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從來不知喜鵲是何模樣,久仰大名,以為頂多像隻麻雀。俺之好友在他處介紹完雁鴨後開始介紹喜鵲,橫豎俺乃都市鄉巴佬亦步亦趨地跟著他學習。不過,他老兄介紹喜鵲引了維基的圖片,那個拍攝角度讓人以為喜鵲上身絕對黑、下身絕對白,如此黑白分明的圖片很誤導他人。請問,在中國,喜鵲報喜,一半純黑一半純白的照片不是誤導他人嗎?對不起,俺喜歡黑白間雜,俺喜歡黑白之間的多樣性色彩變化。
因此,俺對喜鵲產生興趣,俺要證明這個中國傳說中向人類報喜的鳥類並非意識型態如此分明!俺早久仰喜鵲之鼎鼎大名,像七夕鵲橋呀,喜鵲報喜、烏鴉報憂呀,然而喜鵲在西方不報喜訊,magpie(喜鵲)是很平常的字,它就是「聒噪」,它就是「嘈雜」,如果枕邊人是 magpie,哇,一生耳根不得清淨!咱們國會裡,嘻嘻,可以說充滿一堆喜鵲,取西方的意思(magpies)。
下為俺找到諸喜鵲照片中以為最能顯示其真貌者,它並非黑白分明!這是黃嘴,黑嘴圖過大,但把黃嘴換成黑嘴,唉,更不好看了啦!
下部落格對喜鵲介紹得相當翔實:
*http://nc.kl.edu.tw/bbs/showthread.php?t=8260&page=6(阿料談鳥)
喜鵲 (Pica pica)
鵲屬 (Pica) 全球只有兩種:一為喜鵲(黑嘴);一為黃嘴喜鵲。黃嘴喜鵲僅分布在加州西邊的山谷間,喜鵲則分布在「全北區」,即歐、亞、北美、北非的大部分地區,有13個亞種,算是鴉族中最廣為人知的鳥種。〔小肉球按:阿料說話不乾脆,簡化之,台灣的喜鵲是黑嘴喜鵲。〕
二者分佈區沒有重疊,英文叫 allopatric distribution (異域分佈)。北非亞種的喜鵲竟變異出藍色的眼眸。台灣的喜鵲據說是1775年乾隆年間蔣姓太守帶到台南野放,所以別名蔣鵲、客鳥,算是老字號外來種、菜鳥級的留鳥。 〔注意囉!台灣喜鵲是客家人〕
喜鵲是很引人注目的中型鳥,有些亞種的尾羽張開時,在陽光下會現出彩虹色特別漂亮,台灣引入的這一亞種就有此漂亮羽色。喜鵲平常走路總是翹著尾巴,一幅自信滿滿的樣子。
喜鵲的適應力很好,能走善跳葷素不拘。地上死尸、牲畜寄生蟲、營地垃圾…均甘之如飴,如有多餘的核果會藏個幾天,然後數天之內又將之吃個精光。
喜鵲也是空中大盜,鷗、鷹嘴上食物往往變成它們的。此外,喜鵲也會毫不客氣的攻擊大冠鷲白肩雕…..只是大猛禽不是很鳥它。
今年6月,在金門曾經看到八哥.喜鵲.大卷尾.或個別或群體一再主動的攻擊追逐黑翅鳶,還看到上述3種鳥齊追黑翅鳶的鏡頭,不過碰到杜鵑它就踢到鐵板了,乖乖地當奶媽。
阿料接著介紹灰喜鵲,英文叫 azure-winged magpie:
灰喜鵲 (Cyanopica cyana):灰喜鵲長相清新脫俗,在全世界是一屬單種,全長38公分,頭部、耳羽、後枕呈黑色,兩翼及尾羽青藍色,其餘葡萄棕,雌鳥尾羽較短。此鳥廣布於蒙古、韓國、中國長江以北、俄羅斯、日本本州…共有9個亞種。最特別的是歐洲的西班牙中南部及葡萄牙竟然也有灰喜鵲,據稱是西班牙古貿易商從中國引進。最妙的是,在9個亞種中就只有這一歐洲亞種的中央尾羽末端沒有白色,且身材最嬌小,背部腹部顏色帶褐色。
不到千年就能演化變異如此,地理隔絕之妙也。灰喜鵲在台灣為逸鳥,大安森林公園那一群已經有好幾年好多代了。
覺得灰喜鵲算是容易看到的鳥種
成鳥-------adult
亞成鳥----immature
幼鳥-------juvenile
雛鳥-------nestling
〔俺查資料,不少鳥友也告知大安森林公園地點〕
阿料說的沒錯,灰喜鵲比黑嘴喜鵲好看多了!俺說實心話,黑嘴喜鵲的外型實在有些俗氣。小肉球十分感謝這位版主阿料,他在回答版友問題中也讓俺明白亞成鳥、幼鳥、雛鳥的英文術語。俺這城市鄉巴佬早想知道,沒時間去查,但心知必然這麼隨著鳥友走下來必會迎刃而解。不過,逸鳥是什麼?就是迷鳥嗎?
