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雯 2008/10/16
如果理財是戰略,那麼投資就只是戰術的運用。一般大眾沒有道理讓「戰略(理財)」追著「戰術(投資)」跑,而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
最近如果到號子裡去走走逛逛,特別是在股市大跌之際,總是可能看到令人鼻酸、難過的場景。許許多多投資失利的悲歡離合劇碼,三不五時地在各個營業大廳真實上演。
據一位在號子裡工作的朋友,告訴筆者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退休的老伯伯將畢生積蓄,在五二○之前全數投入股市,就為了賭那「選後上萬點」的行情。
結果股價腰斬再腰斬,保證金補了又補,最後老伯伯不但被斷頭,還倒負債幾十萬元。眼看一輩子打拼的棺材本沒了,又接著負債,他便傷心難過地跌坐在地上嚎啕痛哭,旁邊幾位同樣慘遭套牢的婆婆媽媽們,也都跟著哭成一團…。
另一個案例是筆者的朋友,這位家庭主婦為了多攢一點錢,也是融資投資股票賠光數百萬元的家庭積蓄。兩夫妻因而大吵一架,先生天天責怪太太怎麼這麼不小心,居然把過去的血汗錢輸得一文錢不剩。
做太太的也很委曲,因為她一心一意也是希望能幫辛苦工作的先生分擔家計,如今卻落得這樣的下場,她也難過得鬧自殺。好在先生也算想得清楚、分辨輕重:錢沒了就算再怎麼心痛,日子也還是要過下去的,家人間的親情當然是比賠錢的傷痛要重要得多,所以兩人決定重新再出發…。
這兩個故事,讓筆者感觸良多。有句俗話是這麼說的:「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或許有人會說:年紀都一大把了,借錢去玩股票本來就是風險極高的舉動,賠掉退休積蓄只是意料中事。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這兩個看起來「自作自受」投資人的背後,卻有「可憐」的因子存在。他們積極投資理財沒有錯,錯的是他們的方法。因為這世上很少有「快速致富」或「無風險」的投資工具存在。
在這個媒體競相報導「不投資理財就落伍」的時代,好像一般人不投資就註定會落入終身貧窮的萬劫不復,永不得超生。成篇累牘的股市投資英雄故事,便在每一位投資人心目中,留下了「風險低,錢好賺」的美好印象。
他們萬萬沒想到:成功的案例只是少數中的少數,投資市場並不是他們想像的那樣「低風險」而「高獲利」;更重要的是,市場非旦沒有站在他們這一邊(股市大戶、公司大股東就別提了),連該保護他們的政府也不見得靠得住。
就以結構債投資為例吧,這個在國外只有法人可以玩的投資工具,在國內卻堂而皇之的被主管機關首肯,可以對一般投資大眾銷售。而當糾紛一再發生之際,金管會也只能夠要銀行公會擬出看起來有交待,卻不能實際保護投資人的「假象門檻」。
為什麼或這樣說呢?因為銀行公會都是由各家銀行所組成,要他們放著好騙的散戶肥羊而不理,把客戶往外面推,那不等於是讓他們「自廢武功,乾脆別開銀行算了」。金管會自己不敢做決定,卻要銀行公會訂出辦法,這不是「請鬼開藥單」是什麼?
