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四診心法要訣(十四)切診76~84九候、動脈、本脈、平脈、因脈、平旦、六脈
浮、沉、濡、弱、革、牢、實、虛、微、散、芤、伏。
遲、數、緩、疾、結、促、代。
滑、濇、弦、緊、洪、大、小、動、長、短。
【六脈種類】
085浮沉之脈
浮脈皮脈,沉脈筋骨,肌肉候中,部位統屬。
註:
皮脈取之而得者,謂之浮脈。
筋骨取之而得者,謂之沉脈。
此以上、下部位而得名也。
凡脈因部位而得名者,皆統乎浮沉,故曰部位統屬也。
心肺俱浮,以皮毛取之而得者,肺之浮也;
以血脈取之而得者,心之浮也,故曰浮脈皮脈。
肝腎俱沉,以筋平取之而得者,肝之沉也;
以至骨取之而得者,腎之沉也。故曰沉脈筋骨。
肌肉在浮沉之間,故曰候中也。
086濡脈弱脈革脈牢脈
浮無力濡,沉無力弱,沉極力牢,浮極力革。
註:
浮而無力謂之濡脈,
沉而無力謂之弱脈,
浮而極有力謂之革脈,
沉而極有力謂之牢脈。
087實脈虛脈
三部有力,其名曰實。三部無力,其名曰虛。
註:
浮、中、沉三部俱有力,謂之實脈。
浮、中、沉三部俱無力,謂之虛脈。
088微脈
三部無力,按之且小,似有似無,微脈可考。
註:
浮、中、沉三部極無力,按之且小,似有似無,謂之微脈。
089散脈
三部無力,按之且大,渙漫不收,散脈可察。
註:
浮、中、沉三部極無力,按之且大,渙漫不收,謂之散脈。
090芤脈伏脈
惟中無力,其名曰芤,推筋著骨,伏脈可求。
註:
浮、沉有力,中取無力,謂之芤脈。
推筋著骨,按之始得,謂之伏脈。
以上十脈,皆以部位而得名者,故皆統於浮沉也。
091遲脈數脈
三至為遲,六至為數。
註:
一呼一吸,謂之之一息。
一息三至,謂之遲脈。
一息六至,謂之數脈。
此以脈之至數而得名也。
凡脈因至數而得名者,皆統乎遲數也。
092緩脈疾脈
四至為緩,七至疾脈。
註:
一息四至謂之緩脈,一息七至謂之疾脈。
093結脈促脈代脈 (5脈)
緩止曰結,數止曰促。凡此之診,皆統至數。
動而中止,不能自還,至數不乖,代則難痊。
註:
四至緩脈,時而一止,謂之結脈。
六至數脈,時而一止,謂之促脈。
結促之脈,動而中止,即能自還。
若動而中止,不能自還,須臾復動,
或十至或二、三十至一止,其至數不乖,謂之代脈。
難痊,謂不滿五十動而止,合經難痊之死脈也。
以上五脈,皆以至數而得名者,故皆統於遲數也。
094 滑脈濇脈
形狀如珠,滑溜不定,往來濇滯,濇脈可證。
註:
形狀如珠,滑溜不定,謂之滑脈。
進退維艱,往來濇滯,謂之濇脈。
此以脈之形狀而得名也。
凡脈以形狀而得名者,皆統乎滑濇也。
095弦脈緊脈
弦細端直,且勁曰弦。緊比弦粗,勁左右彈。
註:
狀類弓弦,細而端直,按之且勁,謂之弦脈。
較弦則粗,按之且勁,左右彈指,謂之緊脈。
096洪脈大脈小脈
來盛去衰,洪脈名顯。大則寬闊,小則細減。
註:
上來應指而盛,下去減力而衰,謂之洪脈。
脈形粗大闊然,謂之大脈。
脈形細減如絲,謂之小脈,即細脈也。
097動脈長脈短脈 ( 8脈)
如豆亂動,不移約約。長則迢迢,短則縮縮。
註:
其形如豆,亂動約約,動搖不移,謂之動脈。
來去迢迢而長,謂之長脈。
來去縮縮而短,謂之短脈。
以上八脈,皆以形狀而得名者,故皆統於滑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