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意象錯接:
飛白與矛盾語
新詩裡的「意象錯接」,均屬於有意的錯接,包含兩種類型:【一】故意在語彙裡
使用錯字別字,所謂的「飛白」;以及【二】語詞詞義的矛盾組接,即「矛盾語」
(paradox):「是指一種似『非』而是的言論或情境,表面上荒唐突兀,實質上卻蘊
含真理;看似悖逆不經;實則寓意深刻。」1。
一、飛白
第一節、飛白的定義與作用
一、飛白:有意地保留錯誤原貌
「飛白」是指「明知所寫的人物在發音、寫字、用詞、造句和邏輯(事理)方面
有錯誤,故意仿效錯誤的原樣記錄下來的修辭格。」2,「明知其說錯而故意將錯就
錯,如實記錄或援用下來的修辭方式叫飛白。」3。
「在因錯而增加語文意趣為構成這個辭格的基本立場來說,除了別字、錯音和吃
澀、滑別之外,現代的修辭學者,又把用詞、語法、語義、句式等錯誤納入。」4,飛白,就性質而言,往往就是語句中的「語病」所在,如語音上的口吃、方言、口頭
禪,字形上的錯別字,語意上的誤解,詞語的錯用,以及不合語法規則與違反邏輯的
語句。
飛白的作用有:(1)可以存真,能增強語言表情達意的真實感,有助於刻劃人
物形象,活靈活現地突出這些人物(如白字先生、口吃者、無知者、操方言者、幼
稚者、有獨特語言習慣和口頭禪者)的個性特徵,使人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
臨場感。(2)可以增趣,故意地把字詞句念白、寫白、解白,可以增添語言的諧趣
,創選幽默的氛圍,使語言生動活潑。(3)可以諷刺,對於那些胸無點墨、蠢俗不堪
的人物或白字連篇、語無倫次的人物,產生揭露及諷刺的效(笑)果5。
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經常會見到一些令人莞爾的語句:
爸媽很辛苦,我要照顧他們的「下半身」。
喜怒「衰」樂「粉粉」湧上心頭。
早上起床整裡「遺容」後,我們到學校集合,搭車前往墾丁畢業旅行。
昨晚左眼皮跳個不停,當時就覺得那是「胸罩」,果然今天皮夾被扒走了。
四下無人,不要從背後拍我肩膀,我很容易「受精」。
星期天準備外出逛街時,匆忙之間不小心給「肛門」夾到,真倒楣!
有時也會遇到學生胡亂套用成語:
「我的家有爸爸媽媽和我三個人,每天早上一出門,我們三人就分道揚鑣,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歸。爸爸是建築師,每天在工地上比手畫腳;媽媽是售貨員,每天在商店裡來者不拒;我是學生,每天在教室裡呆若木雞,我的家三個成員臭氣相投,家中一團和氣,但是我成績不好的時候,爸爸也會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體投地,媽媽在一旁袖手旁觀,從不見義勇為。」
二、飛白的歷史源流
「飛白」多半使用在古典小說裡,尤其是人物間的對話,如《聊齋誌異。嘉平公
子》:「一日,公子有諭仆帖置案上,中多錯謬:椒訛菽,姜訛江,可恨訛可浪。女見
之,書其後:何事可浪?花菽生江。有婿如此,不如為娼!」,將虛有其表的嘉平公
子,寫得活靈活現,這個被俊秀外表吸引而來,以身相許的女鬼,終究因看穿夫君的草包本質,而傷心地離去。
飛白較少出現在古代詩人詞家筆下,除非是後人手抄時的筆誤,僅有在詩詞裡兼用
方言俚語的,如「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
