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我受夠了!高敏兒的一天》,就被鮮豔而混亂的封面給吸去目光:光線直射上小女孩的臉、不規則的線條和積木散落、背景是各種不合諧的色調「撞」在一起……即使還不清楚故事情節,也心疼起封面蜷縮的小女孩,更好奇究竟是什麼讓她「受夠了」?急著想翻開繪本、一探究竟。
這麼有力道的畫作,其實出自台灣插畫家張雅涵之手,今天就跟著青小苗,一起走進她的藝術世界吧!
當書中的小女孩用力摀住耳朵、瞇起眼睛,她想阻絕的感受幾乎都是抽象的,如何在繪本中表現?張雅涵運用色彩、線條、光影等等,具象化環境中的不安因子,筆觸多樣、質地多變,她以多種媒材組合,創造出不同可能,圖像細節豐富,並設計感覺與知覺小精靈,放大小女孩的感受。
前後蝴蝶頁也極富巧思,一開始,可以看到小精靈們擠在多彩而雜亂的頁面上,線條捲曲成團、色塊重疊混合、小精靈們表情驚慌不適……混亂裡找不到一絲規律,表現出高敏兒面對感官超載時的感受。
在走過繪本一連串的故事後,書中的小女孩最終找到了恢復平靜的方法,不只內頁用色變得溫暖沉穩,封底前的蝴蝶頁,也一改故事開頭的混亂,色彩們依序被整理成水管般的通道,小精靈們各自滑行於其中,平靜而愉快。
張雅涵自言她曾經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年輕女孩,也常因此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世界:「我是一個焦慮的孩子,有很多想法,但很難正確地表達自己。」不斷的精力消耗和自我壓抑,使她好幾次瀕臨放棄自己。不過幸好,她還有畫畫,自從五六歲時,發現畫家可以作為一種職業後,她就一心朝這個方向努力,覺得是很酷的表達方式,即使家人反對,也未曾放棄。
「在我心情低落的時候,除了朋友以外,是文學和藝術拯救了我。」
或許也是這樣的敏感而抽離的性格,讓她更能看清人的情感,甚至將那些難以言說的部份以圖像展現出來。抱持一顆對萬物充滿好奇的心,她時時留心周遭,善於觀察世界,如今,她也勤於學習情感教育與自我關懷相關的知識,因為她覺得童年時就是對這兩者所知甚少,所以不知道如何好好對待自己,導致後來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終於學會自己的感受與他人的感受一樣重要。
因此,張雅涵決定以她最擅長的觀察和繪畫來幫助孩子們,也期待《我受夠了!高敏兒的一天》,能讓更多小讀者意識到他們感受的重要性!
現在就翻開繪本,透過張雅涵奔放的藝術手法,一窺高敏兒的內心世界吧!
🎨《我受夠了!高敏兒的一天》https://pse.is/76gw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