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2010.09.21 03:14 am
年底存款保險全額保障即將退場,擔憂銀行出現流動性問題,中央銀行擬訂出「核心存款比重」,藉以確認各銀行存款結構,是否能因應屆時可能發生的資金流動性問題。
據悉,央行初步規劃,希望核心存款能占資產總額的60%以上,才能代表該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夠穩定。
所謂「核心存款」是從國外金融監理傳入的觀念,也就是較長期且穩定的存款,像是1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長期往來客戶在銀行的存款,或是企業的長期資金,如果這類存款的比重高,等於銀行的資金相對穩定,對於存保全額保障退場後,萬一發生資金流動,銀行更有應變能力。
如何衡量流動性,過去國內未有統一的規定,行庫主管表示,日前央行曾邀集數家大型行庫,試算「核心存款」,考慮會同金管會,訂出一致性的規範。
此外,行庫主管說,央行同時提供幾項衡量流動性的方式,包括放款總額占資產總額的比率(一般是50~60%),並針對可能發生的擠兌現象,提醒銀行可能出現的資金缺口。
也有銀行對核心存款的定義為存保保障額度內的存款,例如過去保障額度為新台幣150萬元,個別存款戶150萬元以下的存款,就視為核心存款,超過的部分則否。
- 1樓. 星火2010/09/21 10:29銀行備戰 鎖住長天期資金
【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2010.09.21 03:14 am
因應年底存保全額保障退場,銀行積極備戰,鎖住長天期資金,刻意吸收3個月期以上存款,避免出現流動性問題。此外,為確保銀行資金無虞,中央銀行將銀行流動比率從原先的7%拉高到10%,將在10月1日正式上路。行庫主管表示,部分銀行近期收取定存時,會希望民眾「至少存超過3個月」,因為一方面天期長比較穩定,另一方面,以現在算起,存超過3個月,就可以把存款留到年底存保退場之後,度過年底可能出現的流動風險。
大型行庫高層指出,部分業者已經針對流動性向主管機關提出計畫,包括成立應變小組,若出現流動性不足的警訊時,會有通報機制,其次,確保流動準備比率符合央行10%的要求。
銀行主管表示,今年以來因為股市熱度高,許多民眾來存款,不願存太長,擔心如果股市大好,想投資錢卻拿不出來,因此1個月期的定存案件越來越多。因存保全額保障年底退場,銀行碰到只存短期的客戶,都會鼓勵「稍稍存長一點」,只要能超過明年元旦,就可以幫銀行度過難關。
有些行庫則透過專案大搶資金,以華泰銀行為例,6月就推出「先領利息」的定存方案,搶攻13及15個月的存戶,原訂30億元的存款額度大概僅剩10億元左右。
另外,銀行也內部評估,確保存款不會集中在少數大額存戶之上,會增加短期資金,例如存款及同業拆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