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彎月酒家
2008/08/15 13:59
瀏覽1,491
迴響12
推薦63
引用0

多年前﹐一位在聖路易名餐館當大廚的小張談起他做菜的經驗: 當地大報食評家介紹他菜單上的一道「蒙古牛」﹐說是有多麼好吃﹐於是接下來幾個星期﹐幾乎每桌客人都點這道菜﹐忙起來一鍋要同時炒三﹑四盤﹐後來愈發不可收拾﹐竟得用大海鍋同時炒個十來盤「蒙古牛」﹐炒到一半﹐他楞在那裡﹐自問:「這是蒙古牛嗎?」

在人生的路上﹐又何嘗不是。

一旦踏上求多﹑求快的列車﹐原來的那份求精求美的執著﹐便打了折扣﹐終至蕩然無存。於是﹐短暫的﹑甚至永遠的﹐遺失了初衷和方向。

大約兩年半以前﹐是個想吃肥肉的冬日﹐一幫美食朋友收到一封很特別的邀請函﹐女兒和女婿收到兩張餐券﹐機會難得﹐決定加買兩張﹐帶我和親家母一同參加。

晚宴是在西雅圖西區對海一個島上﹐需要搭渡輪前往。碼頭上排著一大片車陣等待著開上渡輪﹐(好像還有大型公共汽車也要坐船)﹐車子在船艙內停妥後﹐乘客可以到上層欣賞海景﹐或到甲板上吹吹海風。

靠岸後﹐車子開了十多分鐘﹐找到地圖上的農莊。主人也是開過餐館的名廚﹐這一日﹐卻是由另一位客座名廚操刀﹐參加餐會的也都是地方上一些有名的「美食主義者」﹐當然﹐聽說我開過二十幾年中國餐館﹐也不敢猜測我的斤兩。

基本上﹐莊主照著自已的理念﹐蓋了一個職業水準的廚房﹐半邊是水槽﹑料理檯﹑烤箱﹑爐檯﹑大冰箱﹐冷凍櫃﹐另半邊是一個長長的木桌﹐可容二十人對面而坐﹐客人來了﹐人手一杯飯前酒﹐認識的﹑不認識的﹐互相問候﹑高談闊論﹐不過﹐對於這個非常新鮮的體驗﹐大家都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暮色中﹐牛欄﹑豬舍﹑雞窩﹐罩了一層寒氣﹐瓜果都已收成﹐田地裡已經沒有了作物;冬日的菜蔬﹐以洋蔥﹑馬鈴薯﹑以及乾藏的豆類為主﹐肉類皆出自莊主飼養的家禽牲口﹐有新宰的﹐也有醃製的。

莊主的寵物狗﹐時而會到廚房裡遛一兩圈。 莊主周旋於賓客之間﹐談這個廚房和餐廳的設計﹐談他想過的生活﹐他樂於與朋友分享的美食。

他目前並不是想再開個餐館﹐只是每週日﹐請一群朋友(和隨同朋友來的朋友)﹐一同享用一餐豐盛的美食﹐有時他自已做﹐有時是客廚表演﹐食材除了基本的麵粉﹑糖﹑鹽﹑胡椒﹑咖啡豆和酒是外面買來的﹐其餘的蔬菜﹑肉類﹑奶品﹐雞蛋﹐全是農莊生產的有機產品。

由於不是開餐館﹐也不賣座﹐只有一份電郵名單﹐每次餐會也不多請人﹐總在二十人左右。(酒品和食材的花費﹐有一個象徵性的「樂捐」底價﹐也是由客人的自由意願的。)

那晚的印象﹐除了新奇之外﹐還有滿心的祝禱﹐這個大孩子﹐一時的異想﹐到底能堅持多久? 到底有多少人能產生共鳴? 到底農莊能否自給自足﹑收支平衡?

