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活着會殺了你
2025/02/07 17:27
瀏覽524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塔德黑嚴(Todd Hayen )2025年2月1日
《現代版非常聰明的笨蛋:如果化學痕跡和有毒疫苗不是危險,那什麼才是危險?》
會嗎?我不認為呢。但這似乎是羊群世界觀的基本信條。有趣的是,馴羊害怕許多無害的事物,但卻不怕很可能會致命的事物比如化學痕跡、氟化物、疫苗和5G(列出其中一部份,還有很多)。
為什麼呢?
正如所知道的,我現在經常會問「幹嘛會這樣呢?」但這個問題有點位居首位。它和許多類似的問題息息相關。就像人人都憎恨特朗普,而卻愛拜登和賀錦麗?
我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特朗普的一些事情(我自己也曾長時間不喜歡他);他的頭髮、聲音、皺眉、嘴唇、「混蛋性格」及自戀等等。有些人指出他在對待女性、對待移民的排外反應,或他像買格陵蘭島或讓加拿大成為第51個州這類荒謬的言論,某種程度上也有道理。
但大多數這些問題都是性格上的問題,並非他所謂在做出關於國家和人民(畢竟加拿大還真不錯)決策時的無能。當然,我們對國家的治理方式都有不同的看法,但為什麼要痛恨領導人呢?
當我說「痛恨」時,我指的是那種超越理智的深沉仇恨。
同時,這些人卻喜愛賀錦麗,並且喜愛拜登。為什麼呢?是因為他們有些令人不安的個性特徵嗎?這些特徵有時甚至比特朗普的還不吸引人?當然,他們的政治政策也讓人深感反感,比如將數十億美元投入腐敗的戰爭,主張對兒童進行變性手術,或是對未經審查的罪犯開放邊境。
難道這些不應該足夠讓人不喜歡甚至憎恨嗎?不,似乎不是。
我們今天在許多事情中都看到了這種奇怪的二元對立。舉例來說,擁抱所有疫苗同時卻害怕吃一把花生,因為它含有致命的脂肪,這根本就沒有理性根據。我們每天聽到多少事情是應該避免的,因為它有可能致命?然而,從統計學角度來看,它比開車去超市還要不容易致命;低得多。
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我們攝入的東西上比如食物或藥物。但我們也可以在其他地方看到這種現象。比如,為什麼整天盯着手機是完全安全的,但如果在陽光下走路卻不能不塗防曬霜?或者,為什麼讓孩子無止境地玩電子遊戲沒問題,但讓他們在戶外騎自行車或和朋友玩街頭冰球卻被認為危險?
很多人似乎已失去健康的真正定義;健康並不是他們所認為的「避免所有風險」。如果他們真的是在避免「所有風險」,那就不會吃起司漢堡或者將未經測試的有毒物質注入身體。健康不僅僅是避免風險,還是關於建立健全的性格,擴展思維,並培養韌性、堅固、耐久和正直的情感系統。這一切怎麼了呢?
再說一次,即使人們「理解」了這些,仍應避免生命中真正危險的元素比如將自己不太了解的藥物注入體內,整天盯着科技屏幕看,支持世界大戰以及其他各種顯然危險的行為和舉動等等。
這不就是問題所在嗎?人已無法分辨什麼是真的危險,什麼不是了。我所形容的這些事不僅無害,而且還是更健康的選擇。沒錯,有些對我們有益或更好的選擇確實是有風險的,但那種風險是健康的。我認為人相信任何風險都應該避免,但同時卻從事高度風險且極其危險的事情。
真是難以理解。
當然,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容易想到的。但它並不簡單。簡單的答案是,這個議程死心塌地地訓練我們以某種方式對某些事情作出反應,不論這種反應有多麼不合邏輯。它還設法將我們削弱成處理生活中各種問題時顫抖的小果凍塊。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讓我們順從權威的方式呢?他們會讓我們害怕自己的影子,然後提供解決方案,教我們如何擺脫影子。
他們不會訓練我們不怕影子,因為那樣我們就會得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而是他們會訓練我們去害怕幾乎所有的東西,這樣他們才能對我們的生活保持完全的控制。
我說這不簡單,是因為這種訓練非常複雜。當然,其中一些可能只是文化的演變,一個極力讓生活變得輕鬆、便利和懶散的文化。這個議程可能只是抓住這種人類天然的衝動,並利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有趣的是,大多數「上層」群體中的「精英」都是大膽冒險的人。
他們是實幹者、塑造者和推動者。乘坐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私人飛機環遊世界,在戰爭中的外國危險地區暴露自己,滑雪場上拼命玩耍,開着快速的跑車。他們是冒險者。他們知道盡情生活的好處。是我們這些人,他們希望我們在角落瑟瑟發抖,乞求他們保護我們的安全。
如果你是狗主人,那就更不用說了!
我真驚訝美國大約9000萬隻寵物狗並沒有全死掉,因為總有一些東西在角落裏準備着來解決這個問題。蜱蟲在公園和森林裏肆虐,葡萄滾落在廚房地板上,準備被對食物著迷的狗狗吃掉;鱷梨、巧克力、橙子、起司,還有幾乎每種狗狗夢寐以求的美味零食等等,這些都是致命的。但沒有人去關心狗狗必須吃下多少這些毒物才能喪命。
通常,這些量相當大。而立刻致命的東西(像是葡萄,據說是這樣)可能之所以致命,只是因為那些可憐的動物一生中打了無數疫苗。那麼,狗主人擔心這個嗎?不。完全不擔心。為什麼這個議程會關心狗呢?誰知道呢?這只是又一種針對我們的方式。
我想,這一切無害的危險都被強加給我們,作為轉移注意力的手段。那些我們被警告要注意的事物,用來證明爸媽確實是為了我們的最好利益,而真正的危險仍潛伏在陰影中。天啊,它根本不在陰影中,而是明明就在眼前。許多人仍繼續在我們被洗腦相信充滿風險的生活中跌跌撞撞;對真正的風險視而不見,雙眼緊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