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09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朱小明/綜合報導】
去年11月榮膺全球最宜居住國家的冰島,不到一年時間卻風雲變色,不僅國際金融夢碎,還可能成為這波金融危機中第一個破產的國家。
冰島總理哈德7日用「國家破產」形容這波金融危機對冰島的威脅。冰島銀行總資產竟高達全國GDP(國內生產毛額)140億歐元(約台幣6,190億元)的9倍,因此受到金融危機衝擊特別嚴重,由於該國銀行在整個歐陸大舉投資,全歐都可能遭波及。
冰島政府6日暫停主要銀行類股的交易,冰島幣克朗兌歐元6日一天就貶值12.3%,迫使冰島央行7日宣布將採行固定匯率政策,釘住主要貿易夥伴的一籃子貨幣,防止冰島幣繼續惡性貶值。當局7日接管全國第二大的Landsbanki銀行,並向俄國緊急申貸40億歐元(約台幣1,760億元)紓困。
追隨愛爾蘭、德國、奧地利、希臘和丹麥的步伐,冰島金管會宣布,所有國內帳戶存款將獲得全額擔保。Landsbanki銀行的各分行、自動提款機和線上交易將照常運作。
哈德6日凌晨召開內閣緊急會議,研商營救國內商業銀行的方案,考慮的對策包括把冰島最大的兩家銀行Kaupthing和Landsbanki合併成一家超級銀行,但計畫趕不上變化,Landsbanki已被收歸國有。冰島政府上周已出手把第三大銀行Glitnir收歸國有,動支6億歐元購入75%股份。
在銀行岌岌可危的風聲傳出後,冰島銀行出現提領人潮,更有人開始囤積民生物資,加油站也大排長龍,唯恐缺乏足夠外匯兌換來支付進口食材商品而形成物資不足。
人口不到32萬的冰島的經濟曾經令人稱羨,近五年來家戶平均財富增加達45%,個人國民所得63830美元,高居全球第四名 。但在冰島大舉放寬國內金融市場管制下,冰島銀行迅速擴張,再把資金投資到歐盟其他國家,冰島國內生產總值GDP僅140億歐元,而三大家銀行的債務竟超過1000億歐元。
去年以來,通膨率與利率雙高,冰島貨幣克朗快速貶值,熱錢撤出,外匯兌換幾乎乾涸;種種情形讓銀行備受壓力,令冰島經濟瀕臨崩潰邊緣。
冰島克朗從去年夏季以來已貶值一半,上周再急跌14%,貶值的速度在國際貨幣市場僅次於辛巴威幣。據報導,政府考慮讓有110億英鎊的退休基金出售40%海外資產以支撐克朗。
- 3樓. 星火2008/10/13 09:36冰島政府救銀行 老闆照揮金享樂
【聯合報╱編譯夏嘉玲/報導】 2008.10.13 03:02 am
英國每日郵報12日爆料說,冰島第三大銀行格里特利爾面臨倒閉被收歸國有後,捅出大樓子的該行老闆約翰尼松照樣揮金享樂,11日凌晨和一票友人在雷克雅未克的高級飯店飲酒,把每瓶要價台幣4700元的白酒當啤酒喝。財務岌岌可危的格里特利爾(Glitnir)9月30日成為冰島政府率先接管的本國銀行,由冰島政府出資262億台幣買下該行75%股分。
報導指出,約翰尼松夫婦10日夜間和格里特利爾銀行另一位老闆永松、媒體公司執行長艾德瓦、前雷克雅未克市長馬格努松一同在約翰尼松妻子擁有的101飯店聚會,有說有笑,昂貴美酒開了一瓶又一瓶,一副完全置身於金融風暴之外的模樣。在這群人附近用餐的一位老人家不滿的說,當時的場景「有如在地獄,看著這群小惡魔享受冰島最後的正常生活」。
約翰尼松夫婦作風豪奢,他以賓利轎車代步,在雷克雅未克的三層樓豪宅設有防彈房,妻子則有私人遊艇,還有當地人稱「白珍珠」的特別訂製白色賓士車。許多人開玩笑說,約翰尼松把旗下銀行搞垮後,可能用得上這間防彈房。
41歲的約翰尼松是個話題人物,2003年曾被事業合夥人指控用公司給的信用卡支付在美國邁阿密私人遊艇宴會的開銷,同年前冰島總理歐德森也指控他企圖以3億冰島幣(現折合台幣約8800萬元)行賄。去年,約翰尼松因做假帳,被判緩刑3個月。
約翰尼松和47歲妻子英姬碧玉去年才結婚,是冰島最為人知的夫妻之一。白手起家的約翰尼松除了經營銀行,旗下還有零售王國Baugur和新聞頻道。英姬碧玉則是超市大亨的女兒,有自己的飯店,並經營專為富豪服務的旅行社。Baugur是冰島最後一家尚未在金融風暴中倒地的大型民營企業,但也已奄奄一息。
約翰尼松自冰島最頂尖商學院畢業後借錢創業,開店廉售烤豆子和可口可樂,發展成連鎖超市。他接著買進目前英國最大服裝零售業者Arcadia股分,以39億台幣英鎊脫手。1990年代末,他成立投資公司Baugur,員工5萬人,營業額約台幣3320億元。
冰島的平均國民所得一度傲視全球各國,現在因大量對外舉債,共欠各國近2兆台幣,平均每個國民負債約640 萬台幣,銀行業負債更高達國內生產毛額12倍。雷克雅未克最大的汽車經銷商說,一堆人破產,「聽說自殺案遽增」。拍賣網站eBay出現諷刺廣告說,現在只要99便士(約台幣55元)就可以買下冰島。
- 2樓. 星火2008/10/11 08:37英凍結冰島資產 國交近冰點
