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片] 三個傻瓜(3 Idiots)──令人又笑又哭的超讚好片
2010/12/28 01:05
瀏覽27,882
迴響5
推薦3
引用1

照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煩請告知。
──在印度上映四天即破億(盧比),刷新印度最高票房紀錄。
──勇奪印度奧斯卡(Filmfare Awards)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等8項大獎。
──獲得孟買電影博覽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配角(波曼.伊拉尼)、最佳劇本等 6項大獎。
──獲得國際印度電影協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情、最佳攝影等16項大獎。
上面的輝煌紀錄及在批踢踢電影版累積的絕佳口碑,是吸引我拉朋友和姐姐一起去看《三個傻瓜》的原因之一,但我之所以對這部電影感興趣,最開始是看了噗友分享的一個片段:主角藍丘在黑板上寫了兩個字,要大家在三十秒內翻書找出它的定義,然後問三十秒後毫無所獲的同學們(包括教授):
「現在把時間倒退一分鐘,當我提出這個問題時,你們興奮嗎?好奇嗎?為即將獲得新知識而激動嗎?沒有。你們只是陷入瘋狂的競賽中。就算獲得第一,這種方式有用嗎?增長的不是知識,只有壓力。」
《三個傻瓜》的超大成功絕非偶然。基本上,改編自暢銷書(註:此電影為印度暢銷小說《Five Point Someone》搬上大螢幕之作)的劇本,本身已有一定的品質保證(除非編劇有化神奇為腐朽的能力),加上印度奧斯卡最佳導演得主拉吉庫瑪希拉尼(Rajkumar Hirani)有一身說故事的好本領,男女主角阿米爾罕(Aamir Khan)、卡琳娜卡布(Kareena Kapoor)又是寶萊塢的當紅明星,編、導、演唱作俱佳,不轟動也難。
有人說這部片是由老梗組成的,這話我同意,熱血、幽默、人生道理、愛情、親情、友情、教育,種種想得到的元素,在片中一樣不缺,有些發展甚至早早就能預測(比如誰會得到院長那支保存了32年的太空筆),但這不代表《三個傻瓜》是部了無新意的通俗娛樂片。事實上正好相反,無論後續發展是否在預料之中,它一樣能讓觀眾感動,讓觀眾又哭又笑又心滿意足地走出戲院。除了演員的演出生動自然、選角恰如其分外,也歸功於台詞的精妙與敘事手法的獨到。
思想觀念迥異常人、勇於挑戰權威,宛如甘地或蘇格拉底這類精神領袖的主角,透過種種不按牌理出牌的行為,帶領身邊的人省思人生、正視夢想,走出務實主義的小框框的故事架構,在戲劇電影中屢見不鮮,但導演運用今昔交錯的敘事手法、誇張爆笑的懸念,將觀眾的目光牢牢吸住;一次只透露一點訊息,在回憶與現在之間適時切換,誘引觀眾探索真相,從現有線索拼湊出事實全貌,又多少受刻板印象的誤導與限制,使答案揭曉時,產生驚喜不斷的效果。
法罕與拉加尋找藍丘的過程,便峰迴路轉,時時給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一下子讓人以為藍丘失蹤五年,最後可能淪落到貧民窟;一下子以為藍丘果真符合老套模式,成了億萬富豪;一下子又以為藍丘是個鬼,或如《美麗境界》般的幻想。究竟真相如何?我只能說,這是最「藍丘」的結局了。
導演掌鏡的功力極具火候,深諳人們的觀影心理,除了把握住觀眾對劇情的好奇心,吊足人們胃口外,也知道煽情戲看多了,會讓視覺及感覺疲乏,使感動度遞減,因此他用靈活幽默的鏡頭(肢體)語言,當作嚴肅主題的調劑,使全片笑中帶淚,情感不致犯濫而顯得過於廉價。
比如藍丘將貧困的拉加家比喻為「五零年代的黑白電影」,每次鏡頭帶到拉加家,畫面就會自動轉成黑白,令人不禁莞爾;藍丘和珮雅(院長學醫的女兒)將拉加的父親緊急送醫時,「漢堡式騎機車」的爆笑畫面,也沖淡了些許悲傷,為本該淒慘灰暗的事件,帶來一線光明與暖意,也讓人充分感受到印度人苦中作樂的強韌生命力。
我對印度片涉獵不多,對它最大的印象,就是和迪士尼卡通一樣,不時會結合劇情,插入一段熱熱鬧鬧的集體歌舞。這部片雖然脫離華美繽紛的上層階級生活,從生活面的平實角度切入,卻也免不了要高歌熱舞一番。
歌詞其實都是老生常談了,就和片中被有些人評為「說教」的道理一樣。可是這些簡單的詞句,卻有說不出的感染力,與悠揚的旋律、熱情的歌聲結合,字字都直擊我的內心,讓我激動澎湃難以自己。珮雅發現自己愛上藍丘那一段,也無需對白,只要一首將電視上每個人都看成藍丘的歌,便能充分展現女孩陷入戀愛時,對意中人朝思暮想的心情。
[Aal izz Well]
儘管這部片將藍丘塑造成集光明面於一身的存在,但我並不認為這種形象就如部分人所批評的,是流於幻想、過於完美不實。如果只是因為看起來遙不可及,就加以否定,不就和法罕及拉加一樣,雖有實現夢想的能力(他們的成功都不是靠藍丘的),卻在做之前就先用「我辦不到」、「這不可能」來限制住自己?
或許藍丘的心之所以能保持自由,是因為他不像拉加承擔著一家的生計,也不像法罕承擔著家人的期望。但他能在每學期都名列前茅,依恃的絕不是高智商,而是心無旁騖的學習熱情。這種人相信在你我周遭都很常見,以前我讀日文系時,系上日文最強的同學,都是動漫迷、日劇迷或電玩迷,他們讀日文是因為興趣,而不是為了拿到好成績,課餘也不忘鑽研,分數自然比只想All Pass的其他人高。
我們往往像片中的一句話:追求解答,好不容易找到一些線索,卻又忘了問題是什麼。當我們忙著擔憂興趣能不能當飯吃、未來能不能光耀門楣,卻忘了學習的初衷時,藍丘正一心朝著夢想邁進,他追求的只是學問上的卓越,因此成功便緊隨而來。


