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看圖說故事《古圳遺址相輝映》嘉南平原的社區故事系列之一
2013/07/09 17:12
瀏覽4,056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故事從第一張照片江導播手上拿著的彩陶開始。

  在興建台灣高鐵嘉義太保站聯外道路─通往阿里山的台18號公路時,就在太保站附近發現了兩層文化遺址,分別距今四千多和兩千多年,名叫「魚寮遺址」。遺址所在地的港尾里,十多年前面臨興建「納骨塔」這種鄰避設施,小小村落的居民發起抗爭時,去請益地方的信仰中心─三山國王廟,三山國王指示村民行動方針,依據指示居然在田野遇見考古學者,得知這數百萬年沖積而成的嘉南平原中,留有數千年前人類生活的跡象,而且離家這麼近。

  另外,在2003年嘉義市區中山公園裏,發現一條古圳,是當年施琅將軍在1687年的時候興建的水利設施,名叫將軍圳;1695年,又有一條道爺圳的興建,後世合併為「道將圳」。這條三百多年的古圳水,引的是八掌溪的水源,悠悠流至今,圳尾就在魚寮遺址附近。

  古名諸羅的嘉義市,建城年代是1704年。古城古圳的沿岸,有著客家先民移動的蛛絲馬跡。在「港底」魚寮社區,我們雖然沒有聽見三山國王廟週邊的居民說客家鄉音,但是仍有濃濃的「晴耕雨讀」的文化況味;農村子弟成立學堂研究考古,保護古圳,這種充分展現終身學習的風範,真値得學習。

  從這裡到嘉義市都叫港底,這個港底也是這個水系發展的最末端,嘉義市道將圳文化學會楊清樑理事長說,考古學者劉益昌老師所推測現在的縣政府附近就是河口;再大膽地往這裡推算,這裡就是內海,剛好整個海岸線上來就好像十三行遺址一樣,也是從這個地方開始往上發展,在這裡形成聚落,聚落的人在這裡衍生,慢慢的水不夠用了,再往上游找水,根據考古發現,這裡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諷刺的是在1997年探勘的時候發現了這個文化,卻也在同一個時期,縣政府和市公所要在這個地方蓋納骨塔。居民集結反對,他們曾經到總統府陳情,請珍惜古老的遺址,重視地方的瑰寶。

  我們在社區大榕樹旁的三山國王廟中,看見古色古香的香爐,雕樑畫棟彩繪著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卻被許多人淡忘了。

  魚寮社區的鄉親們帶領我們,沿著宗祠,沿著道將圳,尋找客家族群的蹤跡;行程中,發現嘉義縣市交界的篦蔴腳埤,承受 工廠、畜牧、生活等污水注入,水色黑、臭味濃、使用除草劑,農田灌溉水甚為污濁!

  找了一個下午,來到嘉義市美源里的白沙王廟,有夥伴傳來的驚呼:「找到了!找到了!找到孺人了!」原來是開發美源里的始祖羅美源公和夫人的牌位。由於牌位上有「孺人」稱謂,這個稱謂相傳是宋朝皇帝昺流亡廣東時,緊急之際因著客家樵婦而有的救命之恩,特准她們逝世之後皆封為孺人官位;根據許多研究指出,從這個稱呼可以界定為客家,所以我們就想藉由這項密碼來找尋道將圳的客家足跡。

  本集節目播出的同一天,關心這片土地的公私部門,正在嘉義市舉辦【第二屆水圳論壇】,邀集全國關心水圳水資源課題的人士齊聚一堂,共思良策。最後一張照片上,有紅色字體標示出三行文字:
*1704  北緯23度28分40.3秒    歷史偶然  諸羅建城
*2004  北緯23度26分19.53秒    原點論述  嘉義展顏
*2304  北緯23度23分59.02秒    古圳風華  能否依然

  每行的間隔時間是三百年,標示的緯度是北回歸線,根據研究,北回歸線是飄移的。這是諸羅城一群子弟對家園的期許和牽掛,令人欽佩和動容!

完成於   2009.10.24播出日   2009.11.07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