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不上船」即為俚語。
第二節、飛白的表意結構
「飛白」的表意結構,明知是說錯或寫錯,卻故意將錯就錯。透過表層的錯誤語
詞,傳達荒謬信息,來突顯該信息不具有可信度,進而誘發讀者去思索深層語意裡的
真實信息,至於詼諧逗趣則是「飛白」附帶而來的「笑果」,它能提神醒腦,但只是作
用不是目的。
新詩人使用飛白,就顯得比古典詩人來得揮灑自如,他們刻意以錯字別字、錯誤
語法、矛盾邏輯來表達「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同時製造詼諧的「笑果」或幽默的
「喜感」,來撩撥讀者的「發笑神經」。
第三節、飛白的表現類型
「飛白」的表現類型,陳望道分為「記錄的」和「援用的」兩類6,晚近兩岸的修
辭學者如成偉鈞等、黄麗貞則基於精細準確的考量,分為「語音飛白」、「文字飛白」、
「用詞飛白」、「語法飛白」和「邏輯(事理)飛白」五類7。筆者分析學者成偉鈞、黄
麗貞的定義後,發現「語音飛白」與「文字飛白」概念容易夾纏不清,不如改以「語
音飛白」和「字形飛白」來得條理清析。
一、語音飛白
有下列三種情況:
1、於書寫或行文時,刻意使用同音或近音異義的別字來表現錯誤的書面用詞。
2、說話或記錄、援用時,故意倣效由於咬舌、大舌頭、口吃或方音影響而發錯的
音。(成偉鈞等謂此為「語音飛白」8。),2016年YouTube有個很夯的詞「藍瘦香
菇」,只是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一位失戀男子,失戀太難過
就錄製了一段影片,影片發音比較有趣,「難過想哭」都變成「藍瘦香菇」了,原來是
受到當地方言音的影響。
3、故意仿效由於知識水準低落,不懂某字的意義而在該用甲字的地方,用了跟甲
字同音或近音的乙字的錯誤。(成偉鈞等謂此為「文字飛白」9。)
清朝顧炎武於其作《日知錄.卷二十》為別字所給出的定義是:「別字者,本當為
此字而誤為彼字也。今人謂之白字,乃別音之轉。」,故別字為「因『字音』相近或
『字形』相近所寫錯的字」,如將「莫」寫作「墨」(音近別字),或將「漁」寫作
「魚」(形近別字)。別字於書寫語與口說語,均有出現的可能。
唐捐〈有痣者:之6〉10
如黑色燈 吞食光芒
如黑色淚 腐蝕眼眶
在心為痣 發炎為蝨
一點快樂 非常虛無
「在心為痣 發炎為蝨」,原文的用詞是「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人借用近似語音
所引起的雙關聯想,而刻意「戲仿」古文,以遂行「嘲諷」的意圖。仿體雖然使用
「飛白用字」,但喜愛詩的讀者普遍對「在心為志,發言為詩」這個「原形體」並不陌
生,在讀到這兩句詩時,不致因而產生誤解,以為作者錯植了別字。
陳黎〈一首因愛睏在輸入時按錯鍵的情詩〉11
親礙的,我發誓對你終貞
我想念我們一起肚過的那些夜碗
那些充瞞喜悅、歡勒、揉情秘意的牲華之夜
我想念我們一起淫詠過的那些濕歌
那些生雞勃勃的意象
在每一個蔓腸如今夜的夜裡
帶給我飢渴又充食的感覺
侵愛的,我對你的愛永遠不便
任肉水三千,我只取一嫖飲
我不響要離開你
不響要你受性搔擾
我們的愛是純啐的,是捷淨的
如綠色直物,行光合作用
在日光月光下
不眠不羞地交合
我們的愛是神剩的
整首詩就如詩題所說的,是「因愛睏在輸入時按錯鍵」,詩中每一句均刻意埋伏一
兩隻別字的bug(臭蟲),這些bug都是「同音異字」形態的「字音飛白」,讀來「笑