但我欣賞導演並不因此將藍丘拍成一個「什麼都對」的英雄,正如院長告訴藍丘的,有些前人發展出的規則,還是有其必要性,不應一律質疑打破,就像我們看了這部片,也不該因為「主角視點」,而將他們的信念視為至高無上的真理,否定諸如填鴨式教育出廠的「無聲火」查托,或凡事一板一眼傳統守舊的院長。雖然他們無法像藍丘那樣活出自我,至少都積極地開拓自己的人生路,活得快不快樂、有沒有意義之類的問題,就該由他們自己來回答。
未來其實很難說。電影呈現的是成功的那一面,現實生活中,也有可能出現一個鼓起勇氣尋夢卻一事無成、滿心悔恨的法罕;一個沒有相對的能力去實現夢想,再怎麼努力也徒勞無功的法罕;或者一個腳踏實地勇往直前,仍困於現實因素,養不活全家的拉加。

換作十年前看這部片,我可能會二話不說,將片中思想照單全收。那時我還被升學考試壓得喘不過氣來,天天抱怨學校到底是在教人還是機器,在教育學生還是訓練獅子,在測驗學生學會多少還是用考試陷阱來殘害他們。填鴨式教育於我是完全行不通。
但長大後我有了不同的想法。或許我們不該完全拋棄填鴨式學習,投向自由思考的懷抱,而應該將兩者適當地融為一體。因為記憶力最好的階段,用來死背知識最適合不過;到了想背也背不起來的年齡,思想逐漸成熟,則能開始去咀嚼領會其中的道理,這時再談融會貫通也不遲。

總之,人生充滿各種變數與可能性,人的價值觀和想法也隨接觸的人事物增多,隨時可能改變。今天心目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明天認為最沒必要的。要如何定義「沒有後悔的人生」,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電影呈現出的只是其中一種選項,以及這種選項帶來的其中一種結果,並不是絕對。在我們的人生中,該怎麼做、做了之後有何後果,仍要由我們自己去決定、承擔。
因此,我覺得與其說這部電影想提供我們一種解答,不如說它旨在提供我們一種態度,一種「Aal izz Well(All is well)」、放膽去做的勇氣。在我們因擔憂或恐懼而裹足不前的時候,哄騙一下自己的心,告訴它:一切都好。

[後話]
這部片的劇本嚴謹,各角色的形象鮮明,大小伏筆俯拾皆是,處處給人意外的驚喜,看得出編導縝密安排的用心。尤其笑點總能從角色的個性和情境出發,清新自然,毫不做作或刻意,有些還成了讓灑狗血橋段變得合情合理、讓人接受的關鍵,設計得別出心裁,沒什麼可挑剔的地方(就算有也瑕不掩瑜)。
但片中有一段,是我覺得刪去不但無傷大雅,反會讓片子更加分的,就是院長兒子的死因。一來,前面兩次類似事件,已經將觀眾的情緒升至頂點,再出現一次,情感過於飽和,情節太過重覆,反而令人麻木。二來,若去掉這一段,後頭院長的孫子誕生時,他會說出那句話,帶來的效果會更震撼,給人的想像(及自由詮釋的)空間也更大。