酒足飯飽之後﹐大家趕上最後一班回西雅圖的渡輪﹐把莊園與對莊園的印象都留在冬夜的冷清裡……


上星期﹐女兒給公司的工作範圍﹐又添了新項﹐一位客戶要出書了。

在她的提示與修飾之後﹐完成一本「出書計劃」﹐並推介給紐約一家出版公司﹐那家公司代表非常喜歡﹐立即回應﹐並決定買下版權﹐為他出書了。

「媽﹐記得幾年前我們到一個島上去吃飯?」

「印象是很深刻﹐只是不記得那些菜名了。」

就是那個餐館老板﹑名廚﹐幾年前﹐將城裡的一切放到腦後﹐回到小島上﹐自耕自食做起農夫的 Kurt, 他要出書了﹐星期三晚上請我們去小小慶祝一下。

於是﹐女兒讓我先讀為快﹐看看那本「出書計劃」﹐我也欣然在家先做點功課。 還記得上次到島上﹐女兒剛慶祝結婚周年沒多久﹐已經計劃放慢人生腳步﹑開啟生兒育女的新階段﹐我和親家母兩個一路上都在婆婆媽媽地要孫子;

那天雖然沒有下雪﹐還是需要穿上晴雨兩用的夾克﹐海灣裡的風頗有些涼意。

此番之行卻風和日麗﹐波瀾不興﹐那個在期盼中誕生的小玫力﹐已經能在甲板上學著海鳥飛翔的樣子舞來舞去了。

農莊上一片欣欣向榮﹐果樹都結實累累﹐有十幾歲的﹑也有新栽兩三年的﹐蘋果﹐桃子﹑梅子﹑梨﹑無花果…….企盼著豐收。草莓已經採收過了﹐現採現吃的新鮮草莓已不可得﹐瓶裡做好的果醬卻可支持到下一季的收成。

分佈在農莊不同方向的菜畦﹐則是東一片﹑西一片的﹐有玉米﹑各樣的瓜﹑茄子﹑辣椒﹑蕃茄﹑豆角﹑及各款入菜的香草。他還種了許多胡蘿蔔﹑馬鈴薯﹑甜菜﹑洋蔥﹑一類可以過冬的作物。

在主房的南方不遠處﹐莊主再請朋友加蓋一棟法國式大房子﹐用上好的木材﹐樑柱間都用木釘和榫頭﹐不著一枚鐵釘。

上次來時﹐我們已經注意到餐廳的屋樑結構很美﹐後來﹐我讀了「出書計劃」﹐得知原來 Kurt 大學時代從西雅圖轉到法國巴黎去唸完學位。一邊打工一邊求學的日子﹐使他愛上了法國人每天上菜場買當日新鮮食材回來烹調的生活﹐也愛上法國建築的美。

幾頭牛閒散著在牠們的範圍裡吃著草料﹐牠們長得都很漂亮﹐兩排奶頭低垂著﹐每天可以生產不少牛奶﹐除了自食﹐還可以賣給島上訂戶。

再往東南角走過去﹐是放養雞和豬寶寶的家﹐豬群和雞隻相處和睦﹐可能是臭味相投吧?

夏日的傍晚﹐天光到八﹑九點才暗﹐只是肚子開始有點餓了﹐主人正好來請大家入席﹐屋裡的人已經開始吃起切成小方塊的烤披薩前點。

主廚正在摻拌著園中當令的綠葉沙拉﹐和兩大盤新壓﹑現切﹑煮得軟硬適度的雞蛋麵條同時上桌。醬料出奇的清淡可口﹐呈現原味的清香。

一小盅湯﹐裡面有好嫩的玉米和雞肉﹑菇類﹐新出爐的法國麵包﹑自製的牛油﹐ 廚檯上不知什麼時候出現了一大條烤得油滋滋﹑顫巍巍的牛排﹐主廚把牛肉從脊骨上剔下來﹐一片一片地排在大盤裡﹐一盤從東往西傳﹐一盤從西往東傳﹐這也是晚宴上菜的方式。

我們因為帶了小小孩﹐所以遠坐在末座﹐沒想到菜自兩頭傳來﹐我們享有雙倍的份量﹐女婿也當仁不讓﹐菜一來就先往我盤裡夾…….

此時﹐Kurt 終於有空坐下來和大家敬酒談天﹐說起今日盛宴﹐是為了一本書的開始。

他說﹐是在法國讀書時﹐愛上了法國人的烹調方式。生長在西雅圖的Kurt 坦承﹐在買下第一頭豬仔之前﹐根本沒見過一頭活生生的豬。

他談到﹐當我女兒鼓勵他出一本書的時候﹐他以為要寫一本食譜。

他這些年﹐除了在法國學了不少﹐自已也開了幾年餐館﹐加上五年來在農莊上與客座廚師們切磋也有許多心得。可是﹐曉晴(我女兒)給了一個大綱式的藍圖﹐突然之間﹐一本具有生命架構的書在他腦海裡出現。