果」十足,令人為之捧腹。「滑稽與怪誕」是這首詩給筆者的直覺感受,雖然美學家
桑塔亞納認為那是由惡所暗示出來的一種審美價值,但不可否認的它引誘讀者循著
某些幻想的歧路去遊蕩(見前章「反諷」一節)。這首詩,刻意朝「文字遊戲」的方
向經營氛圍:「我想念我們一起淫詠過的那些濕歌/那些生雞勃勃的意象」、「侵愛的,
我對你的愛永遠不便/任肉水三千,我只取一嫖飲」、「如綠色直物,行光合作用/在
日光月光下不眠不羞地交合」。
從許多同音字裡,筆者不僅感受到「語帶雙關」的趣味:「侵愛的,我對你的愛
永遠不便/任肉水三千,我只取一嫖飲/我不響要離開你」,「我不響要離開你」也
許是「我不想要離開你」,或者是「我悶聲不響地離開你」;筆者隨即也察覺到,這首
詩的某些語言,從語義結構(meaning structure)推敲,的確存在多種解讀的可
能,也就是「音義歧義」:「我對你的愛永遠不便」究竟是指「不改變」、「不方便」或
「不隨便」?哪個是表層義(surface meaning)?而深層義(deep meaning)又
是指哪個?委實頗耐人尋味。
這類詩形同「遊戲文字」,偶一為之新奇有趣,若大量書寫,可能有搶搭「火星文」
12便車之嫌。
二、字形飛白
於書寫或行文(含記錄、援用)時,刻意使用形近義異的錯字來表現錯誤的書面
用詞。
所謂「錯字」,指字體結構左右顛倒、偏旁弄錯、筆劃上少一劃或是多一劃的「不
成字」的字,也就是「把字的形狀寫錯了」,錯字一般只會出現在書面語(含記錄、援
用時),至於出現在說話時,則應視為「形近別字」。
林德俊〈有一條街〉13
有一條街 招展著勃大精深的哲學
久未流經血管的柔情,可在這裡買到
制式的呻吟,保証規格統一,無暇疵
充分的保險措施是必須的
「勃大精深」是「博大精深」的諧音,「勃大精深」寓有字音上的雙關,「勃」字
雖是故意使用的「別字」,但用在這裡,可以雙關另一層語意,撩人遐思,不過,此詩
例不是「諧音雙關」,因為雙關辭格的諧音字,通常使用正確的字詞,字面上很少使用
「別字」。
唐捐〈大旱季〉14
在大旱季
江洋被寫成灴烊
魚蝦都學會在土裡游泳
而那些死不要臉的太陽
作案不必戴頭罩
「江洋被寫成灴烊」,作者刻意在「灴烊」這個名詞詞組上,以音形接近的別字
來表現大旱裡,江水和海水被蒸發殆盡,呈現一片焦土的慘狀,這是「字形飛白」的
使用。「灴烊」這組「別字」的詞組,在此不致於被讀者會錯意,因為讀者知道那是作
者為了表達上的需要,而刻意使用的別字。
三、用詞飛白
故意仿效該用甲詞而用了乙詞的錯誤,即一般所謂的「用詞不當」。
蘇紹連〈同情〉15
長久沒有寫信(眼淚)的
兩顆眼睛,長久都是乾燥的
一件變黃的白襯衫
伸出左袖子
狠狠地揮向我的右頰
拍地一聲,使我昏倒於信封裡
不知被誰貼上郵票
向眼睛(收信筒)裡投入
千里外
有一株樹,終於接到我的
眼淚(信)
長久
沒有落葉(眼淚)的
兩顆眼睛,用一排睫毛
來棲一隻烏鴉
從
千里外
伸過來一張沒有手(信)的信(手)
猛搖
一株樹
終於落下不少眼淚(葉子)
這首詩使用了「乾坤大挪移」的手法,把原本該用甲詞的地方,故意使用錯誤的
乙詞,該用乙詞的地方又使用丙詞,導致「文法錯亂」,而意外地跑出一些新奇有趣的
句子。這些不合語法的句子,語意上多半有矛盾性和歧義性,如「一株樹/終於落下
不少眼淚」,按一般人理性的經驗法則,樹不會落下眼淚,但如果正在下雨雪或有人從
樹頂幫樹灑水,或樹枝上的雪正在融解,樹會「滴水」是合理的,不過,不是「流
淚」。此詩經過筆者附加旁註,以利閱讀。
四、語法飛白
故意仿效不符合一般通行的華語語法(文法)的錯誤。