另外以那位老伯伯的股市投資為例吧,若不是選前有人喊到上一萬點或兩萬點,這些人怎麼會四處借錢玩股票?而且保證金還一補再補?就筆者所知,當初有許多股市名嘴及金融機構的人,不但大力在媒體上作多,私下也幾乎個個借錢投入股市。只是有些人「清醒」及「跑」得比較快,而沒有像上述兩個例子一樣悲慘。
筆者無意在此討論政治議題,只是想讓讀者們了解:是經濟的問題,別想用政治手段來解決,那也解決不了。但是,投資人儘管沒有辦法決定政策,卻極有可能被政策而左右了投資獲利。
也就是說,政治(或者是「政策」)是影響投資人的最大變數,卻也是最捉摸不定,而且極可能不會站在自己這一邊的變數。就像政治人物的話完全不可信之外,政府的任何護盤之說,投資人也只能當做馬耳東風,輕信不得。當然,這就更不能當做「虧損時再加碼攤平」的重要依據。
此外,如果是救股市的方法不對,就算有心想護盤,也很難達成目標。因為熟悉台股操作的人都知道,護盤不能只護外資滿手的「權值股」,否則就不是護盤,而是拿全民老百性準備退休的血汗錢,幫助外資順利出貨。
就如同「歷史不因個人意志而改變」一樣,市場的長期趨勢,並非任何個人或單一力量所能左右,更不會因為某股力量的反向操作,而能夠逆轉成功。想當初被市場封為「金融大鱷」的索羅斯,之所以能在放空英鎊一役中打響名號,也是因為他看準了趨勢,然後順勢而為。
談到這裡,筆者想以下面幾點與廣大投資理財大眾共同思考及勉勵:
首先,「全民皆理財」是好的,但是「全民瘋投資」卻不是個好現象。筆者認為,理財的目的應該是讓生活過得比「沒有理財」要好一點,而不是讓自己一夕致富的跳板,更不能因此鎮日陷入追逐金錢的慌亂之中,成為所有生活的重心及生命的意義。
如果理財是戰略,那麼投資就只是戰術的運用。一般大眾沒有道理讓「戰略(理財)」追著「戰術(投資)」跑,而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一旦從這個角度出發,所謂的「投資工具」,就應該是那些「獲得比市場報酬率稍高一些」的標的,而不是那些「報酬率高,但風險也超高」的「投機商品」。
其次,這世界上可以相信的人就只有自己,也只有靠自己,才免於落入虧損的命運。投資人唯有認清「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這個事實,才能從履戰履敗的輪迴中解救出來,也才能善用自己的優勢,開闢出個人的一片天。
再者,不要輕信事物的表象。每一個事物都有許多面向,如果不能換個角度深入了解,恐怕永遠也不可能參透投資獲利的玄機。舉一個最近多檔股票實施庫藏股為例吧,熟悉其中內情的市場人士都心知肚明:所謂「庫藏股」,只不過是遭到套牢大股東,順勢賣回給公司的手法之一。所以換個角度想,或許可以讓投資人跳脫「不是可憐,就是可恨」的命運。
第四、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如果投資人一直無法看清自己,知道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什麼又不是?那麼,投資虧損恐怕永遠是如影隨形地與投資人長相左右。
最後,可憐也好,可恨也罷,家人應該是自己這輩子最應該珍惜與重視的對象,絕不能輕言放棄。有些投資人已經因為負債連連而走頭無路,或許也有輕生的念頭,做為這些失意投資客的親人,絕對是他們徹底頓悟,從頭開始的重要支柱。
- 2樓.2008/10/17 11:43搶錢去
比賽名稱:080期指模擬下單萬元獎金賽
報名資格:免報名費,080理財網會員
比賽期間:
第一期:97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
第二期:97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三期:98年1月1日至1月31日
報名時間:即日起~2009/ 01/15。
比賽方式:080理財網模擬下單比賽
成績計算:以損益點數為依據
獎項:
參加獎:凡報名參加者立即贈送大師說面額1000元折價卷 1張
日冠軍:080理財網網路vip點數 300點
週冠軍:080理財網網路vip點數 1000點
月冠軍:080理財網網路vip點數 3000點
三月總冠軍(大師說贊助獎金、080理財網贊助VIP點數)
第一名新台幣1萬元+080理財網網路vip點數 10000點
第二名新台幣3千元+080理財網網路vip點數 5000點
第三名新台幣1千元+080理財網網路vip點數 3000點
第四名~第十名將獲得精美沐浴組
領取獎金時,需核對身份無誤始能發放
詳細網址: http://tw.080win.com/PRO/?F=ad-udnblog - 1樓. 星火2008/10/17 11:25為何我沒錢-迷思200》沒財可理?沒有理財?
