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我沒有娘家回。
好幾年以前,是八十九年初的舊曆年。父親在前一年初過世,我成了失去雙親的孤兒。第一次,我也成了一個沒有地方吃年夜飯,沒有娘家送"等路"的女子。
那幾日,我在無父無子無夫的無依哀怨自憐中,下定決心,要為自己找到婚姻下的親人。
下一個年,我的年夜飯,是與年高九十四歲的公公共同渡過的。身旁,還有我並不熟悉的婆家家人。我們玩了牌九。年初二,我已經不計較有沒有娘家回了。
我對年初二的感覺深厚,與我的母親重視回娘家有關。母親沒讀什麼高深的學校,大約就是普通識字的教育吧。她的長兄,家裡唯一的男孩子,讀的是知名的北京朝陽大學,隨國民黨政府遷來台灣後,在著名的台北建國中學教書,是我母親的驕傲。兒時,每一年,我們一定要向大舅祝賀生日,還依習俗在年初二向舅舅、舅媽拜年。記憶中,母親向哥哥問過年好的嗓音猶然清晰。那時日,只要從我們家基隆到台北,都是歡喜,沒有年紀注意母親歸屬感的心情,只記憶著竹林路上,大舅家院子不小的平房宿舍,和大舅贊我文章寫的不錯,要用功,多閱讀的叮嚀。
今年,回娘家的這一日,我和先生前去龍山寺,在大門口,看到很多跟著父母回娘家,又和外公、外婆一起在廟前玩耍、逛小吃的孩子。
嘈囃、喧鬧,車輛一台接一台,路邊就是人客川流不息的吃食攤。切阿麵、烤玉米、豬血糕、、,故鄉的草根味道,親情洋溢的畫面,平實、開懷、素樸、、,我回到了我的童年,我也回到了我深藏心內、從未逝去的娘家。我2007年初,奇異又美妙的等路。
附:等路,台語。嫁出門的女兒年初二回娘家帶回給父母的禮物。叫"等路",是習俗上,女兒回家,父母會差使她的弟弟在家門前一段路上等待迎接,表示隆重禮遇。女兒看到了弟弟就是到了娘家,弟弟接下禮物替姐姐分勞,返至家中再獻給雙親。等路禮,就成了女兒回娘家所送禮品的專有名詞了。好美。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5樓. *小佳*2007/02/25 18:43呵呵
呵呵
我第一次聽過"等路"這個名詞說^^
- 4樓. ㊣ 小小2007/02/21 23:31這樣的感覺我可以懂...
偶然從學生處逛到這來
看看你的文章
其實對你不熟悉
只是今天想到了一個研習場上的分享
跟你很像...
自己過得快樂才是重要的哦
加油吧
- 3樓. 蔻蔻姐2007/02/21 22:47希望我是一個級格的大大姐哦。
希望我是一個級格的大大姐哦。 - 2樓. 蔻蔻姐2007/02/21 22:45BALE BALE BALE,快樂、快樂、快樂
BALE BALE BALE,快樂、快樂、快樂!
真開心,過年看到你!謝謝,有你這樣的知音,真是要沮喪都不好意思了。祝你平安。
- 1樓.2007/02/21 22:01恭喜 台灣年新春愉快!
COCO大大姐 恭喜台灣年新春愉快
唔~
這篇看完有種琦君的感覺浮現耶...
大大姐果然當女人的時間比當記者(or、、、)還久喔!
-----------
我都叫COCO的學妹--大姐
所以叫COCO大大姐--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