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020314善用地緣優勢,協助台商子弟回金馬就學
2012/12/05 11:23
瀏覽403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近年來,赴大陸投資的台灣民眾日增,因此而衍生的台商子女教育問題也備受各界關注,為解決台商子女的教育問題,政府不但協助大陸台商先後成立東莞與華東兩所台商學校,相關部會亦積極研擬「輔導大陸台商子女教育計畫」,希望透過擴大辦理台商子女返台研習營,協助台商學校教師返台進修等措施,加強服務在大陸就學的國民。

    然而,由於北京始終無法面對兩岸分裂的現實,儘管這兩所台商學校的師資與教材均來自台灣,但只要是涉及政治意識形態、民主法治教育乃至於台灣本土文化的教材內容,仍然難逃對岸主管機關刪除的命運,使得原本完整的教材設計為之割裂,嚴重影響台商子女受教權。

    事實上,即便教材的問題得以解決,以目前廣東、江蘇兩所台商學校的規模,根本也無法吸納分佈各地為數眾多的台商子弟,也因此絕大多數的台商要不是將子女留在台灣,不然也只好選擇工作地當地學校或外國學校就讀,外國學校所費不貲自然不在話下,就連就讀大陸當地學校,在收費方面也不時傳出巧立名目的情形,問題還不止於此,由於兩岸的課程發展並不一致,這些就讀當地學校的台商子弟萬一要返台升學,勢必面臨課程銜接的問題,更何況這些台商子弟多數係心智尚未成熟的國中小學童,長年接受異於台灣的教材是否適當,實在值得討論。

    也正因為這些原因,就算政府相關部會有絕對的誠意協助解決台商子女教育問題,對大多數台商而言,還是不免要憂心子女就學的管道與教育品質。事實上,要妥適處理台商子弟的教育問題真有其主客觀環境的限制,一方面,政府對於大陸兩所台商學校的管理鞭長莫及,而當地學校的教育品質又難以令人滿意,另一方面,利用假期輔導台商子女返台研習似乎又顯得緩不濟急。

    筆者建議,政府或可善用金馬的地緣優勢與教育資源,協助兩地成為台商子女就學的另一選擇。其實,就在各界關注台灣學生留學大陸日漸增加的同時,近年來,也有不少大陸中小學生渡海到金馬兩地的學校就讀,以馬祖為例,目前約有一百五十名對岸學生就讀當地中小學,比例超過當地學生總數的一成,而甫於農曆新年循小三通管道經由金門往返兩岸的廈門地區台商,在金門縣政府安排實際參觀當地的中小學校後,也咸認金門將是廈門台商子弟求學的最佳選擇。

    據台商協會粗估,福建地區台商總數已達萬家之多,眷屬也有數萬人之多,更重要的是,本地台商有著不同於中國南北各地其他台商的地緣優勢,政府如果可以協助解決相關技術性問題,就近安排閩南地區台商子弟回金門,福州地區台商子弟回馬祖求學,多數台商其實都有意願將子弟送到金馬就讀,讓子弟接受與台灣同步的教材內容,協助台商子弟在金門求學也是金門縣政府努力的方向,無論是擇址另設台商學校,或是直接就讀金門當地的學校,都不失為是解決廈漳泉地區台商子女教育問題的可行之道。

    此外,對於開航已屆滿一年的金廈小三通來說,台商子女回金門就學也不啻是突破現階段小三通瓶頸的策略,相關部會應儘速就台商子女教育問題與對岸展開協商,讓現階段台商及眷屬往來兩岸從專案許可走向通案核准,並朝建立兩門與兩馬之間的定期航班規劃,以協助金馬成為大陸台商子女就學的另一選擇,落實政府解決台商子弟教育問題的美意。(20020314聯合報15)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