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大溪鎮因為地處大漢溪畔,可以月眉津渡順著水路來到新莊、萬華、大稻埕、淡水等區;光緒初年,劉銘傳擔任巡撫期間,在大溪設立撫墾局、樟腦總局等機構來撫墾招商,為大溪帶來了黃金歲月。
座落在桃園縣大溪鎮的好時節農莊,離大溪老街約五公里,居慈湖風景區、石門水庫風景區和北部橫貫公路風景區的交通要衝。農莊門口的識別標誌(Logo)讓人印象深刻,而這裏的故事就是從 “Good”的四個圓圈圈開始。
農場的主人陳先生說,他從小就聽父親叮嚀,種豆子玉米等農作物的時候,每次要放四顆種子,ㄧ顆給蟲吃,ㄧ顆給鳥吃,ㄧ顆可能無法發芽,有ㄧ顆慢慢長大結實好收成。“Good”的四個圓圈代表四顆種子,也代表著對長輩尊崇環境的生存智慧念茲在茲,不敢忘懷。
農場滿園綠意,花木扶疏,走到前廊的葡萄藤下,發現葡萄樹葉被蟲子吃掉了一大半。這是農場主人請父親從中部故鄉移植來的四棵綠葡萄,他們不噴農藥,讓蟲子隨意吃,服膺的正是長輩的教導。
交通工具行走的車道,或是耕耘機具通行的道路,鋪的是小石頭,沒有用水泥或柏油,努力維持住最多的透水空間。
主人認為雞群也是農場的好幫手,所以他為雞群蓋了舒適的居住空間,白天時全部都跑到田裏吃蟲子,趕走吃穀子的鳥群,為農場貢獻良多;我們前往參觀的時候,主人陳先生打開門栓,雞房中有四顆雞蛋。在木瓜田那裏,看見幾隻雞在散步,好像也在找東西吃。
農場有天然的澗水,他們將之引進來帶動水車,取名“水雲澗”,想要傳達的是王維《終南別業》中“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的 意境;設置了彎彎曲曲的渠道,讓水行走在農園的每個角落,努力把空間留給水、留住珍貴的水。而這麼努力維護的自然環境,當然成為昆蟲喜歡的棲身之處。
在距離大溪蔣公紀念園區不遠的地方,這麼一處讓人腳步放緩、心胸放開的農莊,就是體會「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地方。至於他們用心經營的內涵有哪些呢,且讓我們在下集節目中分享。
完成於 2012.09.21 播出日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