【聯合報╱編譯高國珍/報導】 2008.10.11 03:16 am
在英國首相布朗宣布與冰島進入外交戰、凍結冰島資產後,英國財長10日飛往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進行緊急對談。英國每日郵報10日報導,此舉是因最新證據顯示,冰島3家主要銀行岌岌可危,影響不只是英國100多個市政委員會在冰島銀行存的10億英鎊。
布朗對冰島「非法拒絕」歸還英國投資者存在冰島破產銀行的數十億英鎊,提出嚴厲的批評。由於擔心英國損失大筆現金,布朗動用了甚少使用的反恐權力,凍結冰島資產。
在冰島宣布其最大的三家銀行由政府接管後,英國私人儲蓄帳戶、公司、市政委員會、警察部門、慈善組織存在冰島銀行的約200億英鎊遭到凍結。根據英國政府的擔保,大多數私人儲戶將能得到賠償,但是公共機構和慈善組織並不適用此規定。
由於被高利率吸引,英國100多個市政委員會在冰島銀行存有10億英鎊的稅款。金融專家稱,如果現金遭到損失,市政稅在未來25年內每年都會增加。
數十個英國慈善組織也受到影響,其投資額達2.3億英鎊。
英國政府擔心冰島目前實際上已是一個破產國家,冰島欠世界350億英鎊(約19,429億台幣),也就是說每個冰島人(包括男女老少)各欠11萬6,000英鎊(約644萬台幣)。
英國與冰島的關係正在急速惡化,直逼70年代冰島與英國發生「鱈魚戰爭」(cod war)時的國交冰點。
英國倫敦警察局也是一個大輸家,在冰島的銀行存有2,000萬英鎊。
- 1樓. 星火2008/10/10 10:38冰島破產 台灣有以學之
【聯合報╱沈石/德國基爾大學計量經濟博士候選人(屏東市)】 2008.10.10 02:53 am
原本被世人認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冰島,竟然在一夕之間掉入國家面臨破產的地獄當中。深究此次冰島破產的緣由,或許可以從中發現其中的元凶,並作為台灣的借鏡。冰島原本只是以漁業、觀光、美軍駐守輔助為主要財務收入的卅萬人口小國。在二○○三年因為全球原物料需求的增加,加上美國鋁業公司等投資者看中冰島可以水力發電大量供應便宜又乾淨的能源,接二連三的在冰島投資建造巨型鋁鎔煉廠。不斷湧入的外來投資(多與能源資源有關),在過去十年間,推升冰島經濟成為借貸與高度消費的支撐運作的犧牲品,使冰島經濟成了美國經濟的迷你版,而國債鐘早已破表。
另一方面,由於大量的外資進入也使得冰島的勞動市場需求大為增加,而供不應求的勞動需求也不斷的推升冰島工資的提高。高工資的帶動下,潛藏著通貨膨脹的危機。由於大家對於未來景氣一片看好,不斷的從銀行借款來從事消費,個人借貸方面每年都有高達百分之七十的成長,冰島股市也有三倍以上的漲幅。
由於冰島貨幣克朗早期因外資大量需求而造成升值,使得冰島企業也樂於享受升值的好處,大量借款來購買外國公司。在冰島人以債養債惡性循環之下,使冰島總負債比率高達GDP的三點五倍之高,超越負債累累的美國。
而冰島中央銀行為了抑制外來投資所引發的通貨膨脹,並支撐冰島貨幣,不斷調升利率。但冰島央行的高利率政策卻吸引了國際嗜血的投機者不斷搬錢來套利,惡性循環之下又加速了此次金融風暴。
早在今年初就有許多信用評等機構發現,冰島經濟上不合理的繁榮假象,並調降冰島的信用評等。此時冰島的短期借款金額佔外匯存底的比率,已經是出口的一點三五倍,高負債比迫使冰島央行不得不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但是緊縮的貨幣政策迫使銀行減少對企業、家庭的融資,及降低資金的流動性。
據統計,冰島購屋支出佔GDP的比率因為緊縮政策因此跌了百分之五至十。以冰島如此小規模的經濟體來看,GDP的減少導致公眾支出的增加,冰島的財政可能因此從盈餘轉成赤字。如果情形繼續惡化下去,金融系統有可能因此被捲入。為了解決金融機構被捲入的風險,政府勢必出面解決危機,這也是冰島政府必須出面跟他國借貸的主因。
諷刺的是高額的政府借貸、大量的外國投資與過熱的消費支出造成了過去冰島富裕的假象,而這三個推動冰島經濟的主因現在反而成為冰島危機的元凶。冰島貨幣克朗的貶值導致外資的加速撤離,與亞洲金融風暴泰國發生的情形類似。
冰島央行的流動資產僅約四十億歐元,但冰島四大銀行的外債總額卻高達一千億歐元,政府想紓困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冰島高達GDP百分之四十五的進口比重,又因為消費緊縮及貨幣貶值而購買力急速下降,一連串的骨牌效應導致今天冰島面臨破產危機。
面對頹勢難止,目前冰島已經接管了國內最大的三家銀行,總理也承認小國並不適合過度開放的經濟,或許這是給目前追求亞太籌資中心的台灣一個很好的警訊。看看冰島,想想自己,從冰島身上或許我們可以學到一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