由於他自已有個布落格﹐不時寫一些心情和體驗﹐於是﹐照著曉晴的提示﹐他坐在電腦前面就開始寫﹐由於知道曉晴會幫他在文法﹑格式﹑甚至用字遣詞上作潤飾﹐所以他的思緒汩汩然傾湧而出﹐他自己原先對截稿時間毫無把握的﹐卻很快就寫好了一個厚厚的二﹑三十頁大綱。

曉晴補充了一段話﹐以一個資深記者的眼光和角度﹐敘述她所看到的廚師農夫~~或者說~~農夫廚師的理念與實踐。

晚餐到這時﹐進入高潮﹐席間﹐為這本書負責攝影的藝術家夫婦也搶了不少鏡頭。

月底﹐農夫要到紐約去簽合同﹐曉晴也將代表公司前往。農夫把定稿日設在明年三月﹐他說﹐冬天﹐沒有什麼農事好忙﹐正可以在家寫稿。

三年前的擔心和憂慮﹐此時一掃而空﹐Kurt 好像一塊璞玉﹐藏在深山裡﹐未經琢磨與發現﹐尚不能成器。

現在﹐他的執著﹐加上曉晴的透視與導引﹐他的書在出版後﹐勢必將會感動很多人……

餐敘進行到那時﹐莊園已被薄薄的暮靄籠罩﹐一彎月亮在果樹梢昇起﹐出得門來﹐看到Kurt不知那裡弄來一盞吊燈﹐上寫有“酒家”二字﹐暈黃的燈光﹐讓我想到這篇日誌的標題:「彎月酒家」。 (按自動播放可多看一遍,或請移駕我的相簿)


之前我寫過另一篇是Outstanding in the Field, 田園饗宴★風中的百靈鳥 ﹐由加州一位名廚發起﹐每年夏天帶一群喜愛美食者﹐到各地農莊去參覲﹐並邀請當地名廚利用莊上的產品做出各色美饌﹐ 「風中的百靈鳥」一篇﹐是記述2005年夏天﹐在史蓋吉(鬱金香田的家鄉)舉行的一次田園饗宴。請來的是Lark餐館的主廚(老板)姜師傅John Sundstrom.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飲食篇
上一則: 從鳳凰雞說起
下一則: 一把菜刀:只緣身在此山中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11) :
11樓. 碧潭釣客
2008/08/23 11:41
靜靜的頓河
抱歉我未看過那部小說......但對是否抄襲之作有點印象......

多年前曾有人討論過....網路上抓到的資料一併呈現網友前



靜靜的頓河

資料引用 : 維基百科

《靜靜的頓河》(Тихий Дон),前蘇聯作家蕭洛霍夫的代表作。

這部小說構思於1924年,1928年開始執筆,至1930年完成前三部,

直至1940年全書完成,前後歷時12年。此書一問世就聲譽鵲起,立刻

受到國內外的矚目,在德國銷售量甚至超過雷馬克的《西線無戰事》。

年輕的蕭洛霍夫躍昇世界級作家,被譽為「令人驚奇的佳作」「蘇聯文

學還沒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說」。1941年小說獲史達林獎。



《靜靜的頓河》共分四部八卷,背景是兩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蘇

聯國內戰爭)和兩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小說的情節是哥薩克

青年士兵葛利高裡(Gregor Melekhov)和少女阿克西尼亞(Aksinia)的悲劇

命運以及葛利高裡一家在動盪年代中的變遷,寫盡「紅」、「白」哥薩克

之間的殘酷殺戮。第三部作品描寫了1918年春至1919年5月間哥薩克地區出

現的叛亂,這是紀實報導。葛利高裡成為叛軍的人物。第四部作品寫哥薩克

叛亂被平息,阿克西尼亞被流彈打死。在不到五年內,葛利高裡一會兒投入

紅軍,一會兒倒向白軍,雙手沾滿了兩方面的鮮血,他的矛盾和痛苦顯然與

他所屬的特定的群體無法切割。

作品充滿了頓河流域濃厚的鄉土氣息。蕭洛霍夫因本書獲得1965年的諾貝爾

文學獎,獲獎原因是「由於他在描繪頓河的史詩式的作品中,以藝術家的力

量和正直,表現了俄國人民生活中的具有歷史意義的面貌」。

1999年,《靜靜的頓河》手稿被發現存於蕭洛霍夫密友庫達紹夫的遠親家中

。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財政部籌款,以50萬美元購得,目前珍藏於

「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

謝謝你這麼用心的補充寶貴資訊。

真是典型的腦力激盪!