丘緩〈計劃〉16
正午零分開始寫詩十首
習慣在睡前小哭
每個今天摘一朵花
點心前發呆
逢生氣則沐浴
接吻前背一個英文單字
少與人交談
(人問東我決定答西)
經常看嬰兒的眼睛
不接電話
不蓋被子
這不是一首詩,而只是一份「條列式」的計劃表,雖然它有詩的「分行外觀」。若每
行開頭加以數字,就更清楚作者的原意只是在「草擬」一份生活計劃表。
若把它當成「詩」來閱讀,會發現行與行之間語義上的「邏輯關係」支離破碎,很
難根據「詞面線索」去推知作者所云為何。這首詩單句的語法均可理解,但前後句語
義連接不上來,筆者稱為「烏合的孤立式」(跳針)語法。若是作文老師給評語,大概
不出「張冠李戴」、「不知所云」吧。新詩可以偶爾這樣「凸鎚」地玩一下,寫作文
可就不行,因為讀者根本不懂作者到底在「胡扯」些「啥米碗糕」(台語:什麼東
西)。
五、邏輯飛白
故意仿效不合邏輯(事理、情理)的錯誤。這種情形,有時和「誇飾」辭格相當
接近。
林德俊〈致友人書〉17
看見你在競選海報中的微笑
長出了假牙
「看見你在競選海報中的微笑/長出了假牙」,這若不是「錯覺冥想」,八成是
「活見鬼了」。這種語法邏輯很搞笑,有「黑色幽默」(black humor)的味道,而視
覺效果則是「魔幻寫實」的。它不是修辭學上的「誇飾」,因為超出一般人的審美經
驗,不合「誇而有節,飾而不誣」(劉勰語)的規準。不過,在詩行裡偶爾佈置幾句這
類很「凸鎚」的句子,製造「笑果」(joke)和「驚奇」(amazement),也還「OK」
啦。
張郁國〈聯考追想曲〉18
影子無力地拖住球鞋
往所謂的志願行進
對街的公車站牌立正
成一種主義(信我者得滿分不信者淘汰)
對街的公車站牌當然不會對等車的學生說:「信我者得滿分不信者淘汰」,作者只是
在反諷以往的大專聯考有一科「三民主義」這種灌輸式的思想科目。詩人這類超現實的冥思玄想,往往是反邏輯且超乎多數人的美感經驗的,但不合邏輯不一定就不被詩
讀者接受,若能「無理而妙」,照樣會令讀者拍案激賞。
二、矛盾
第一節、矛盾語的定義與作用
一、矛盾語:語詞錯接
「語詞錯接」是新詩特有的表現手法,和「矛盾詞」(oxymoron)及「矛盾語法」(paradox)的概念相當接近,就是作者故意將兩個本質上完全不相干或語意相反
對立的語詞組接成短語或句子,形成「矛盾語」,以此表達內在的對立、難解情緒,以
引起讀者注意。
「矛盾詞是對於一件事物,用相反或相排斥的概念並立著出現,加以形容描寫,
表面看似衝突,實則蘊含深意。」19,「矛盾修辭格是把兩個意思截然相反的詞放在一起,並使它們在對立中突出所要表達的意思,從而達到特殊修辭效果的修辭手段。」
20,準此,與「雙襯」、「反襯」辭格的概念是相近的,都是針對同一個人事物:「雙
襯」是「把一個人、事物的雙重性質,相對現象,放在一起,使之凸顯的修辭法」
21,也就是「一體兩面的相互對照」;「反襯」則是「對於一種事物,用恰恰與這種事
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語詞加以描寫。」22。
矛盾修辭法是指將語義截然相反對立的詞語放在一起使用,來揭示某一項事物矛
盾性質的一種修辭手法。換言之,它使用兩種不相協調,甚至截然相反的特徵來形容
一項事物,以增強語言感染力。在閱讀理解的解碼過程中,矛盾修辭法可以産生出兩
種強烈的修辭效果。
1、出人意料
由於兩部分語義相互矛盾,合併使用有悖常理,所以矛盾修辭強烈碰撞讀者的神
經思維,引起意想不到,啓發思維的作用,例如英語的cruel kindness(殘酷的慈