‧李雪雯 2008/10/09
如果一般大眾都能確實做好上述幾項步驟或要求,就算不是個人人稱羨的億萬或千萬富翁,至少日常生活上也不至於面臨嚴重的匱乏,並且能夠悠然自得地享受人生。
寫著寫著,這個專欄已經正式邁入第200期。也就是說,筆者固定每星期一次的文章,也持續了差不多四個年頭。等於是一位大學生,由初進入校園,到受完教育,準備踏出校門進入社會的時間。在這不算短的日子裡,筆者當然也不全然是單方面的付出。因為從與讀者朋友回應的互動中,再一次確認了許多過去以為理所當然,卻不一定仔細思考或實際計算過的問題。
其實在這四年裡,筆者最常面對的問題有幾種,一種是「我也很想理財啊,但是薪水減掉固定開銷之後,已經所剩無幾了,哪還有餘力可以理財」?另一種則是「不投資理財還好,越是投資,反而虧得越兇」…。
在此,筆者想利用這個機會,再次將多數讀者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做一個整體性的重點整理及建議。
一、記帳是投資理財前最重要的一步。有些人覺得沒財可理,或許真的是因為收入減掉支出沒有結餘;但是根據筆者所接觸到的經驗顯示,大多數人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確實有餘錢可以投資」!
記帳的好處,並不僅僅是能夠幫助自己了解「薪水都花到什麼地方去了」而已。筆者接觸過滿多的朋友,原本也是對自己的收入、支出狀況不甚了了,但是經過一陣子的確實記帳之後,才開始發現原來有些消費根本是不必要的,並且找出「可以挪出來投資」的資金。
另外一位朋友也這麼告訴筆者,她將記帳搭配上「預算」的觀念,更可以發揮克制無必要消費的優點。舉例來說,每個月每一個消費類別都設有最高的預算上限,當消費接近這個數字金額時,她就會特別注意自己縮減消費。
但是,如果在記帳的過程中,發現某一個項目連續三個月都會超支時,她也會開始檢討這個類別的預算金額,是否是真的太少,而應該要進一步提高?或是在總支出預算不變的前提下,挪一部分的預算金額過來?
長久以往下來,她自認這個方法幫她養成了不錯的消費習慣,並且在長期投資時,提供了充足而穩定的資金來源。
二、儲蓄應該先優於投資理財。任何投資都需要本金,連門檻最低的定期定額投資(每月3000~5000元),要達到時間複利的效果,也必須持之以恆地「儲蓄」,因此,筆者認為「養成固定儲蓄」的好習慣,絕對要比「急著四處投資」要重要得多。
當然,投資人先籌足本金的用意,並不只是買一張可以投資的「入場券」而已,更重要的是:投資的本金越「厚」,就越能在市場行情大幅波動時,做為「反敗為勝」的關鍵要素。
三、每個人都有適合的投資工具,不應該為了投資而投資。筆者之前遇到一位大學剛畢業沒多久的社會新鮮人,他看到報章雜誌上成篇累蠹地談到「投資理財的重要性」,以及許多「年青人的成功案例」,就迫不及待地進場。結果卻因為遇到了全球性的不景氣,讓他第一次投資,就嚐到了慘遭套牢的苦果。
檢討這位朋友投資失利的原因,除了欠缺天時的優勢外,最重要的是:他只是為了投資而投資,並沒有深入了解投資工具的價格波動本質,以及依照自己的身份及工作狀況,是否適合做這樣的投資?
當然,這世界上並沒有什麼投資工具,投資人是完全不能碰的,只不過前提必須是:「由你來掌控投資工具,而不是投資工具來掌控你」。而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投資人必須下很多功夫及時間做功課。
市場是很殘酷而無情的,它不會因為投資人沒有準備好,或是沒時間準備,就持續不斷地「好運大放送」。所以,一旦投資人因為工作性質的特殊,而沒有辦法做好充足的功課時,就應該想想其他的適合自己的投資,而不是一意孤行。
四、設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並且有紀律地確實執行。人生一旦沒有目標,就失去了奮鬥的方向。投資理財也是一樣,沒有清晰可見的目標指引,也不可能獲致自己想要的結果。
當然,目標或理想太大或太小,恐怕都會不切實際。不過更重要的是,投資人唯有透過紀律的方式,持之以恆地進行,才有可能達到讓自己滿意的投資理財目標。
筆者認為,如果一般大眾都能確實做好上述幾項步驟或要求,就算不是個人人稱羨的億萬或千萬富翁,至少日常生活上也不至於面臨嚴重的匱乏,並且能夠悠然自得地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