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第310章[臺南市玉井區] 西拉雅) 第一棵愛文芒果樹
2021/02/15 22:42
瀏覽98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旅行日期:109.06.26
關鍵字:愛文芒果、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虎頭山、鄭罕池故居

聯繫臺南溪北山海的臺84線與國道三號交會之後,向東沿著曾文溪右岸而行,途經大內到達玉井,不僅便利山區交通,也大幅縮短外地前往南橫公路的時間。最近幾年遊覽桃源、六龜、甲仙,以及南化等等南橫沿線的景點,幾度繞經玉井,我們卻不曾一探究竟。端午連假,早已褪色的是鮮麗的阿勃勒黃花,青色群山之下,結實纍纍的愛文芒果,以更醉人的滋味吸引難耐溽暑的人們。

時逢芒果產季,市場裡盡是批發愛文芒果的攤販,或者堆疊成山,或者分批裝箱,芒果粒粒金黃飽滿;市區另一頭的玉井區農會不惶多讓,青果包裝場內,水果塑膠籃堆疊成數公尺高,藍色為底,運用綠色和橘色的塑膠籃拼裝成「玉井」字樣,「整籃7公斤,500元!」望著躊躇的我們,農會拍賣員將夾在籃中的報紙掀起,證明粒粒貨真價實。

1.

玉井舊名「噍吧哖」,最早是大武壠族聚居地,而「噍吧哖」的原意則是「蕃薯寮」。明鄭時期,大目降(今臺南市新化區)一帶的西拉雅族受到漢人侵擾,東遷並且佔領玉井,使大武壠族被迫遷往白河、內門、杉林、甲仙,以及六龜等地,清雍正年間,漢人開始建庄。

在以愛文芒果享譽盛名之前,玉井曾經發展製糖。日據明治39年(1906),陳鴻鳴於曾文溪支流後旦溪畔創辦永興製糖會社,建立噍吧哖製糖工場生產少量蔗糖,大正二年(1913),日人鈴木海四郎、安部幸之助,以及河井方太郎等人合資成立「臺南製糖株式會社」,同年6月臺南製糖株式會社併購永興製糖會社噍吧哖製糖工廠,昭和三年(1928)轉讓昭和製糖株式會社,除了玉井本地栽種的甘蔗,工廠也協助其他糖廠加工製糖。民國35年(1946)更名「玉井糖廠」。

不只因為愛文芒果栽培成功,導致糖業式微,民國54年(1965)甘蔗白葉病嚴重侵襲,使得蔗農種蔗意願大減,民國84年(1995)糖廠停止營運,曾經荒廢一段時間,經由市政府文化居規劃,將廠內廢棄廳舍整修成「噍吧哖事件紀念園區」,民國104年(2015)正式揭幕。園區外圍草坪上,被椰子樹圍繞的「350號蒸汽火車頭」原本配屬永康糖廠,民國63至64年(1974~1975)間調派至玉井支援運送甘蔗,不僅見證玉井製糖的歷史,更是糖鐵玉善線(玉井至善化)曾經存在的證明。

2.

離開玉井糖廠舊址,憲政街、中正路,以及民生路交會處,是擺放愛文芒果裝飾的圓環,圓環東南側,興南客運玉井站不時可見遠從市區駛來的綠幹線公車,至於圓環的西北側則是「噍吧哖支廳舊址」,外牆上記述日據時期臺灣規模最大武裝抗日事件的經過。

噍吧哖事件又稱作「西來庵事件」或是「余清芳事件」,領導人余清芳自稱是明朝羅教羅思孚的嫡系法脈,受到五福王爺的扶乩神示,擔任「征伐天下大元帥」,號召群眾推翻日本殖民統治,建立「大明慈悲國」;不料事跡敗露,多名同夥遭到逮捕,余清芳於是潛入南化山區,與江定商討對策,大正四年(1915)發表《大元帥余告示文》,7月6日發動起事。

歷經7月6日的北寮庄牛港嶺戰役、7月8日至9日的甲仙埔北路戰役、8月2日至3日的南庄派出所戰役,烽火遍及玉井、楠西、南化,以及甲仙,不少大武壠族也參與其中。眼看戰火逼近大目降,日軍出動步兵、砲兵和憲兵,8月4日至6日之間爆發噍吧哖戰役,由於寡不敵眾,余清芳退守虎頭山,最後在王萊莊(今臺南市楠西區)落入鄉人圈套,被日軍逮捕。爾後,日軍大肆搜索焚庄,遇害人數多達數千人,噍吧哖事件判刑人數多達1300多人,其中判處死刑且執行者135人,死於獄中者高達數百人。大正九年(1920),噍吧哖取日語諧音改名為「玉井」。

3.

