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投稿"文訊月刊" 謝絕分享
〈瘂弦人物詩裡的人道主義精神〉∕陳清揚
━ 謹以此文紀念前輩詩人瘂弦
〈坤伶〉
一種淒然的韻律
那杏仁色的雙臂應由宦官來守衛
小小的髻兒啊清朝人為他心碎
是玉堂春吧
(夜夜滿園子嗑瓜子兒的臉)
『苦啊~~~~』
雙手放在枷裏的她
有人說
在佳木斯曾跟一個白俄軍官混過
一種淒然的韻律
每個婦人詛咒她在每個城裡
〈馬戲的小丑〉
在純粹悲哀的草帽下
仕女們笑著
顫動著摺扇上的中國塔
仕女們笑著
笑我在長頸鹿與羚羊間
夾雜的那些甚麼
而她仍蕩在鞦韆上
在患盲腸炎的繩索下
看我像一枚陰鬱的釘子
仍會跟走索的人們親嘴
仍落下
仍拒絕我的一丁點兒春天
〈修女〉
且總覺有些甚麼正在遠遠地喊她
在這鯖魚色的下午
當撥盡一串念珠之後
總覺有些甚麼
而海是在渡船場的那一邊
這是下午,她坐著
兵營裏的喇叭總這個樣子的吹著
她坐著
〈乞丐〉
不知道春天來了以後將怎樣
雪將怎樣
知更鳥和狗子們,春天來了以後
以後將怎樣
依舊是關帝廟
依舊是洗了的襪子曬在偃月刀上
依舊是小調兒那個唱,蓮花兒那個落
酸棗樹,酸棗樹
大家的太陽照著,照著
酸棗那個樹
而主要的是
一個子兒也沒有
與乎死蝨般破碎的回憶
與乎被大街磨穿了的芒鞋
與乎藏在牙齒的城堞中的那些
那些殺戮的慾望
每扇門對我關著,當夜晚來時
人們就開始偏愛他們自己修築的籬笆
只有月光,月光沒有籬笆
且注滿施捨的牛奶於我破舊的瓦缽,當夜晚
夜晚來時
誰在金幣上鑄上他自己的側面像
〈依呀嗬!蓮花兒那個落〉
誰把朝笏拋在塵埃上
〈依呀嗬!小調兒那個唱〉
酸棗樹,酸棗樹
大家的太陽照著,照著
酸棗那個樹
春天,春天來了以後將怎樣
雪,知更鳥和狗子們
以及我的棘杖會不會開花
開花以後又怎樣
〈上校〉
那純粹是另一種玫瑰
自火焰中誕生
在蕎麥田裡他們遇見最大的會戰
而他的一條腿訣別於一九四三年
他曾經聽到過歷史和笑
甚麼是不朽呢
咳嗽藥刮臉刀上月房租如此等等
而在妻的縫紉機的零星戰鬥下
他覺得唯一能俘虜他的
便是太陽
〈瘋婦〉
你們再笑我便把大街舉起來
舉向那警察管不住的,笛子吹不到的
戶籍混亂的星空去
瑪瑪麗亞會把虹打成結吊死你們
在憤怒的摩西像前,我坐著
全非洲的激流藏在我的髮間
我坐著。任熱風吹我
任市聲把我赤露的雙乳磨圓
我坐著。瑪麗亞走來認領我
跟她前去。我是正經的女子
〈棄婦〉
被花朵擊傷的女子
春天不是她真正的敵人
她底裙再不能構成
一個美麗的暈眩的圓
她的發的黑夜
也不能使那個無燈的少年迷失
她的年代的河倒流
她已不是今年春天的女子
琵琶從那人的手中拾起
迅即碎落,落入一片淒寂
情感的盜賊,逃亡
男性的磁場已不是北方
她已不再是
今年春天的女子
她恨聽自己的
血滴在那人的名字上的聲音
更恨祈禱
因耶穌也是男子
一、瘂弦的人物詩
瘂弦的這七首人物詩展示了對人性、社會邊緣人物的深刻關注,表現了他詩作中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這些詩探討了人類在社會、歷史和文化中經歷的苦難與困境,同時也揭示了詩中人物的孤獨、被排斥的命運,並反映出瘂弦對人類尊嚴與生存狀態的思考。以下是對這七首詩的分析,以及探討瘂弦人物詩中的人道主義精神。
1. 〈坤伶〉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悲劇性的女性角色——坤伶,她的命運充滿了淒涼。她年輕時便因為其外貌和身份被社會物化,成為大家口中的談資。詩中提到她的過往和不幸,甚至暗示她曾與白俄軍官有過不尋常的關係。這個人物象徵了女性在歷史與社會中的脆弱地位,詩中的「淒然的韻律」反覆出現,強化了這種命運的悲哀感。
這裡的人道主義精神表現在詩人對這位女性的命運感到深切的同情,對她在性別和社會階層中的無力和不公命運的揭露。
2. 〈馬戲的小丑〉
小丑在馬戲團中是一個娛樂他人的形象,但這首詩呈現了他內心的悲哀和孤獨。詩中提到「在純粹悲哀的草帽下」,顯示了小丑內心的痛苦,而觀眾的笑聲與他的悲哀形成強烈對比。詩的結尾提到他無法擁有「一丁點兒春天」,這是一種對幸福、希望的拒絕,揭示了小丑角色的孤獨與無望。
人道主義精神在這裡展現為對底層人物的悲憫,小丑作為社會中被忽視和嘲弄的存在,揭示了人在扮演娛樂他人的角色背後的無助與痛苦。
3. 〈修女〉
