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Excerpt:詹宏志 的〈在我們的時代裡〉(「六十九年短篇小說選」編序)
2016/02/10 07:14
瀏覽612
迴響0
推薦14
引用0
Excerpt詹宏志 的〈在我們的時代裡〉(「六十九年短篇小說選」編序)

這一陣子努力消化了舒國治的作品,這些集結成篇的除了一本《讀金庸偶得》應屬「評論」之外,其他都是「散文」,但他個人簡介卻是提到:「短篇小說〈村人遇難記〉獲時報文學獎而深受文壇矚目
於是這條線索讓我找到了民國七十年爾雅出版的《六十九年短篇小說選》。
(
以下所談將從舒國治轉為詹宏志,真可說是見風轉舵…)

而事實上,「短篇小說選」可追溯到民國五十七年,作家隱地接受了仙人掌出版社發行人林秉欽的提議進行全國短篇小說的編選及出版,於是誕生了之後每一年的年度短篇小說選;話說六十九年當時的主編正是年方二十四歲的詹宏志。

你認識詹宏志嗎?
他不就是 PChome Online 的董事長、城邦文化的創辦人,也是知名作家;或許喜愛偵探小說的讀者也會經常看到他的導讀;而熟悉網路發展的網友,多以趨勢大師、網路教父尊稱;但相信眼睛雪亮的格友絕對不會忽略詹宏志可是從副刊編輯出身,在出版業赫赫有名,甚至還涉足唱片、電視、電影等多項產業……
然而,關於詹宏志,我卻始終懷抱著鄉土文學論戰的鄉愁,揣想 1980 年底他在一篇名為〈兩種文學心靈〉的評論文章如何因為引用小說家東年的「邊疆文學」一詞而引爆台灣本土意識的爭論?


初遇「六十九年短篇小說選」詹宏志的〈編序〉一文:〈在我們的時代裡〉,開闊大器,立足「時代」的論理頓時吸引住我的目光,甚至內心澎湃不已,我不禁想問那是什麼樣的時代?而現在的自己又是否曾經想過這是什麼樣的時代啊?



Excerpt
〈在我們的時代裡〉
當他感覺到時空轉換
不朽的作品常常先屬於一個時代,然後才屬於每一個時代。
但「時代」本來並不存在,誰能說,一九七九的終盡與一九八的啟端,那分秒之際是兩個不同的時代?——時代,實在是人類情感中、思維中的象徵結構。
當他感覺到時空轉換,一切熟習的生活倫理、社會秩序、價值信仰都在剎那間失去了舊有的形貌,陌生得令人心畏;當他感覺到人非物非,一場如夢似魘的心底旅程裡,突生「美好昔日」與「迷茫前程」際遇之感慨。這時候,乃有所謂的「時代」。
因為不朽的作品要「先屬於一個時代」,文學乃往往要成為某種文化產生的表白,或者成為該文化裡的事件與境況的一種可能反映;當一份文學做到這一點,我們說它是時代精神 (Zeitgeist) 的體現。
所以,小說家 (他們也是凡人),當他感覺到時空轉換 (和其他人一樣) ,舊日與今日摩擦予盾,他能夠捕捉整個社會心底深層共存的感情思維,熱情地或冷酷地將這些「文化主題」宣洩表露出來——這時候,他已「屬於一個時代」。
如果我,忝有資格與前行睿智的編者們併肩而立,這一本「六十九年短篇小說選」正是企圖跟上創辦人隱地先生以來的傳統,再一次努力尋找那些「屬於一個時代」的候選人,將之公諸社會與歷史,接受這個時代與所有的時代的評判。
這種近乎歷史論批評方法的觀點,我揣想成許可以做為「年度小說選」一個適用的理論基礎。

