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訪九寮坡二檔頭
有關其店暨石碇
及其周邊地區的故事
口述─九寮坡二檔頭
訪問─
整理─邱晟瑋
採訪於2007年3月的一個陰雨天。
九寮坡是以懷舊為主題的休閒餐店,
目前他已經邁向第八個年頭了,
九寮坡的主要房屋屋齡,
已有八十年的歷史了,
始建於昭和十年,
原為一位醫生所有的,
當時起建是直接在地面上蓋屋,
無地基的,
當時房子磚材取自山上的石頭,
石磚的接合,
是用河沙製成的黏土接合。
民國四十年,
屋權移轉給
房子再
將原有的屋牆保留,
往下增建地基。
聊聊九寮坡的歷史外,
還談到石碇境內地名的緣由,
像華梵大學所在地──大崙山,
「大崙」二字,
台語的意思是指該座山很大。
另外彭山是從─
台語的崩山的音轉過來的,
意思是這崩山的山是有塌陷的地方。
而九寮坡是指以前有九家店家於此。
文山、石碇、坪林、宜蘭等...
一帶地區產茶,
從淡水港口到宜蘭衍生出─
北部丘陵地區茶運通道,
是為「淡蘭古道」。
提到石碇的茶,
東方美人茶的故鄉在石碇,
野薑花在石碇稱為「英國花」,
野薑花為外來品種,
原產於印度,
由英國人引進,
野薑花是最早在石碇落地生根的。
間接證明英國人早先透過石碇,
購買東方美人茶。
在古早時,石碇曾有嚴重的茶蟲害,
導致茶產銳減,
後來彭山村發起迎關渡媽祖,
藉由媽祖的神力,
為產茶的地區除去蟲害,
媽祖很靈驗,
除去了蟲害,
後來這活動就五年辦一次,
今年農曆五月適逢迎媽祖的節慶。
早期的先民為何不在─
現今的台北市區的平地生活呢?
原因是當時的平地沒水,
直到瑠公圳水利系統開通後,
故而在有溪水流動的石碇傍水而居,
當時的石碇先民,
通常是三人一起生活,
兩人種大菁,
大菁是染料的原料,經濟作物。
而剩下一人就種瓜,
瓜就是地瓜,蕃薯。
當時的主要糧食。
在淡蘭古道生活,
寫了一首詩,
有音樂創作人看了詩,
就為
題在房子二樓的竹簾上,
分享這塊地方的故事。
使在場的人滿載而歸,
感謝,九寮坡的二檔頭
1樓. 二檔頭2009/11/18 15:33感恩您的抬愛
電腦白痴的我...剛學會上網...感謝您的報導...有你們才有今天的九寮坡...2009年收到二檔頭的回覆,就甘心(台語)。 邱荖泉 於 2009/11/19 15:08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