這首詩描述了一位修女內心的動盪,她的信仰與現實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不可逾越的鴻溝。「總覺有些甚麼正在遠遠地喊她」反映出她內心的焦慮和不安,儘管她坐在渡船場邊的午後,卻仍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呼喊。這種呼喊可能象徵著她對人生意義的追尋或對信仰的懷疑。
這裡的人道主義精神體現在對修女精神狀態的理解和描寫,詩人關注個人在面對信仰與現實衝突時的內心掙扎,顯示出對人類精神困境的深刻關懷。
4. 〈乞丐〉
詩中呈現了一個乞丐的生活狀態,他處於社會最底層,面對的是永無止境的貧困與絕望。乞丐的回憶像死蝨般破碎,而他的希望似乎僅寄託在春天是否會改變他的命運。詩中反覆出現「酸棗樹」的意象,象徵著社會對他的漠視與冷淡,而夜晚是唯一不受限於人類籬笆的時間,象徵他唯一的自由。
人道主義精神在此體現為對窮苦無依者的同情,揭示了乞丐生活的困苦和社會對底層群體的忽視,並表現出詩人對這種社會不公的批判。
5. 〈上校〉
這首詩描述了一位退伍上校的生活。他曾參與戰爭,失去了一條腿,現在過著平凡的生活,與妻子一起度日。在戰爭過後,對於「不朽」的追問顯得無比蒼白。上校的生活充滿了日常的細瑣,如「咳嗽藥」和「月房租」,他唯一能夠俘虜的僅是太陽,這象徵著他生命中唯一的光亮與希望。
人道主義精神在此展現為對戰後士兵心理創傷的體諒,詩人通過描述這位上校的平凡生活,凸顯了戰爭帶給人類的巨大損失與創傷,並對個人價值和不朽進行深刻反思。
6. 〈瘋婦〉
這首詩描寫了一位瘋婦的形象,她在社會中被視為異類,與社會格格不入。詩中她宣稱要把大街舉向星空,表現出一種瘋狂的力量和對社會秩序的抗拒。她的形象既是狂亂的,又帶有一種超越現實的神秘力量,顯示出她內心的巨大痛苦與無法被理解的孤獨。
人道主義精神在這裡展現為對瘋婦作為社會異端的關注,詩人透過這個角色揭示了精神病患的孤獨和被社會排斥的命運。
7. 〈棄婦〉
棄婦象徵了一個被遺棄的女性,她的青春和愛情都已逝去。「被花朵擊傷的女子」這一句象徵了她曾經美麗的年華,如今已經不再是春天的女子。詩中提到她對耶穌的恨意,因為他也是男性,這表現出她對男性世界的憤怒與絕望。
人道主義精神在此體現在對女性情感和命運的深刻描寫,詩人通過棄婦的形象,揭示了女性在情感上被背叛後的傷痛,表現出對女性尊嚴的關注。
二、瘂弦人物詩中的人道主義精神
瘂弦的這些人物詩呈現了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邊緣人物的關注:這七首詩中的人物——坤伶、小丑、修女、乞丐、上校、瘋婦、棄婦——大多是社會中的邊緣人。他們被忽視、排斥或被遺忘,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或精神的邊緣地帶。瘂弦通過描寫他們的命運,表現出對這些弱勢群體的關懷,並深刻揭示了社會對他們的不公與冷漠。
2、孤獨與被排斥的命運:這些詩中的人物大多處於孤獨的狀態,他們的痛苦、掙扎和絕望常常無法被他人理解。例如,馬戲的小丑在表演中掩蓋著內心的悲哀,修女在信仰與現實之間徘徊,乞丐在貧困與絕望中尋找希望,瘋婦因精神疾病被社會排斥。這些人物的孤獨揭示了人類共同的精神困境。
3、對生命尊嚴的思考:瘂弦的詩作不僅揭示了這些邊緣人物的困境,更進一步探討了生命的尊嚴和價值。例如,坤伶和棄婦的命運表現了女性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被物化和背叛的悲劇,而上校則反映了戰爭對生命的摧殘與不朽的虛無。瘂弦對這些問題的關注,顯示出他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思索,並表現出對人類尊嚴的捍衛。
4、對社會不公的批判:瘂弦的詩作以詩意的語言揭示了社會的不公與冷酷。他以極富表現力的筆觸描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他們的命運批判了社會對弱者的忽視與壓迫。例如,乞丐的生活困境揭示了貧富差距的殘酷,小丑和瘋婦則表現出社會對異類的嘲弄與排斥。瘂弦以詩的形式發出了對社會不公的抗議。
總結來說,瘂弦的人物詩透過對邊緣人物的刻畫和命運的揭示,展示了其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他關注個人的孤獨與痛苦,並通過詩作揭示了社會的冷漠與不公,從而表現出對人類尊嚴與生命價值的深切關懷。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