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周遊華爾街/三朵烏雲 威脅經濟復甦
2011/03/11 18:54
瀏覽209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 2011.03.11 02:36 am 
 
全球經濟才曙光乍現,烏雲卻又悄悄聚集。

幾個月前,美國經濟復甦腳步似乎比經濟專家的預測更快,雇主出現增聘人力的跡象,讓人相信失業率可以穩定下降。過去兩年來標普500指數幾乎翻漲一倍,更加深經濟成長的期待。然而準備收傘的投資人得先留意三大隱憂。

首先是石油價格高漲。兩個月前,沒有人料到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會下台,利比亞強人格達費政權會搖搖欲墜。中東地區政局不穩,已使過去六個月來原油價格每桶上漲30美元。

目前這仍不足以導致經濟再度衰退。根據經驗,原油每漲10美元,美國經濟成長會減損0.2個百分點。經濟學家2月初預估油價若漲到每桶125美元就會威脅美國復甦,如今紐約輕原油已漲至105美元,布侖特原油價格則在114美元左右,著實令人憂心。

石油危機對美國的威脅已不若以往強大,且沙烏地阿拉伯承諾增產石油來彌補利比亞減產的不足,但市場不再能確定沙國政權能穩固如昔,而這意味著油價有繼續上漲的風險。

其次是富裕國家的政策。全球政府已有效降低金融海嘯帶來的傷害,但今日的政府決策,尤其是財政措施,卻可能帶來問題。

其中一個風險是債務累累的政府太早削減赤字或增稅,在復甦還未穩固時又傷及經濟。英國政府正進行實驗性的撙節政策,希望藉英鎊貶值提振民間部門的出口,以彌補公共部門的裁縮。

而在美國,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削減支出構成的威脅,比國會削減聯邦政府預算還要大。

另一個風險來自歐美政界對於更大、更長遠財政問題的歧見。這讓市場和選民認為政府無法管理國家事務,使得經濟在尚未強健到足以承受長期利率升高前,利率就已上揚。

墨西哥央行前總裁歐提茲(Guillermo Ortiz)在本周國際貨幣基金(IMF)論壇上指出,美國的問題是政界無法達成共識,提出可信的計畫來整頓財政,這將是全球經濟面臨最大的危機之一。

他還說,歐洲的困境是必須面對令人痛苦卻又明顯不過的事實:目前的歐元區架構難以為繼,因為在各國勞動成本、生產趨勢不同,銀行體質強弱不一、各國對財政緊縮看法矛盾的情況下,單一貨幣制度難以順利運作。

最後是新興市場的通貨膨脹。這些國家現在過於自信,官員幸災樂禍,吹噓自己做得很好,然而這會引發不當的自滿。

最成功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如中國與鄰國、以及巴西,都面臨成長超越經濟限度的威脅,後果就是通貨膨脹,包括薪資和物價、房地產與其他資產價格攀升。

某種程度上,新興國家對這個問題並不陌生,但這次大環境不同,美國、歐洲和日本異常低的利率水準,讓新興國家因應通膨的難度大為提高。升息是常用藥方,但這會引來資金並推升幣值,招致出口業者反彈。

不僅如此,新興國家影響力變大了。發生在中國的事情,不只影響中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賓塞(Michael Spence)日前表示:「新興市場在戰後多數時間得以享受繁榮,而且對全球體系的系統性影響相對微小。如今已經改觀。」

過度疑慮會導致麻痺,卻也能激發適當的行為。在這一切化為現實以前,決策者可以先採取行動降低風險,而現在就是最佳時機。(編譯余曉惠/取材自華爾街日報)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財經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