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交通運輸所的蛋頭學者有沒有開過車呀?!麻煩他們到美國開開車,好嗎?不是車速快不安全,而是不遵守交通規則,隨意變換車道,任意加減速,才容易發生事故。
人家是基本上沒有速限標誌,州法規規定55英哩為道路速限,則該州道路的設計就該讓大家能夠用加十~二十英哩的車速安全前進,所以我在加州與馬利蘭州等地,每天都是開七十英哩的車速去廠商處,偶而加速到80英哩以超車,在美國開車很容易,因為只要保持跟大家一樣的車速,大家都不隨便變換車道,這樣其實最安全。但是碰到有速限標誌的地方,例如急彎或事故區,那就是嚴格執法,除速限標誌一大串不可能看不到外,就看到警車就在那裡,誰敢超速啊?
道路的速限若沒有給一個寬限值,很難遵從,人又不是機器人,而道路也是高高低低,很容易就超速了,大家就只好在道路上龜速前進,變換車道,鑽進鑽出,更不環保,更容易發生危險,。。。
台灣道路的速限,忽高忽低,讓人無所適從,而且普遍的都是速限突然降低,主道80-90,到了閘道就降為40公里,施工區域30-40公里,。。。超過一公里,就開單,大家都緊盯儀表板在開車,更危險!
看了底下的照片,這時,不免的,我又要罵一下,台灣那些做交通指示牌的人,麻煩有點常識好嗎,開車呼嘯而過,誰能看清那麼多字呀?有速限牌牌,需要那些字幹嘛?短短幾十公尺,你看有多少公告牌,要給駕駛看!
還有,台灣高速公路的路寬,比國外的窄,容易發生事故,開起來特別累。據說,這是歐晉德的得意傑作,他在中山高後續拓寬與北二高設計施工時,硬把外籍顧問設計的路寬,每邊各減了五公分,也減少路肩寬度,所以建設經費少了好幾億元,還得到政府嘉獎。我說,他真是害人不淺,省了幾億元的工程費,幾十年來,不知道多死多少人!
===
台灣地區公路容量手冊[6]中指出,中山高速公路之原來每車道寬為 3.75 公 尺,右側路肩寬為 3 公尺,左側路肩寬為 1 公尺,然為了配合車流量大幅增加的 需要,因此,山高速公路正在分段拓寬中,且拓寬後之車道寬度將調整為每車道 3.65 公尺,右側路肩視實地情況調整為 2.5 到 3 公尺,左側路肩靠中央分隔島之寬度則調整為 0.5 公尺到 1 公尺,並預期這些小幅的寬度調整對容量沒有顯著的 影響。
一回國就參與中山高興建、擔任副工程師的歐晉德十分自豪當時台灣工程師的優異能力,他驕傲的說,中山高的初期工程還必須處處仰賴來自美國、德國的顧問引導,但不過短短時間,後期的工程從規劃、設計到施工,已經全部由台灣工程師一手包辦,不假他人,學習能力堪稱世界一流。(連結)
由於對車道寬度建築慣例的反思,歐董事長讓二高的每一車道比一高縮減約10公分,但是卻不影響行車安全,因此僅土地徵收費就撙節約三百億元,若包含後續工程施工費用,為國家共省下約一千餘億元的公帑,...(連結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