃勃的王后手裡。
敏東王有數十名子女,敏東王后看中最懦弱、可控制的錫袍王,硬把自己女兒蘇帕雅萊(Supayalat)許配給他。然後在敏東王駕崩,屍骨未寒之際,母女就聯手展開“清君側”。
敏東王有48子,在敏東王的告別會期間,子嗣都被召喚至曼德勒王宮送行。不料每到一處,他們便被殘忍地處死,葬於王宮庭院之中。超過70名家族成員和潛在競爭對手被徹底消滅,只有二人在英國人庇佑下得以僥幸生存,卻也低調做人不敢張揚。
繼任的錫袍王(1878–1885),因為年輕且缺乏政治經驗,朝廷內派系權力鬥爭愈發激烈,朝政仍由蘇帕雅萊母女與其黨羽把持,國王還不能過問。
然而,王族親信與內廷大臣分屬不同派系,爭奪影響力時,屢屢發生幽禁或流放,甚至刺殺、暗殺事件。此類事件造成宮廷氛圍高度緊張,王宮內部安全甚至比外部戰爭更危險。
其次,雖然錫袍王有後宮佳麗,王后蘇帕雅萊只允許國王專事她一人,其他嬪妃就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可以說,這是緬甸王朝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實行「一夫一妻」制。
一名臣子不忍眼看皇嗣凋零,大膽為皇帝舉薦一名17歲的女子伺寢,蘇帕雅萊得知後,風馳電掣把該女子與臣子殺了,國王也沒吭聲。
不過,天下沒有不吃腥的貓,錫袍王在好友策畫下,與一名貴婦Daing Khin Khin偷歡,還鄭重承諾將授予她北宮王后的王位。不過,這哪瞞得過王后?結果,當然就讓貴婦一屍二命。
【後記】比起錫袍王,英國人對王后蘇帕雅的評價較高,據說當王室要被送往印度時,錫袍王面色慘澹簌簌發抖,王后蘇帕雅卻向路邊一名英國士兵借火,抽了一支緬甸雪茄,始終保持鎮定地上船離去。