我的思緒﹐是想到人類將美好大地當作殺戮戰場.......

心痛

ellen chou 雨僧 想念2008/08/24 00:18回覆
10樓. 碧潭釣客
2008/08/23 11:35
也有人這麼說......

《靜靜的頓河》是不是抄襲?


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是一部既磅礡壯觀又委婉細膩、扣人心弦的史詩性長篇小

說,是當代世界文學中流傳最廣泛、讀者最多的名著之一。他的作者肖洛霍夫因此

獲得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但小說出版後即有人說這本書是肖洛霍夫從一位名不見

經傳的哥薩克作家克留柯夫那裡抄襲來的。俄國流亡在國外的一些作家如索爾仁尼

琴、麥德維傑等,認為《靜靜的頓河》的大部份內容是抄襲哥薩克作家克留科夫的

作品,理由是該書第一卷出版時,肖洛霍夫年紀尚輕,並無生活經歷;另外,他以

後未能寫出具有同樣文學價值的作品。肖洛霍夫充其量是合作者罷了。


為了弄清楚誰是《靜靜的頓河》的真正作者,捷澤等學者採用計算風格學的方法進

行考證。具體辦法是把《靜靜的頓河》四卷本同肖洛霍夫、克留柯夫這兩人的其他

在作者問題上沒有疑義的作品都用電腦進行分析,獲得可靠的資料,並加以比較,

以期澄清疑問,得出誰是真正作者的結論。


捷澤等學者從〈靜靜的頓河》中隨機地挑選出2000個句子,再從肖洛霍夫、克留柯

夫的各一篇小說中隨機地挑先500個句子,總共3組樣本,3000個句子,輸入電腦進

行處理。處理的步驟如下:


1、首先計算句子的平均長度,結果3組樣本十分接近。於是再按不同的長度細分成

若干組,對3組樣本中對應的句子組進行比較,發現肖洛霍夫的小說與《靜靜的頓

河》比較吻合,而克留柯夫的小說與《靜靜的頓河》相距甚遠。


2、進行詞類統計分析。從3個樣本中各取出10000個單詞,結果發現,除了代詞以

外,有6類詞肖洛霍夫的小說都與《靜靜的頓河》相等,而克留柯夫的小說則與之

不相符。
3、考察處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的詞類狀況。俄語的詞類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可以

