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德相
李叔同留日時期初學西畫的素描作品(圖:杭州師範大學)
引用:尚文著:《摸魚兒》雁丘辭;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http://blog.udn.com/tsengche/2374400
多情、絕情皆為心之陷阱,談:李叔同 vs. 弘一大師(情為何物?之一)
《摸魚兒》雁丘辭;作者/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
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前幾天,2017/06/29,在 “「讓我愛上你」部落格” 上,看到格主 “楚楚動人,你的妻” 的貼文:“青青河畔草(96)我家的家庭煮夫 http://blog.udn.com/willing17325/105410023 ” (格主慣於刪除貼文,包括本文)
閱讀到文末:
……… 卻誰知,他口口聲聲要修道成仙去,放下煮夫的義務與責任。
沒有他的身影穿織我空腹的日子,失去他拼湊簡單的我的宵夜與三餐,頓然失色的家就會少了個屋頂剩下一頭嗷嗷待哺的豬隻,我孤寂且又飢腸轆轆的臨晚境,傷流景。於焉,我打定好主意對他的愛情出擊,挽留他主廚我的飢。
心中禁不住一痛:痴情的小女子,想以柔絲繫住將要絕情出家的男人心!
不論該文是實境抑或虛擬,仍引我聯想到,李叔同絕情出家化身為弘一大師的故事。
李叔同的歌,我從 7.5歲唱到 75歲,上週還唱過那首什麼「遊春人在畫中行……」的歌。
至於他出家後的事,倒不甚清楚。因為自幼儒家「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庭訓,加上一生從事科研的經驗,始終和宗教無緣,故未追蹤。
直至隨淨空老和尚學佛的那兩年中,才聽到「李叔同化身弘一大師」的故事:
李,說走就走,躲到深山寺院中剃度。他的日本女人,循蹤追尋,獨攀入山,但被摒絕山門之外,在雨中哭喊了七天七夜。
這種行為,據說,在佛教講究因緣、因果的基本理念上,說不過去。在他沒有把世緣處理好之前,不應該一意孤行,滿足自己但重傷親人,惡緣一結,怕不糾纏他500年? ! (註:電影「劍雨」即延用此禪門之理,但本人不信投胎轉世論;達賴喇嘛亦及身廢止了靈童轉世的傳承。)
弘一被尊為律宗大師,但本人對「經、律、論」三藏中的「律、論」沒有親和力(註1),故對弘一沒有興趣,也無任何看法,只嘆那日本女郎的癡情,可憐如雨夜落花,隨水流逝,無所依止!
(註1)無相三皈依與川貝枇杷膏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5240152
和李叔同相反,處理得好的實例,倒也見過一個:
男主角就是那個在三篇拙作中描述過的「怪人」 -- 一位很有趣的怪老頭(註2,3,4)。他原任中學教師,七十多歲才出家,全心全意深入經藏;八十多歲還循白雲老禪師在四十多歲時的行腳足跡,苦行行腳繞台灣一周。
(註2)怪人與智者啟示錄六則之一(不結緣) http://blog.udn.com/jfeng13x/89053656
(註3)怪人與智者啟示錄六則之二(人法)http://blog.udn.com/jfeng13x/89256848
(註4)怪人與智者啟示錄六則之三(頑石化淨石)http://blog.udn.com/jfeng13x/89585596
他住錫的菩提寺,原為男女同寺,後來比丘們被新住持比丘尼趕走,獨留此老:一則因其高齡,已無男女之別;再者,比他早出家數十年的比丘尼,遇到佛經上的問題,都得向他請教。
怪比丘的老婆,健康不佳,脊柱側彎,行走不便,但人緣極好,四眾弟子皆以「OO阿姨」稱呼。她仍住在成功大學附近的俗家,每週至少三次赴菩提寺。她需要轉兩趟公車到關廟,再步行五公里上山,卻甘之如飴,因為可以接近那位只認她為一般居士的「非老公」。
日本人把「離婚」叫做「斷緣」,想必源自佛教,因為出家人的「出家」就是斷絕親緣。一如死而復活,新生命中不再存有俗世的家族、血親,於是父非父,妻非妻,子女非子女。在他們眼中,這些「俗家前生」的親人,只是「可憐憫的眾生」而已。
這種理念上的分野,在李叔同時代還是根深蒂固的,但因世態、時局更迭至今,已漸漸模糊。「OO阿姨」的冰貞,是她殘軀生存下去的支撐;雖然在他的眼中,她只是芸芸信眾中的一個居士,但容許她在近處徘徊。雖然兩人只是「偶而碰面」,但對這位癡情的阿姨來說,已是萬幸矣!
