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敬宗遭人非議詬病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好色與奢侈。
許敬宗曾經建造了七十間大型的飛樓(高樓),然後讓妓女們在這些高樓上表演當作娛樂。或許有人會說那是他有錢,愛怎樣就怎樣。但若是追究他的金錢來源,絕大多數都是藉由職務之便或是假藉姻親關係所搜括而來,況且一名官員花費既多則必會需索無度,當中不法之事必會產生,這也就是當初許敬宗在唐高宗、永徽年間一度被彈劾而降級去當鄭州刺史的原因。
有其父必有其子。許敬宗好色的個性自然也就影響或是遺傳給了他的大兒子許昂。
許昂也如同父親許敬宗一樣有才學,文筆也好,因此擔任太子舍人。
許敬宗的妻子裴氏過世後,裴氏有一名貼身侍婢頗有姿色,許敬宗為了要將這名侍婢收為後妻,刻意先將這名侍婢改姓為虞,宣稱她也是大戶人家的女兒,然後再光明正大的將虞氏收為後妻。
結果,許昂卻與這位後媽私通(這點也有可能是向唐高宗學習的),許敬宗多次制止卻不能,氣得許敬宗將這虞氏給休了,又以「不孝」的罪名奏請唐高宗,將自己的兒子判處流放到嶺外。一直到了顯慶年間,許敬宗氣也消了,又想念兒子,才再度上表請求赦免許昂的罪過讓他回家,唐高宗同意後,許昂被調回擔任虔化縣的縣令,一年後便於任內過世。
咸亨元年,年老的許敬宗上表請求退休返鄉,唐高宗同意他退休,仍加特進,俸祿如舊。咸亨三年,高齡八十一歲的許敬宗過世,唐高宗下令停止上朝三天表示哀悼,並要文武百官前往許府弔祭,另冊贈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許敬宗過世,按照慣例皇帝要賜贈諡號,於是掌管宗廟祭祀禮儀的禮部太常寺開始討論應該要用哪一個字。
博士袁思古認為:
「許敬宗以才學而位居人臣之極,卻因故將自己的長子流放於南方蠻荒之地,卻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南方的蠻夷部落。他雖然讀過《詩》、《禮》,卻沒有好好的教導兒子;在婚禮的六個程序(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當中,卻只注重親家所給的聘金嫁妝有多少,他這些缺點就像是一塊有著缺損的白玉,有損他曾身為宰相等高官的名聲。
制定諡號這件事,必須依照這個人實際的行為表現而制定。按照法典中『名與實爽曰繆』(名聲與實際不相符則定為「繆」),所以應該建請皇上賜許敬宗的諡號為『繆』。」
當時也是任職太子舍人的許敬宗的長孫、許昂之子許彥伯,對於這個諡號覺得相當的羞恥,不但很生氣的與袁思古爭辯,更宣稱這是因為袁思古與他的祖父許敬宗有過過節才如此定義,堅持要改諡號。
太常博士王福畤說:
「諡號這個東西,就是用來說明這過世之人生前表現的最後的稱謂,一個人即使僅僅只在一日之內所成就的得失,都會影響他身後千載的榮辱評價。
若使如許彥伯所指稱袁思古與許敬宗二人之間有嫌隙是事實,那麼便依照事實與法度來評斷許敬宗的功過以決定這個諡號;如果許敬宗真的沒有過錯,那麼再怎麼樣也無法剝奪他那些公正合宜的行為,官方也不能侵害他的名節與權益。但事實上許敬宗的操守經常改變反覆無常,這樣又如何能符合『禮』的要求呢?
我王福畤既然擔任太常博士這個職位,自當忠心耿耿不顧自身的謹守職分,倘若也是順應阿諛奉承的風氣,背棄正直而跟著掩蓋真相,這不更讓法令規矩形同虛設,旁人將會批評我禮部沒有有擔當的人,如此將又如何能激勵宣楊正直忠厚之道,又有何面目面對同僚呢!