悲),漢語的「真實的謊言」和「甜美的復仇」,或鄭愁予詩句裡的「美麗的錯誤」,
科技新貴的「窮到只剩下錢」,便是矛盾修辭法的具體表現。讀到上述那樣的矛盾詞語
組合,讀者肯定會有出乎意料的感覺。
2、引人入勝
矛盾詞語的衝擊會激發讀者進一步深化理解的欲望。在仔細推敲這種看似矛盾的
語言表達之後,讀者會發現矛盾修辭法所表示的語義矛盾不僅符合邏輯,而且使文章
更加形象生動,意蘊豐富且深刻。
二、矛盾語的歷史源流
古代的詩人詞家很早就知道「矛盾語」的魅力,那種「反常合道」之下,「無理而
妙」的意境。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唐代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
校書叔云〉),表達主觀願望(抽刀斷水、舉杯銷愁)與客觀事理(水更流,愁更愁)
間的對立難解。宋代詩家蘇軾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矛盾語的新奇與
突兀,提供足夠的「奇趣」。又如「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
妾身千萬難。」(元代姚燧〈寄征衣〉),這首元曲實際寫的是家鄉的妻子寄征衣前,那
種細膩、痛苦、深沈的對夫君的愛,通過「欲寄又不寄」的矛盾心理娓娓道來,極富
情韻,淒美中有著含蓄隽永的感人魅力。
第二節、矛盾語的表意結構
矛盾辭是訴諸相反或相排斥語詞,藉以造成突兀陌生的語言張力,達到特殊鮮明
的撞擊震憾。所謂相反或相排斥的語詞,即語意學(Semantics)上通稱的反義詞
(antonym),如「冷與熱」、「光明與黑暗」、「清晰與模糊」等,語意均相互對立、
排斥。而矛盾語法便是故意將此類語詞並列組合,製造語意反常的修辭效果。
矛盾是故意使用「反義結構」,形成自相衝突的表層語意(surface meaning),
以揭示事物深層的矛盾辯証關係及對立統一的美學價值。矛盾辭格與「映襯」,其形式
美的基礎均為「對比」,「對比是創造藝術美的重要手段,其特徵是使具有明顯差異、
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共處於一個完整的藝術統一體中,形成相輔相成的
呼應關係。」23。
矛盾詞從構成材料上看,可以是詞語,也可以是句子。用詞語構成的矛盾(即矛
盾詞),一般常作為句子的某種成分,其表現形式或者與反義詞對立並陳,或者同義詞
前加上否定詞構成矛盾語態,用於描述事物或人物的某種複雜的特徵和屬性。用句子
構成的矛盾(即矛盾語法),卻常常反映事物的整體性質和規律。
矛盾修辭在應用時常和對比、對偶、映襯、警策等修辭手法交融,因此,漢語修
辭學著作往往把這種句式歸入相關辭格,事實上,矛盾修辭的獨立性是很強的,其修
辭特徵也是很明顯的。分清矛盾修辭和相關辭格的關係,有助於確立矛盾修辭法在漢
語修辭學中應有的地位。
第三節、矛盾語的表現形態
根據反義結構所表達的深層語意,矛盾分為三類24:互相依存的矛盾、互相對立的
矛盾和互相轉化的矛盾。
一、互相依存的矛盾
由互相依存的雙方構成的矛盾格,矛盾的雙方共存,卻又是那麼地不協調。揭示
這種矛盾,往往能加強幽默或諷刺的效果。
瘂弦〈給超現實主義者〉25
魚飛翔,在天空
鳥戲泳,在水中
你的膝蓋不認識自己的
自己的腳趾