我看見機器怪手高攀
那麼,在我們的時代裡,是誰有資格成為真實的見證?是誰可以用他的作品參與歷史?
我們應該先檢視我們身處的時代,挑出這些因為「變動」而成為時代特色的具體事實。我不知道你看到那些?但我看見:
1
所向無敵的怪手機器,正在我們生活的左鄰或右鄰,高舉龐碩的鐵拳,摧枯拉朽地鏟除舊日文明的痕跡……
2
昔日以生產肥美糧食為傲的良田,一夕之間廢去了阡陌,插上五彩繽紛的旗幟,改種一種鋼筋水泥的高價值方形作物……
3
誠實的工作者不再被父母親引為兒女教育的模範,替代的是那些能以機巧聰明迅速取得財富的投機者……
4
公司組織企業體的身影愈來愈巨大,彷彿將吸進所有的社會人,並以其巨輪的轉動為一切心靈作息的根本依據……
5
聲光文字的各色傳播媒體,以排山倒海的力量,將無數有益或有害的資訊,傾注入沒有抗拒能力的個體,並改洗了他的大腦……
6
一位出軌的少女,流離在大都會的暗角,她失去了舊日倫理所緊守的價值,卻自以為賺到了新社會的泉源……
……
這些「變局」,這些「時空中的殘酷肌理」,都在我們的時代裡,成為嚴肅的小說家筆下的世界剖解——廣義地說,誠實的小說家都為「憂心」而寫作,劉鶚豈不是說:「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在時空推移的變幻中,只有小說家分擔我們的情怯與畏懼;透過小說家筆下的二次經驗世界,我們再歷了那些感傷與喟嘆,因而減輕了心靈的重負,能夠面對一切,在我們的時代裡。

一個普遍的主題
這樣的說法,絕不是提出一個粗陋的網領,強適履於豐富的文學創作界;而只是,從六十九年一年的小說裡,我看到的、感動了的許多優秀的作品,共同表現出這樣的特質。我不過是尋找到歸納而來的解釋假說,做為貫穿這本選集的思考軌道。
在六十九年的短篇小說裡,我選出的一份秀異作品的名單,我認為足以「屬於一個年度」的代表作品,它們共是九篇,依發表時聞順序如下:
1
高潭村人物誌/鍾延豪 
2
村人遇難記/舒國治 
3
人人需要秦德夫/黃凡 
4
路口/陳若曦 
5
新來的獅子/吳永毅 
6
自己的天空/袁瓊瓊 
7
隔壁親家/廖蕾夫 
8
小葉/蕭颯 
9
雞冠花開的時候/唐懷萱

……
九篇小說,呈現了多樣的題材與各異的面貌,彷彿都是獨立的個體。然而細讀其中的意旨,卻可以找到一個普遍的主題:「摩擦性的價值失調」。

……

小說的生態學
小說家在我們的時代裡,替我們捕捉那些文化下的共同感情,並型化成文學。不管他們是否自覺,他們的工作確實已為我們貢獻了許多。小說,並不是所有的效用都這麼嚴肅,但在這一點,卻是嚴肅的。
六十九年短篇小說選,如上所述,我選出的正是我曾感動了的,也是我以為極可能屬於一個時代」,甚至,「屬於每代」的作品。它們的共同特徵,也如上所述,正因為它們都在「我們的時代裡」取材,這些小說可以找到共同的關心,相通的聲息;分別來看,是賞心悅目的小說傑作,整體來看,就是「我們的時代」的真實心聲與寫照。
……

三百年以後
「有時我很憂心。杞憂著我們卅年來的文學努力會不會成為一種徒然的浪費?如果三百年後有人在他中國文學史的末章,要以一百字來描寫這卅年的我們,他將會怎麼形容,提及那幾個名字?」
我又重複這段曾經發表過的想法,我的意思是這一年的小說家已經盡了他們的力量,那麼未來的一年呢?甚至未來的數年、數十年,小說家們都還要寫下去。當他們感覺到時空轉換,幽不自禁企圖去剖析其間的肌理,他們或者可以想到這段話。因為三百年以後,有人會說:「看哪,就是他們,他們寫下了這些小說!」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知識學習 隨堂筆記
自訂分類:Selected & Extracts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