朋友跟我持不同意見。她認為,第一次出現該事件時,只是一個離院長很遠,他不熟也沒特別感覺的人;但第二次,發生地點就在院長辦公室,他至少難辭其咎;到了第三次,連他最親的人也如此,便讓他徹底反思自己的作法究竟是對是錯。這樣的進展很有層次,也合情合理。
雖說如此,但很多東西解釋得太完善、交代得太圓滿,反而失去留白的美感,讓人多少欠缺一點回味無窮的感覺。不完美有時反是一種完美,或許我是雞蛋裡挑骨頭,但我實在很希望這部電影能多一點不完美,來增添它的色彩。

話說《三個傻瓜》中的每個角色無分正反派,都可愛得要命,一點也不討人厭,大概是因為他們的設定帶有一點動漫的誇張成分之故。比如院長和查托,每次看到他們被主角震驚得無以名狀的表情,我都會忍不住笑出來,很少看到反派像他們這麼討喜的!要不是三個主角太搶眼,各有千秋,說不定我會倒戈支持他們哩。

碎碎念一:男主角竟然已經45歲了!用東方人的眼睛去看,也完全看不出來啊!
碎碎念二:這部片的音效超有趣,總能適時出現,增加不少笑料。

碎碎念三:女主角超美超有氣質,而且和男主角一樣,很有(華人)明星臉。
碎碎念四:印度好多俊男美女喔,連飾演藍丘兒時的童星都是超可愛的正太一名。

碎碎念五:印度的風景怎麼這麼美,看完電影有種去旅行的衝動!

碎碎念六:戲院版的翻譯蠻讚的,將插入曲的歌詞翻得很有味道,後來回家看了中國版的文謅謅歌詞,格外想再衝一遍戲院!

碎碎念七:這麼好的片,全台竟然只有三家戲院上映!雖然去年的片有機會在今年上映已經很難得了,能看到就該心存感謝,但還是想請各位用宣傳攻勢延長它的放映期、增加它的廳數吧!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迴響(5) :
- 5樓. 張良2013/09/29 17:06
謝謝分享!! 歡迎您參觀我們的家 http://中華產經新聞網.tw
(abc@gothe.com) - 4樓.2012/06/05 19:18關於夢想與學習
這是一部關於夢想與學習的電影,既有趣又令人感動。其中Chatur上台演講那一段,令人笑到噴淚。
中心思想是學習及工作的選擇不是競爭,也不是聽從他人或社會主流價值的想法,而是找出屬於自己的興趣與感動,自然就有動力做到最好,得到好的成果。
是呀,所以這真的是部很值得家長與老師們都來看看的好片。 lyo 於 2012/06/10 21:30回覆 - 3樓. 林老師2011/06/12 07:58附議!令人又笑又哭的超讚好片
幾次去戲院都過放映時間,(怒),因為每天只放一場。
後來終於在MOD院線片上看到,省了我們500元電影票,只花80元就可以看72小時,賺到了。
電影果真如作者說的,好看到爆!
真搭?也不必怒啦,那大概是因為已經上映很久了,廳數和場次自然會縮減阿。事實上它上映這麼久已經算很驚人了,記得好像二三月還是過年後就上映至今了吧?可見這部片口碑有多好! lyo 於 2011/06/14 21:24回覆 - 2樓.2011/01/15 23:23:)
<3 idiot>上映的戲院真的好少現在只能等等看DVD什麼時候出電影好幾次把我們(觀眾)引領到一個「好像快結束的點」之後又繼續有新的延續XD讓人很震驚的就是那三次的意外前面兩次學生的自殺事件,一個在房間上吊、另一個在辦公室跳樓自殺未遂卻無法讓教授反思是否自己的教學態度需要改變,甚至還在Raju的期末考上想給他出難一點的考卷?或許只是他小小的惡作劇,但卻又好像他打給遲交作業學生父親的那通電話依樣殘酷。直到第三次,教授的大女兒面臨生產的困難;感覺他接受/改面的真是有夠快,不見棺材不掉淚就是這樣嗎?<3 idiot>是給整個教育界所欣賞/省思的一部片,不僅訴說印度當地的教育制度,也同樣說明台灣學生(多數)不能朝自己理想所發展的悲慘事實。是呀!這部片不只電影本身, 原聲帶也很經典, 每首歌都很讚, 希望會引進台灣. 沒聽你說還忘了, 教授真的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沒有切身之痛就永遠不覺得受傷會痛. 但現實中又有幾個教授的小孩會像他兒子那麼決絕? 所以也鮮少有人能和他一樣及時回頭, 也難怪社會上的悲劇那麼多了. lyo 於 2011/01/22 23:50回覆 - 1樓. 楊卿2010/12/31 19:54等我把事情處理完
我考試還沒考完= =
暫時先算了
考試加油喔 !!! lyo 於 2010/12/31 22:3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