「魚飛翔,在天空/鳥戲泳,在水中」,這兩句似乎是作者刻意「交蹉語序」,以「互換主詞」的方式,來形塑主題:「超現實主義者」想像的荒謬性和自相矛盾性格,表達某些調侃的意味。詩中的「荒謬性」的「矛盾語」,印証多數超現實主義者的書寫方式及文本(text),其實反而是「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的常態,所以「魚飛翔,在
天空/鳥戲泳,在水中」、「你的膝蓋不認識自己的/自己的腳趾」,這兩組矛盾各自成
立,即使互相併置也相安無事。此種雖然不協調,但可以並立,不會相互排擠、否定
的矛盾語,稱為「互相依存的矛盾」。
張錯〈美麗與哀愁〉26
彷彿在生命無盡的嬗變裡
永遠旋繞交替著--
陰雨與晴天
陰雨與晴天的交替,和白晝黑夜一樣,它們雖不能「同時同地並存」,卻可以「同時
異地」並立,或「異時同地」的相續。詩人形容他的「美麗與哀愁」是晴與雨的交替,相互依存且持續地糾纏不已。
二、互相對立的矛盾
由互相對立,不可統一的雙方構成的矛盾格。這矛盾或為客觀真實、或為主觀設想,揭示這種矛盾,或用以批判、諷刺批評。
彩羽〈爆竹〉27
不論是
去舊也好
迎新也好
一次炸裂,就已註定:
我是,要在
一個聲響裡誕生
一個聲響裡絕滅
「我是,要在/一個聲響裡誕生/一個聲響裡絕滅」,「生與滅」在同一個生命個
體上,是不容並存的矛盾,兩個都是數學符號裡的「絕對值」,彼此孤立不能相見,握
手言和。詩人透過「爆竹」的意象,表達生與死之間的矛盾存在於爆炸聲響起的剎那
間。
商禽〈崗山頭〉28
想想,岡山頭,只一夜
我就難耐了,難耐
你的溫泉奇冷
你的呼吸奇熱
令夜的臉頰變紫
發光的汗珠凍結
「你的溫泉奇冷,你的呼吸奇熱」,「令夜的臉頰變紫,發光的汗珠凍結」,這兩
組意象語意上各自存在著「矛盾」,「溫泉」怎麼會「奇冷」?反倒是「呼吸奇熱」;臉
頰變紫和汗珠凍結是因為受冷,而流汗則是由於身體受熱。這些「矛盾現象」,經筆者
反覆推敲,可能的合理解釋是詩人感覺到「你」的「內熱外冷」,「你」的內心其實是
熱的,但「你」在鬧情緒,故意對詩人冷言冷語,令他感到不解而難耐了。男女間的
情愛,因溝通不良而起矛盾,因矛盾而起衝突,這種經驗只要談過戀愛的人,應該多
半能體會吧?
陳斐雯〈覺〉29
原來
喜悅與疼痛
都是說不出來的
小精靈,在無聲的嘆息上
裸身一現
隨即又
重新盛裝
這首小詩採用「明喻」,將抽象的情感「喜悅與疼痛」和「小精靈」,搭上聯想的橋
樑,「化抽象為具體」,然後轉移到小精靈的身上去演出,說它「裸身一現/隨即又/
重新盛裝」。「裸身一現」是指短暫地反省或坦白面對自己,「隨即又重新盛裝」則是說
又把面具帶上,回到充滿欺騙、壓抑的現實生活裡。這種矛盾不僅存在,而且還繼續
支配著詩人的身心,對立和衝突無從化解。
三、互相轉化的矛盾
由可以互相轉化的雙方構成的矛盾格,多用於說理。
敻虹〈詩末〉30
愛是血寫的詩
喜悅的血和自虐的血都一樣誠意
刀痕和吻痕一樣
悲懣或快樂
寬容或恨
因為在愛中
你都得原諒
「喜悅的血和自虐的血都一樣誠意」、「刀痕和吻痕一樣/悲懣或快樂/寬容或恨」,
都是併立形態的「矛盾對比語」,雖然有矛盾,但是經過「愛」的介入,兩方之間的矛
盾取得了對方的「諒解」與「尊重」,雖然「矛盾」還是存在。這首詩採用「正」、「反
」、「合」的「辯證邏輯」,以發揮「愛」這個「主題」,簡潔卻相當具有啟發性。
余光中〈九廣鐵路〉31
剪不斷輾不絕一根無奈的臍帶
伸向北方的茫茫蒼蒼
又親切又生澀的那個母體
似相連又似久絕了那土地
「又親切又生澀的那個母體」、「似相連又似久絕了那土地」,這兩個對偶句各自傳
達詩人「近鄉情怯」的矛盾情緒。對於長年覊旅在外的遊子,「近鄉情更怯,不敢問
