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讀過論語的人,一定記得背過論語第五公冶篇,二六章: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凡聽話的孩子,背得這篇志向說後,多能心嚮往之,
以這三志向修身。可見論語對華人影響之巨。
近日再讀論語,翻到第十一先進篇,二五章。
在孔子誘導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說出治國志向,
子路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求 (冉有) 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公西華)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
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今年
演奏,吸引了有心或無心路過的人欣賞,當時我為這一幕感動莫名,覺得就像曾皙的志願: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台灣人真是幸福,能活在曾皙與孔子的理想國中,只是人在福中不知福罷了!
可惜沒帶相機,只好用原子筆隨興把我的感動畫在一張宣傳單上,記下我的感動!
近年來當政的上位雖然不像樣,但中、下位者,仍有人如孔子傳人,為百姓做事,
如高雄市文化局長王志誠、筆名路寒袖的詩人,將這樣的幸福帶給高雄市民,
不正是千年來第一遭嗎 ?
如果孔子問我的志願,我的回答是:
「尊天唯大,儒學是依。子承親志,代代傳續。」萬世其昌。
如果是基督徒則是:
「尊天唯大,十架是依。子承親志,代代傳續。」天國同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