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信用狀詐騙彰銀陰溝翻船
2006/10/21 19:10
瀏覽6,121
迴響1
推薦0
引用0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2006.10.2104:17am


信用狀詐騙手法不斷翻新,部分詐騙集團甚至以國際知名金融集團旗下銀行開發的信用狀行騙。彰化銀行昨(20)日便向國際商會(ICC)申請仲裁,控訴信用狀開狀銀行─比利時富通集團(FORTIS)旗下銀行作業疏失,使得彰銀蒙受損失。

相關銀行主管指出,信用狀詐騙愈來愈嚴重,除了銀行可能因而增加呆帳,蒙受損失;部分銀行因而對廠商信用狀押匯業務從嚴管理,影響中小型進出口廠商資金調度。也有銀行直接拒絕廠商開立信用狀,要求廠商改採直接匯款。

據了解,過去詐騙集團大都是利用東南亞和香港等小銀行開發的信用狀跟銀行「套錢」,騙的多是對外匯、信用狀業務不熟悉的銀行。不過,最近詐騙集團提出的信用狀「信用評等」大幅提升,銀行業者表示,最近冒出數宗詐騙事件,都是以歐洲知名國際銀行開出的信用狀詐騙,就連大型匯銀也陰溝裡翻船。

以彰銀要求國際商會仲裁的這起案件為例,彰銀向發單銀行提示信用狀相關單據,要求支付60萬美元,卻遭拒付;彰銀私下調查發現,原來持該信用狀在台押匯的出口商跟開狀的德國進口商幕後是同一個老闆,進口商在出示單據設下陷阱,讓押匯銀行無法防備,發單的外商銀行因而以作業瑕疵為由拒絕支付給彰銀。

銀行業者表示,詐騙集團是「柿子挑軟的吃」,看準大型行庫雖然對信用狀業務熟悉,卻非每家分行都熟稔,就專門找這些不甚了解的分行下手,加上信用狀是由國際知名銀行開出,分行比較不容易起疑。銀行主管指出,這些國際知名銀行大多數也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意外成為詐騙集團的幫兇。

為解決國際上層出不層的信用狀詐騙或交易糾紛,國際商會在1996年訂定「跟單信用狀糾紛解決專家意見規則(簡稱為ICC DOCDEX RULES)作為信用狀交易的遊戲規則,由專家來仲裁信用狀糾紛,只要ICC仲裁決議,輸方就會立即賠款。過去國內便曾有四件信用糾紛經ICC仲裁,都是詐騙集團的案子,其中兩件是洛杉磯的銀行,另兩件為南韓的銀行信用狀,四件中有兩件是台灣的銀行勝訴,順利取得發單銀行的付款。

信用狀專家表示,ICC DOCDEX是相當有效的解決糾紛管道,不過,不少銀行並不知道有此管道,拒付問題往往在押匯銀行無數的申訴電文中無疾而終,使得有心人士有機可趁。

【2006/10/21經濟日報】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財經
自訂分類:銀行金控金融
迴響(1) :
1樓. 星火
2006/10/21 19:11
分析》擔保信用狀不定時炸彈

【經濟日報/記者黃仁謙】2006.10.2104:17am


一般進口貿易所使用的信用狀,限制較多,且需要一定擔保,發生問題的機會較低。目前,實務上問題較多的是擔保信用狀(Stand-by L/C)。

外國銀行喜歡承做擔保信用狀,主要是因為所需成本低於一般放款,且承做銀行只要採取限額及擬定特殊條款的安排,就算發生問題,賠償機會也很低。

因為,一般法院認為,除非買受人能證明「出賣人方有國際間詐欺」或「出賣人方主動、積極的詐欺」,才會出面防止銀行承兌信用狀。

目前,國內已出現一些擔保信用狀糾紛,被起訴的案例,大都是偽造國外銀行擔保信用狀,向想借款人收取費用,後來被發現假造以詐欺罪起訴。這些案子能夠被發現,都是銀行盡到查證義務,所以才沒有造成損失。

實際上,有更多案例是,部分台商或海外華人以回台投資的名義,向海外銀行申請擔保信用狀,再到台灣向銀行借款。借到錢後,再把錢轉出。目前一般國內銀行並不喜歡承做擔保信用狀業務,但往往因為人情壓力,只得勉強承做業務。

一旦借款人還不出錢,國內銀行也只能向國外法院提出訴訟,要求代為償還,但這類訴訟必須依國外法規,國內銀行勝訴率很低,最後只能由銀行列為呆帳。

【2006/10/21經濟日報】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