所以,還我也認為還是應當依照袁思古的提議決定。」
戶部尚書戴至德就問王福畤說:
「高陽公(許敬宗的封爵)有什麼樣的行為,為何一定要將他的諡號訂為『繆』呢?」
王福畤回答說:
「從前,西晉的司空何曾過世時,太常博士秦秀定他的諡號為『繆醜公』。何曾雖然既忠心又是出了名的孝子,但是他曾經一天就要吃掉一萬錢的伙食費用,因為過於奢侈浪費,所以諡號被貶抑為『繆醜』。(見《小小說 – 何曾〈五〉身後評價判兩極》)
況且許敬宗忠孝二方面都不及於何曾,而他在飲食及男女關係上面卻遠超過何曾,如此,將他的諡號訂為『繆』,並沒有對不起他了。」
雖然禮部的太常寺依照章法及事實,將許敬宗的諡號擬定為「繆」,不過這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手中。
當時武皇后的權勢已經逐漸與唐高宗並駕齊驅,而且有凌駕的趨勢。在咸亨元年時,唐高宗因眼疾之故,政事多由武皇后代為處理,故武皇后藉此建請唐高宗改用「天皇」稱號,自己則為「天后」,並稱「二聖」。
當決定許敬宗諡號的這份公文送到了唐高宗及武皇后面前,非常合理的懷疑二人為了自己的聲譽(唐高宗在為太子時便與當時為才人的伍則天有染,而在登基為帝將武則天立為昭儀後,許敬宗又大力支持唐高宗立武昭儀為后),就以「五品以上的官員的相關禮儀事項須慎重行事」為由,詔令由尚書省重行議定許敬宗的諡號。結果禮部尚書袁思敬見風轉舵,就說:
「按照擬訂諡號的規矩:『既過能改曰恭』,就請皇上賜許敬宗諡號為『恭』。」
許敬宗生前有沒有「改過」這大家都看在眼裡。不過既然球作回來了,唐高宗與武則天也有了下台階,就同意按照決議辦理。
最後再提一下許敬宗的這位長孫、許昂之子許彥伯,還真是承襲家風,除了文章學問不錯,足以在祖父晚年時幫忙代筆外,也犯了與父、祖一樣的毛病—好色!許彥伯因為聽信婢妾的讒言,所犯之事被人告了一狀,結果也如同他的父親一樣被判流放嶺外,太子舍人的官位也丟了。之後遇到朝廷大赦才得以除罪返回中原,過沒多久也跟著父祖回老家報到去了。
改編自 《獨異志》/《舊唐書》/《隋唐嘉話》
原文:
《獨異志》.附錄
唐許敬宗奢豪,嘗造飛樓七十間,令妓女走馬於其上,以為戲樂。
《舊唐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三十二.許敬宗
許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禮部侍郎善心子也。
……
敬宗好色無度。其長子昂頗有才藻,曆位太子舍人。母裴氏早卒。裴侍婢有姿色,敬宗嬖之,以為繼室,假姓虞氏。昂素與通,烝之不絕,敬宗怒黜虞氏,加昂以不孝,奏請流於嶺外。顯慶中,表乞昂還,除虔化令,尋卒。
咸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詔聽致仕,仍加特進,俸祿如舊。
三年薨,年八十一。高宗為之舉哀,廢朝三日,詔文武百官就第赴哭,冊贈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文集八十卷。
太常將定諡,博士袁思古議曰:
「敬宗位以才升,曆居清級,然棄長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落。聞《詩》學《禮》,事絕於趨庭;納采問名,唯聞於黷貨。白圭斯玷,有累清塵,易名之典,須憑實行。按諡法『名與實爽曰繆』,請諡為『繆』。」
敬宗孫、太子舍人彥伯不勝其恥,與思古大相忿競,又稱思古與許氏先有嫌隙,請改諡官。
太常博士王福畤議曰:
「諡者,飾終之稱也,得失一朝,榮辱千載。若使嫌隙是實,即合據法推繩;如其不虧直道,義不可奪,官不可侵。二三其德,何以言禮?福畤忝當官守,匪躬之故。若順風阿意,背直從曲,更是甲令虛設,將謂禮院無人,何以激揚雅道,顧視同列!請依思古諡議為定。」
戶部尚書戴至德謂福畤曰:
「高陽公任遇如此,何以定諡為『繆』?」
答曰:
「昔晉司空何曾薨,太常博士秦秀諡為繆醜公。何曾既忠且孝,徒以日食萬錢,所以貶為繆醜。況敬宗忠孝不逮于曾,飲食男女之累,有逾于何氏,而諡之為『繆』,無負于許氏矣。」
時有詔令尚書省五品已上重議,禮部尚書袁思敬議稱:
「按諡法『既過能改曰恭』,請諡曰『恭』。」
詔從其議。
彥伯,昂之子,起家著作郎。敬宗末年文筆,多令彥伯代作。又納婢妾讒言,奏流於嶺表,後遇赦得還,除太子舍人。早卒,有集十卷。
《隋唐嘉話》卷中:
許高陽敬宗,奏流其子昂於嶺南。及敬宗死,博士袁思古議諡曰「繆」,昂子彥伯於眾中將擊之,袁曰:
「今為賢尊報仇,何為反怒?」
彥伯慚而止。
- 1樓. 荻宜:一代宗師劉雲樵2013/10/24 15:24失序
吾觀樓下應答,不免莞爾,哈哈!
人倫失序,想必許敬宗上樑不正,才有兒子絲通後妻之事.真現世報呀!兒孫都流配,又死的早,諡號[繆]上回也因他挾怨給過忠臣不是?袁思古.王福x(這字我用注音一時拼不出來)倒是很盡職,給個[繆]可惜高宗和武則天因己過,.......嗯,許敬宗在諡號上走狗屎運,不過歷史記載不會饒恕他:貪.好色.憑自己好惡顛倒乾坤.......
畤: 同[畴], 音[愁, ㄔㄡˊ], 又音 [適], [志],不過有的字型資料檔還真的都選不到.....
一個人, 就算用再美的名號掩飾, 還是遮掩不了已經幹下的醜行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