離開市區,郊外虎頭山海拔239公尺,因為貌似老虎頭而得名,曾經是余清芳躲避日軍的基地,民國70年(1981)縣政府在山頂設置「抗日烈士余清芳紀念碑」。玉井山環水繞,位居盆地邊緣的虎頭山展望良好,紀念碑下憑欄遠眺,北面可以清晰地望見鄰近的楠西市區,周圍丘陵起伏,而東面的梅嶺山勢尤其宏偉,視線順著曾文溪上溯,則能見到曾文水庫所處的群巒眾嶽。無論梅嶺,或者楠西,以往皆有所聞,然而眼前這副景象卻是我第一次親眼看見。

距離玉井市區不遠,西面山腳下散佈田園與村舍,外圍有曾文溪環繞,是名為「斗六仔」的聚落,更是愛文芒果的誕生地。早年斗六仔山生活貧困,村民種植甘蔗、樹薯為生,有鑑於此,村人鄭罕池下定決心要改變家鄉的命運,民國43年(1954)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技正陸芝琳從美國佛州引進40幾種芒果進行研究,鄭罕池選擇其中「愛文」品種帶回家試種,第一年種下100棵,因為寒害只有四棵存活,直到第二年再種100棵才成功。

栽種芒果並不容易,但是鄭罕池並不居功且樂意分享,「大家都種,就不會有人來偷剪」,之後又自行研發出白紙套袋法防範蟲害,這成為日後臺灣標準的芒果栽植方法;接著,為了銷售豐收的芒果,鄭罕池載運芒果走遍全臺,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聽聞此事,專程到玉井斗六仔山的果園品嚐,就此打開愛文芒果知名度,民國62年(1973)斗六仔山被指定為全臺第一個芒果專業區。

因為專業區的設置,連接村落和玉井市區的吊橋改建為水泥橋,終於讓斗六仔山擺脫窮困的宿命。民國66年(1977),鄭罕池獲頒第一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民第一名,人們稱他「愛文芒果之父」,民國107年(2018)6月1日與世長辭,享壽90歲。時至今日,當年鄭罕池親手種下的第一棵愛文芒果樹將近60歲,依然矗立在斗六仔山的故居庭院裡,每一年仲夏滿樹結實纍纍。

4.

來到玉井,自然不能錯過芒果冰。根據網路推薦,最早經營的冰店主要是「有間冰鋪」和「阿月芒果冰」,兩家各具特色、不分軒輊。此行首先嘗試「有間冰鋪」,就像一般的冰舖,店內冰品琳琅滿目,但是和大多數饕客一樣,我們選擇「芒果無雙」。在此同時,許多稍早到達的遊人,已經陸陸續續將堆滿芒果丁、覆蓋芒果冰淇淋,外觀彷彿金字塔的冰品端出店外,三五成群坐在馬路旁大口啖食。

和內用採用造型玻璃盤盛裝不同,外帶的芒果冰使用紙盒包裝,就算點選的是最小份量,依然比鐵路便當還豐盛:芒果冰淇淋與芒果切丁覆蓋表面,底下是芒果綿綿冰與綿密芒果醬,其中還有芒果青點綴,每一口都是當季的香甜美味。眼見湧入市區的車潮漸增,決定下回再來品嚐「阿月芒果冰」。

愛文芒果的故事,成為我們前來拜訪玉井的原因。烽火已經是百年前的歷史,芒果卻以鮮豔地色彩,在每一年夏日的樹上熊熊燃燒,又以酸甜交織的滋味,讓人忘卻溽暑的難捱,體會豐收的幸福。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01中華民國(臺灣)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