下頭 yunforn.blogspot.com/2008/06/blog-post_11.html 對灰喜鵲的介紹更通俗直接:
毛蟲剋星--灰喜鵲
灰喜鵲是平原和低山鳥類,常見於道旁、山麓、住宅旁、公園和風景區的稀疏樹林中,常十餘隻或數十隻一群,穿梭於樹林間,不喜久留,似游擊式活動,驟然成群飛向這裡,又突然飛向別處。不甚畏人,遇驚嚇時一哄而散。灰喜鵲俗名藍膀喜鵲、藍鵲、馬尾鵲、山連子、山雀、山喜鵲、羊烏鵲等。灰喜鵲是松毛蟲的真正剋星,一隻灰喜鵲一年內能吃掉1500多條松毛蟲,直接保護了667平方米甚至2000-2700平方米的松林免遭其害。
灰喜鵲主要分佈在亞洲東部地區,分佈北限為貝加爾湖,在朝鮮半島、日本列島、蒙古均有分佈;在中國廣泛分佈於東北各省,西至甘肅、青海,南至四川、長江中下游各省區,分佈南限直抵福建。
灰喜鵲是中等體形的鴉科鳥類,體長約40厘米,較另一種常見的喜鵲體形明顯要小很多,並且較修長。灰喜鵲雌雄同形同色,成鳥頭頂、頸側、後頸為飽滿的黑色,在黑色的頭頂周圍的羽毛顏色較體羽其他部分更白,看上去就好像黑色的頭頂周圍隱隱有一圈白色圍脖圍繞。幼鳥體色大多數是較暗和較褐,而且有較淡的羽緣。
喜鵲與灰喜鵲在分類上同屬雀形目鴉科的鳥類,都有一條長"尾巴"(實際上是長尾羽)。牠們在中國都有分佈,不作季節性的遷徙(即在各地都是留鳥)。都在樹上用樹枝建巢,並且都喜歡在有人居住的地方成群活動,連叫聲也有幾分相似,這大概就是它們名字近似的原因吧。
*江蘇省的省鳥--喜鵲(http://www.sjkc.com.my/edu/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91)
〔這網路給的黑嘴喜鵲圖有夠難看!