來人。」(宋之問〈渡漢江〉)的體會是深刻的,這種矛盾除非回鄉定居,否則難以消
解,只能聊備鄉思。
【註解】
(1)張春榮、顏藹珠編著《英語修辭學》(I),台北:文鶴,1997年,頁127。
(2)成偉鈞等三人《修辭通鑒》,北京:中國青年,1991年,頁777。
(3)楊春霖、劉帆主編《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西安:陝西人民,1991年,頁989。
(4)黃麗貞著《實用修辭學》(增訂版),台北:國家,2004年,頁130。
(5)參閱陸稼祥、池太寧主編《修辭方式例解詞典》,杭州:浙江教育,1990年,頁
81。及楊春霖、劉帆主編《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西安:陝西人民,1991年,頁989-990。
(6)陳望道著《修辭學發凡》,香港:大光,1964年,頁165。
(7)成偉鈞等,見前註(452),頁777;黃麗貞,見前註(453),頁130。
(8)成偉鈞等三人《修辭通鑒》,北京:中國青年,1991年,頁777。
(9)成偉鈞等三人《修辭通鑒》,北京:中國青年,1991年,頁777。
(10)錄自唐捐著《暗中》,台北:文史哲,1997年,頁160–163。
(11)錄自陳黎著《島嶼邊緣》,台北:九歌,2003年,頁111-112。
(12)時下學子流行「火星文」(Mark words),就筆者所理解,是在行文時雜用英文、數字、符號、注音等,以諧音字、象形字、別字等方式,來代替原來正確的用字用辭,以簡便易懂為原則。
(13)錄自須文蔚等主編《網路新詩紀:詩路2000年詩選》,台北:未來書城,2001
年,頁139-143。
(14)錄自唐捐著《暗中》,台北:文史哲,1997年,頁167–169。
(15)錄自蘇紹連著《我牽著一匹白馬》,台中市文化中心,1998年,頁21-22。
(16)錄自白靈、向明編《可愛小詩選》,台北:爾雅,1997年,頁84-85。
(17)錄自須文蔚、代橘主編《網路新詩紀:詩路2000年詩選》,台北:未來書城,
2001年,頁134-138。
(18)錄自須文蔚、代橘主編《網路新詩紀:詩路2000年詩選》,台北:未來書城,
2001年,頁116-120。
(19)張春榮、顏藹珠編著《英語修辭學》(I),台北:文鶴,1997年,頁89。
(20)陳定安《英漢修辭與翻譯》,台北:書林,1983年,頁51。
(21)黃慶萱著《修辭學》,台北:三民,2002年,頁416。
(22)黃慶萱著《修辭學》,台北:三民,2002年,頁419。
(23)王世德主編《美學辭典》,台北:木鐸,1987年,頁48。
(24)陸稼祥、池太寧主編《修辭方式例解詞典》,杭州:浙江教育,1991,頁156。
(25)錄自瘂弦著《瘂弦詩集》,台北:洪範,1981年,頁181-185。
(26)錄自張錯《雙玉環怨》,台北:時報文化,1984年,頁99-101。
(27)錄自白靈、向明編《可愛小詩選》,台北:爾雅,1997年,頁110。
(28)錄自商禽著《夢或者黎明及其他》,台北:書林,1988年,頁71-72。
(29)錄自張默編《小詩選讀》,台北:爾雅2004年,頁271。
(30)錄自敻虹著《敻虹詩集》,台北:大地,1979年,頁131-132。
(31)錄自張錯編《千曲之島》,台北:爾雅,1987年,頁48。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