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夢溪.返鄉路》
二格山下指南溪,
恆久掏洗出壺穴、貓空;
蜿蜒來到大學城,水患頻仍醉夢溪。
癸卯年冬,
打開水泥封塵,佈局生物廊道,
醉夢溪成返鄉路;
湍瀨中,
毛蟹、明潭蝦虎、蜆仔…爭相回家!
林淑英Jan.29th,2024
▲林淑英在醉夢溪渡賢橋下
▲▼刻在渡賢橋下方地面的拙作:《醉夢溪.返鄉路》
今年年初,承擔「全市轄河川溪溝總體環境營造規劃工作」專案的經典工程顧問公司劉子嘉小姐跟我聯繫,請我為即將完成治理工程的醉夢溪寫一首詩。這個河段治理規劃期間,臺北市水利處曾經跟民間進行很多對話溝通,其中,醉夢溪應該具有支流保護種源的角色功能是個受到重視的重要課題。(請閱: *http://blog.udn.com/selin7777/131377400 《2019冬至前夕,在醉夢溪和蜆仔、毛蟹相見歡!》)
從2023年5月下旬至2024年7月之間,我數度行經政大環山三道,在濟賢橋上都可以看見施工狀況。2024年7月30日下午,我走在醉夢溪左岸將近匯流口的時候,聽見背後有年輕人的聲音:「請問是林淑英老師嗎?」原來,他們倆是觀察家生態顧問公司生態檢核團隊成員,來此進行這個河段治理工程竣工之後的生態檢核:工程有否干擾或破壞野生生物們的棲身之處?他們將選定適合的地點,架設紅外線攝影機以取得動態影像紀錄,藉之以作檢核。
當我們走到渡賢橋下時,「觀察家」的其中一位有新發現,訝異地說「老師,這地面上是你寫的詩嗎?」瞬間,我才發現地面有刻字,也才理解子嘉小姐所說「…將會設置在渡賢橋下的人行道鋪面上,文字以陰刻處理。可以一邊望著醉夢溪,一邊品味著文字為這次改造所帶來的文學氣息。」的意思原來如此。這種設施風格跟南港四分溪麗山橋畔設置《定風波》風格有些類似,大大的差別則在《定風波》是史上名家之作。相關敘事請閱:
*https://blog.udn.com/selin7777/171990755《植樹節,敘舊河道上的老同學.老技藝.新願景!》
醉夢溪在地圖上的標示是「指南溪」,主流源自二格山,豐沛的水量沖刷出壺穴(貓空)地形,流經指南國小、水鋼琴社區,來到政大實小旁邊,我們在地人習慣稱之為大坑溪;大坑溪在政大實小旁與源自猴山的小坑溪匯流,進入政大校園,政大師生稱之為醉夢溪。醉夢溪這回的治理,我們看見陡直的護岸已被修復成緩坡;河道中有石頭、有淺湍,利於生物通行,激起水花也可增加水中溶氧。在醉夢溪匯入景美溪的古渡船頭左岸,削減灘地騰出空間給河流…。生態檢核團隊跟我說,這是長期專研河相學的佳寧博士所提議,水利單位從善如流。
就在政大實小旁的大坑溪左岸,在下游工程竣工之後畫上了紅白相間、加上數目字的標示圖。經請教第十河川分署前工務課長曹榮顯先生,榮顯課長的指教說明如後敘:
「因為規劃、施工或管理河川需知道河川溪流高程(俗稱海拔高度)
才方便水理計算及設定警戒水位等
所以會在需觀測的地點繪水尺或安裝鐵製水尺
為方便分辨水尺上數值,會以紅白相間方式繪製
照片中白色都是奇數高程,紅色就是偶數
一格紅色或一格白色的高度剛好是1公尺
所以河水蓋過紅色一半,又只看到上方白格子19
表示現在水尺前的河水水位高程是18.5 (海拔18.5公尺)
以照片而言,民眾因看不到河底,就不知道水深,需用尺量反算
(水利機關會劃上水尺,也表示都有相關位置高程了)」
《環場聲響.亙古相依》
大文山褒歌
指南宮晨鐘暮鼓
先民走在古徑的跫音
伴著潺潺溪水
傳唱渡船頭
與日月星辰 亙古相依!
林淑英 Jan.30th,2024
本文完成於 Aug.23th,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