行文至此,不禁感嘆:人之一念,造成了多少悲歡離合!
多情、絕情皆為心之陷阱!
但願仍處身如此苦境中人,皆能以智慧化解,另拓互不傷害的新人生!
延伸閱讀:
李叔同的中年突變,是否一種姓名學上的奇特現象?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6289982
老祖終於告上法院了(萬事皆在一念間) http://blog.udn.com/jfeng13x/92346907
不解思。不解念。一轉成休 http://blog.udn.com/jfeng13x/92461041
千佛山的家風 http://blog.udn.com/jfeng13x/93762024
怪人與智者啟示錄六則之五(一音說法) http://blog.udn.com/jfeng13x/89789657
怪人與智者啟示錄六則之六(老和尚的生魚片、烏魚子) http://blog.udn.com/jfeng13x/89900244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4樓.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2018/02/10 22:40“不近人情的事不做”
俞大维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儒家传统思想终生支配着他。加之他的母亲曾广珊是曾国藩的长房长孙女,自幼受到严格的家教。曾氏家族甚至旁系亲属都是按《文正公家书》的精髓教育后代。由于父亲去世较早,母亲的教育就更显得突出。母亲淹贯文史,博闻强记,不论是经、史、子、集还是诗词、小说都能深得其味,这些都浸润着幼年的俞大维,特别是曾国藩的一句“不近人情的事不做”更是成了俞大维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重要准则。俞大维学习刻苦、严于律己、清正廉洁都是缘于这个原则;身先士卒、宽厚待人、忠于职守更是发扬了这个原则。
http://news.sohu.com/20080319/n255798857.shtml
懇請不吝賜教?已拜讀附文,臨風懷想前賢風範,令人感嘆今人之不肖。這位158公分的巨人曾在1958年823炮戰初起之日受傷。我是在1966~67單打雙停的時代在金門戰車連金門之熊部隊服預官役,有位排長就是當年「運送兩尊 8吋炮上岸的士官長」~~只架設了一尊,轟了兩發,摧毀了廈門火車站;第一時間老共以為是原子彈,隨即改為「單打雙停」,再改為打炮宣彈.......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於 2018/02/11 10:51回覆 - 3樓. 如斯2017/07/03 11:29
出家也是人生的選項,沒有甚麼不好
只是人類已經習慣於「成家、立業·傳宗接代」的制式空架
要打破這種框架,確實不容易
但我一直覺得出家是一種更大的人生格局,如果我的家人選擇出家,我會祝福
的確如此!淨空認為,唯一要注意的是「要先處理好俗家關係」。我想可能是為免增添他們的冤親債主吧?個人則沒有意見。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於 2017/07/03 12:02回覆
- 2樓. 華碩2017/07/02 23:14李叔同的身世和出家到修行...死,在youtube上可以找到佛學院拍的影片,內容很詳盡。謝謝提醒。以前看過一個紀錄片,現在再進去看了一些!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於 2017/07/03 09:14回覆
- 1樓. 戈 筆 揚2017/07/02 21:40“楚楚動人,你的妻” 就凭这笔名,我都不会出家去。多看她幾篇,就糊塗了....老公一下子柔情似水,一下子又是暴力相加,看到的除這「兩個人」之外,還有一個「混合型」的(指各別文章連續出現的).....搞不懂!算了吧!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於 2017/07/03 09:2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