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隨缘,隨缘不變」這口頭禪其實蕴函宇宙真相。
這句話出自「大乘起信論」

它跟「緣起性空」,「真空妙有」是異曲同工,都在告訴我們宇宙現象。

了解後就掌握到修習佛法的粽子頭(核心),如此才不會盲修瞎練,也才能真正了悟六道輪迴是怎麼一回事。

「缘起-随缘-妙有」講的
是生滅現象,因缘生因缘滅~短暫性
「不變-真空-性空」是講不生不滅的「真心本性」-永久性的。
心經上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是講這個。
也就是六祖惠能大師的
: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本自具足.本不生滅.本不動搖.能生萬法的自性。

「缘起-隨缘-妙有」是「相用」,是「現象」。是「有」。
「性空-真空-不變」的真心本性是「本體」,「本質」,簡稱為「空」。

如把「性空-真空-不變」的真心本性比做大海,「缘起-妙有-隨缘」则是浪花,浪花也是水,因風起,從海水捲起不同相狀浪花-因缘生;風止浪息-因缘滅,回歸大海。
所以說~
*「有來自空」
~相用(現象)來自本體。
*「空有不二」
~如心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又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用黄金做成戒指項鍊,它的本體仍是黄金,相用是金戒指金项鍊,金戒指項鍊也是金,是给我們用的,所以是相用。不想用了,還原回來仍是黃金。

再以電和電氣用品為例~
電看不到摸不著,無形無狀,呈現(空)狀態,但没有電,沒有辦法用電鍋煮飯,用電冰箱冷藏食物,用洗衣機洗衣服。所以電是體,電鍋等電氣用品是相用。

人的身心亦復如是。人是身心構成的,身體是相用,真心本性就是體。
身體用盡(生命週期结束),只剩心(意識)了。所以說萬般帶不去,只剩下心(意識),心(意識)不會死,這心(意識)功能是要再去投胎的。
心(意識)如清淨,不帶走世間任何雲彩,就可到佛國淨土~(唯心所現)。
心(意識)如不清淨,仍牽掛恩怨情仇,金錢财富,名聞利養,那就是心有罣礙,就無法到清淨的佛國淨土。
就依你牽掛的贪瞋痴慢疑,那個較重,就投到跟你同频的频道國度去。
譬如修的不錯可能再回人道,再不好就到跟你同频的地獄道,餓鬼道,畜牲道,再更好到天道。~(唯識所變)
别不相信,因你現在就置身在人道娑婆世界,畜牲道我們也看到了,畜牲也有畜牲世界,依此類推,地獄道餓鬼道一定存在。
看不到的不代表就不存在。這是很科學非玄學更非怪力亂神。
*一心開二門
不變與隨缘是我們真如本性的兩個面向~
不變:
指的是真如本性的不變性,也就是說超越時間和空間,不會生滅,是永恒的存在。
随缘:
指的是真如能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化而顯現。也就是說真如遇缘能顯現出各種不同現象,但其本性却不變。
簡言之,這句話的意思是真如本性既有不變的本質,也能隨著因缘而顯現各種變化,如鏡子本身是不變,但可映照出不同的景象,即胡來胡現,漢來漢現。
運用在生活上~
就是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清淨>,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譬如你認識一個女孩因缘生談起戀愛,後來分手因缘滅,在過程中及過程终,心保持寧靜,平常心。尤其分手後不把它放在心上久久不能釋懷,叫應無所住而回歸清淨本心。
*綜 结
金剛經說:一切有
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說一切有為法即世間事都是缘生缘滅短暫性,我們缘來则應,去则不留,盡人事聽天命,没煩惱。
該赚錢就去賺,但賺錢輸赢不放在心上徒增烦惱。
隨缘就如神秀所言
: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镜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麈埃,是從相上下功夫~盡人事。
不變则如六祖惠能
: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從心上下功夫~聽天命,遇到缘(外境)要隨時保持寧靜的一顆心。
*總而言之
:
不變隨缘,真空妙有,缘起性空三者在佛學中詞彙不同,但都指向同一本質,即事物的真實存在與虛幻不二的關係,以及由此體現的體用關係和變易與不變的辯證關係。
不變是本體,隨緣是現象,不變的本體具有隨緣顯現,而隨緣的現象又離不開不變的本體。
緣起性空:一切事物都是因緣生因緣滅,緣起是現象,性空是本質。
三個概念強調本體與現象,變與不變,空與有的辯證關係。
真空妙有強調空性和顯現的關係,
不變隨緣強調本體與現象關係,
緣起性空強調事物生成與本質關係。
它們都揭示了宇宙萬物的真實本質,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和變化,雖然用詞不同,但它們都指向同一個核心思想
:
空性是萬法的根本,而萬法又從空性中顯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