▲建立曼德勒皇宮的敏東王 ▼敏東王與野心勃勃的王后馨布麻茵

▼錫袍王與厲害的王后蘇帕雅萊

▲緬甸國王的獅子寶座 ▼舉行加冕與重大慶典的勝利大殿
★從靈異傳聞知道什麼?
講到這裡,你能猜到皇宮哪些地方鬧鬼嗎?
沒錯!大朝會殿、琉璃宮、內廷後宮、護城河與角堡,都是曾經血腥爭權、處決異己的地點,人們看到飄浮的身影,聽到哭喊、低語和腳步聲.....
我獨自在皇宮內走動,有時穿過空蕩的房間曲廊,有時踏過門牆之間的斑駁,總能感受到各種聲響和光影變化,都能為歷史上的血腥事件,提供靈異傳聞“合理化”的來源。
佛教是緬甸憲法明文規定的國教,大約90%以上的緬甸人口信仰佛教,因此相信不是自然死亡的人,如果未獲安息或有怨氣,死後靈魂就有可能留在世間。
曼德勒皇宮的王室爭權、暗殺、處死王族與宮女,加上英軍入侵與二戰轟炸造成大量死亡,自然容易催生冤魂不散的靈異傳說。
這在文化心理上,何嘗不是一種社會記憶與歷史事件的象徵化,以靈異故事表達悲劇的民間感受呢?或者,是要讓有心魔的人,害怕自己心念中的幻影?
不過,今天科學界對人的「意識」仍然無法理解從何而來,因此有人認為當意識脫離死亡的肉體之後,會以某種形式(靈魂)存在。但人類只能感知三維空間的物質,不能因為眼界有限,就否定看不見的一切。
你看不見電磁波,可你每天都在用手機。100年前人們聽著嫦娥奔月的故事,也不相信人類會登陸了月球,還計畫移民火星。這世上到底有沒有鬼魂?總有一天大家都有機會能親自驗證。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BJ周2025/09/20 11:38
旅遊遇到地震怎麼辦?4個事前準備、6個逃生守則
地震逃生守則1: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
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要急著開門逃跑,首要目標是保護頭部和頸部,減少受傷的可能。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呼籲,地震時應立刻採取抗震保命三步驟:
趴下(Drop):趴下並壓低身體姿勢。
掩護(Cover):以低姿勢躲入桌子底下,利用桌子保護頭頸及整個身體,防止被掉落物砸傷。
穩住(Hold on):一手握住桌腳、一手護住頭頸,穩住桌子、加強防護。
地震逃生守則2:車廂乘客請壓低姿勢、保護頭頸
中央氣象署提到,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時碰到地震,站著的旅客請趕快壓低姿勢,避免因為停車速度太快往前跌倒、撞到他人而產生危險;坐著的乘客則請選擇合適的物品保護頭頸部,例如背包便是不錯的選擇。
地震逃生守則3:室內景點保持鎮定很重要
地震時人在室內請務必保持鎮定!要是剛好在賣場選購伴手禮,可能會碰到商品掉落、貨架倒塌等情形,此時可以把購物籃作為安全帽使用,並盡快移動到較為穩定的柱子或櫃台旁,以防受傷。
倘若恰好位處人潮眾多的機場、車站、體育場等,絕對不能慌忙跑向出口、使用手扶梯,否則容易因推擠發生意外。逃生過程中,應盡量保護頭頸部,安全地移動到距離最近的柱體進行掩蔽;等到地震停止或有廣播指示時,再依照工作人員的指引離開。
如果正在電影院、劇場、水族館等較為昏暗的場所,更要保持冷靜,聽從工作人員的指示避難,以免發生踩踏事故造成傷亡。過程中記得護住頭頸,並留意所在位置上方,遠離可能掉落的物品。
地震逃生守則4:戶外觀光應小心掉落物
地震來臨時,人在戶外相對安全,但一樣要保護頭頸部,小心各式各樣的危險墜落物,像是附近建築物的花盆、招牌、磁磚,還有外露的壓縮機等,都是必須特別關注的目標,尤其是恰巧在建築旁、樹下、高架橋下的民眾。消防署另喊話,千萬不要在地震時嘗試跑入室內,避免危機加深。
地震逃生守則5:盡速離開山區、避開爬山行程
由於地震可能導致走山、土石掉落、登山步道崩塌等風險,因此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建議,地震發生後旅客應盡速離開山區,避開爬山、健走等相關行程,以防餘震與降雨造成二次災害。
地震逃生守則6:奔離岸邊防範海嘯
在海邊遊憩時感受到地震,或者聽到海嘯警報,請即刻離水上岸,並往高處躲避,以免發生危險。中央氣象署並呼籲,一旦發現海水突然退去、海底礁石露出、魚兒在無水海底處跳躍時,請馬上奔離岸邊,切勿好奇逗留,因為這些景象很可能是海嘯即將來襲的徵兆。(Yahoo奇摩新聞)
- 1樓. BJ周2025/09/20 11:34
旅遊遇到地震怎麼辦?4個事前準備、6個逃生守則
旅遊事前準備1:購買旅遊保險
金管會提醒,民眾出門旅遊除了最基本的旅行平安險,也可以加保旅行不便險,遇到地震等天災造成的班機延誤或取消、旅程更改等突發狀況才有保障。鑑於許多保險公司都有推出旅遊不便險,但合約內容、理賠項目不盡相同,建議應視自身需求投保,並仔細確認投保日期,才不會導致權益受損。倘若因地震影響,返台時間會超過原投保保期結束的時間,建議盡早延長保險期間,確保保險權益。國內旅遊也不能忽視保險的重要性。
旅遊事前準備2:記好外交部緊急聯絡電話
在異地碰到地震心情慌亂是人之常情,這時如果隨身備有緊急聯絡號碼,就能即時派上用場。外交部提供「旅外國人緊急服務專線」,國人在海外碰到緊急危難,若是一時無法與駐外館處取得聯繫,可以撥打(當地國國際電話冠碼)+886-800-085-095,諧音「你幫我你救我」,請注意自國外撥打回國須自付國際電話費用。
外交部另設置「旅外國人急難救助全球免付費專線」,電話800-0885-0885,諧音「你幫幫我你幫幫我」,可以日本、澳洲、南韓、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紐西蘭、香港、澳門、菲律賓、以色列、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瑞典、義大利、比利時、荷蘭、阿根廷當地申請的行動電話門號、公共電話或市話撥打,詳細的撥打方式請看全球單一受話方付費電話(UIFN)撥接參考。
溫馨提醒,若非涉及海外急難救助事項,請勿隨意撥打上述兩支號碼,以免線路過度負載,耽誤其他緊急事故的處理。撥打外交部專線之外,旅客也能加入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的LINE官方帳號(ID:@boca.tw),並在介面上點選「出國登錄」,留下在海外的聯絡資訊,不幸遇到急難事件或有協尋請求時,駐外館處就可以立即聯繫國人提供協助。
旅遊事前準備3:準備地震防災包
雖然隨身攜帶防災包多少會增加行李重量,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有備無患更能安心。推薦大家可以準備一個小袋子,裝進瓶裝水、口罩、OK繃、牙刷牙膏組、毛巾、小零食、生理用品、常備藥品、披巾、塑膠袋、雨衣、求生哨等物品,選擇上以體積小巧、方便收納為主,發生緊急狀況時便可發揮功能。
旅遊事前準備4:調查避難路線
入住旅館、抵達觀光景點時,建議各位花一點小時間,先查看緊急避難路線圖,確認逃生通道、安全梯是否暢通。需要時亦可下載相關App,以國人最喜愛前往的日本為例,Safety tips App支援繁體中文,能夠幫助觀光客第一時間掌握當地地震速報、海嘯警報等警戒,也會告知旅客當下情況應該採取何種行動,並且提供災害應急會話協助旅客向周遭民眾獲取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