〕
喜鵲屬雀形目鴉科,識別特點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並自前往後分別吳現紫色、綠藍色、綠色等光澤。雙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腹面以胸為界,前黑後白。
喜鵲是人類之友,更是婦孺皆知和四時長駐蘇州的留鳥,已由江蘇省命名為省鳥,可見人們對它呵愛之一斑。喜鵲的相貌特徵是長尾、嘴尖和尾羽斑駁,身披黑背白腹的素色套服,益發顯得樸、典雅、莊重而落落大方。《本草綱目》說它的名字包括兩個含義,一是“鵲鳴,故謂之鵲”,一是“靈能報喜,故謂之喜”,合起來就是人見人愛的喜鵲。佛經裡把喜鵲稱為芻尼,而小說中常將它叫作神女。據說喜鵲能夠預報天氣的晴雨,古書《禽經》中有這樣的記載︰“仰鳴則陰,俯鳴則雨,人聞其聲則喜。”喜鵲還是道統吉祥圖案的常用題材,農村喜慶婚禮時最樂於用剪貼“喜鵲登枝頭”來裝飾新房。
結成伴侶的喜鵲儷影雙雙,終年偕對而行,有時也三五群在地面啄食,是喜歡在村鎮宅旁的高樹上築巢而與人為鄰的羽族。雌雄互相關照,警惕性高,稍有異感,立即發出驚叫,爾後聯袂遠飛。常在村舍屋脊、牆垣、枝頭和城市的水塔、電信柱上棲息鳴叫。叫聲喳喳,宏亮歡快,聞者精神清爽,引為吉祥如意之兆。喜鵲秉性強悍,護幼能力表現突現,常與侵入巢區的鷹、隼、烏鴉等進行不畏強暴的殊死格鬥,有集群攻擊敵害的習性,一巢受敵,周遭樹上的眾鵲就會聯合抗擊,將進犯者啄斗得鎩羽大敗,野狼狽地飛離巢區﹗
牛朗織女“七七”鵲橋相會是民間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每年七夕,滿天飛翔的喜鵲向天河撲去,彼此咬住尾羽,橫跨天河搭起一座絢麗多彩的鵲橋,讓天河兩岸苦等了一年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作一次短暫的約會。故事綿惻感人,使人們對牛郎和織女萌生無限的同情,也對善良、勇敢的喜鵲產生由衰的好感和敬意。據報道,有人曾在七夕之日於內蒙古呼倫貝拉大草原上,見到過群鵲雲集、追逐嬉戲,很像一架由喜鵲匯成的彩色“鵲橋”。但愿蘇州的市也能在改善城鄉生態環境的同時,招來更多喜鵲,讓人們聆聽到陣陣清脆的鵲鳴,並有幸也能親眼目睹由它們搭起的七夕鵲橋。
灰喜鵲在台南從灣裡機場旁到土城城西裡沿海都有它的蹤跡,但以安平及喜樹較常看到,曾有一群14隻的記錄。灰喜鵲是群聚性羽族,經常以家庭成員集體出沒,非繁殖期更能聚集上百隻,用泥巴當巢材,在鴉科算是很稀有,行夫育母孵制。在亞洲某些地方,第一窩雛鳥未離巢,第二窩已經又在媽媽懷抱中了。觀察報告顯示,在日本的灰喜鵲有合作育雛之現象。灰喜鵲屬雜食性,適應力很好,在公園還會俟機撿人類食物屑屑,各分佈區灰喜鵲的數量都增加中,獨獨在日本九州遇到比它利害的喜鵲(引入種),1950年代還很昌盛的族群現已完全滅絕了。
- 2樓. ongss2009/01/20 08:15对啦
你的答案不错,确实是如此分别。我家那两头,只好作女同志,将来搬到大地方才买个大鸟笼,到时候看看女同志会不会见色忘友。
俺的專長不在這些,真不騙你,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連燒開水都不懂。真是混論壇開了竅!
癥結在好奇和龜毛(fastidious, or meticulous, or picky)。俺是揀拾網友牙慧者,他們說什麼,俺好奇去深究。
當然,俺這槓子頭免不了想找抬槓材料啦。
小肉球 於 2009/01/20 09:04回覆 - 1樓. ongss2009/01/18 16:58Australian Budgies
我家养了一对蓝色的Australian Budgies,买之前没作研究,结果他们只好作Lesbian。考你一下,如何分雌雄?
嘻嘻,小肉球在這方面是學徒,俺都跟著鳥迷網友走,只要問他們就一定知道。都是在政治論壇認識的,深入了解後,會發現這個愛下圍棋,那個愛種花,這個愛釣魚,那個愛觀鳥。俺哪,都跟著他們瞎跑。
俺猜一下吧!鳥喙附近臘膜是藍或藍褐--男的,粉紅--女的,不過通常要到亞成鳥才看得出來,亦即幼鳥期瞧不出。不過,仍決定於澳洲鸚鵡的種類。
(不是猜的啦!以前記得某鳥友說過--鳥嘴的膜!其實你兩隻都母的沒什麼不好,就叫牠們做女同志吧。)
小肉球 於 2009/01/19 11:4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