很好地表現文體的風格特點,特別是句子開頭的兩個詞和句子結尾的3個詞往往可

以起到區分文體風格的作用。捷澤等學者統計了3種樣本中句子開頭的詞類和句子

結尾的詞類,發現肖洛霍夫的小說與《靜靜的頓河》十分接近,而克留柯夫的小說

則與之有相當大的距離。


4、進行句子結構的分析,統計3種樣本中句子的最常用格式。結果發現,肖洛霍夫

的小說與《靜靜的頓河》的最常見句式都是「介詞+體詞」起始的句子,而克留柯

夫的小說的最常見句式是以:「主詞+動詞」起始的句子。


5、統計3種樣本中頻率最高的15種開始句子的結構,發現肖洛霍夫小說中有14種結

構與《靜靜的頓河》相符,而克留柯夫小說中只有5種出現在《靜靜的頓河》中。


6、統計3種樣本中頻率最高的15種結尾句子的結構,發現肖洛霍夫小說中15種結構

與《靜靜的頓河》完全相符,而克留柯夫小說中結尾句子的結構與《靜靜的頓河》

完全不符。


根據以上6個方面的統計結果與分析,捷澤等人已可以下結論:《靜靜的頓河》的

真正作者是肖洛霍夫。然而,捷澤等人對於這樣一部世界名著,這樣一個世界文學

界的重大疑案,採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為了精益求精,他們在更大規模基礎上進

行研究,最終確定《靜靜的頓河》確實是肖洛霍夫的作品,他在寫作時或許參考過

克留柯夫的手稿。後來,原蘇聯文學研究者從另外一些方面又進一步證實了肖洛霍

夫是《靜靜的頓河》的真正作者。


計算風格學不僅能考證作者,還作者一個清白,在更廣闊的範圍內,通過對不同時

期的文學家作品的統計計算,還可以反映一個時代的文化風格變遷。曾有人對20位

德語作者的22部著作的平均詞長和平均句長進行過計算,從而發現了德語書面語言

的句子有變短的趨勢。

9樓. 碧潭釣客
2008/08/21 17:47
很豐盛的一「餐」

之前...... 在您家讀過  看看人家怎麼賺錢

看到跟網友補手很好的互動......再繞到前面來

提供了另類不同省思......畢竟......賺大錢賺小錢之外

人性的堅持...... 為這塊大地所做的......超乎物質的回報

一彎月......溶溶夜色...... 謝謝您......提供了好豐盛的一餐

讀著您的回應﹐坐在電腦前﹐陷入沉思

不知道怎麼會想到 蕭洛霍夫 那本 靜靜的頓河

ellen chou 雨僧 想念2008/08/22 06:41回覆
8樓. ■♀醫楊曉萍
2008/08/20 19:10
這廚房情景

讓我想到HEAT一書作者自己買豬在NY宰的過程

對於所愛的事物窮盡追求, 永遠是值得敬愛的態度


因為與孩子工作相關﹐有機緣讀到 Bill Buford 的書 Heat ﹐真是笑翻了﹐

他是 New Yorker 的作家﹐著作很多﹐這本尤其可愛。

他的師父 Mario Batali 與西雅圖也有淵源﹐所以讀來十分親切。

ellen chou 雨僧 想念2008/08/21 02:18回覆
7樓. 提琴
2008/08/20 08:00
僅是抒發個人感想﹐please do not be offended
自己宰豬﹑牛﹐是不是還是太土法練鋼了一點﹖美國不交屠宰稅的嗎﹖

不瞞您說﹐我作了家庭主婦這麼多年﹐對於切割生肉﹐已生反感﹐如果自己還有屠宰﹐一定吃不下飯了。雖然我並不只茹素﹐也同意成長中的年輕人應該肉食﹑素食保持均衡﹐可
是他這“有機農場”的理念﹐我會選擇蔬果的種植﹐但絕不自己屠宰﹐不然血腥的心裡負擔太重。

有理。他是鼓勵跟他有相同理念的朋友﹐種些蔬菜瓜果﹐也許﹐

最多養幾隻雞生蛋﹐

他自已也是經過很大的掙扎﹐克服情感上的障礙﹐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更何況要屠宰....至於有機農場的農夫﹐在農夫市場常見有賣肉類﹐應該

都受農業部和衛生局的監督。細節我不清楚。

ellen chou 雨僧 想念2008/08/20 15:31回覆
6樓. 小帥哥~女人可以這樣過日子
2008/08/16 16:58
彎月酒家

還以為是報導中國式的酒家,讀完全文才知道是農夫廚師、或是廚師農夫,是不好分啦!

您滴女兒曉晴遺傳了您好多好多的優點,要不是她的慧眼,這位廚師農夫就只有在他的農莊廚房自得其樂…。又看到了小牧力,可是越來越可愛了。

和兩大盤新壓﹑現切﹑煮得軟硬適度的雞蛋麵條同時←原來把新壓讀成了新鴨,眼力真不行了,看到了後面的雞,鴨就在腦袋瓜自然顯現。如果是自壓、現切…大概就不會看錯了。

嘻嘻﹐帥帥想到牧場﹐就把玫力打成牧力﹐

想吃鴨子﹐就把壓麵條想成了鴨子麵了。

我再多寫幾個同音字﹐文章就會更有滋味 

ellen chou 雨僧 想念2008/08/16 23:02回覆
5樓. 小帥哥~女人可以這樣過日子
2008/08/16 16:36
照片可以在文中直直放

<center><iframe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album.udn.com/photo/play.jsp?uid=intheseattlerain&f_BOOK_ID=127658&o=new" frameborder="0" width="600" scrolling="no" height="480" allowtransparency="true"></iframe>

尺吋大、小可以自己調放

謝謝帥帥﹐之前試過一回﹐可能尺碼不對﹐這回﹐真學會了。

語法就留在這裡﹐大家都可以學囉。

ellen chou 雨僧 想念2008/08/16 22:48回覆
4樓. hotfox
2008/08/16 12:00
盛宴

能夠參與這種盛宴真是美好的回憶

我當讀者都覺得開心 

在享受的同時﹐也學到很深刻的理念。

這個年輕人當初買的是一片荒廢產業﹐堆滿了破銅爛鐵

他從農事裡學到尊敬大地﹐他說﹐我們不能“擁有”大地﹐

大地是主人。

上個世紀人們恣意糟蹋土地﹐

在這個世紀﹐至少花五十年的悉心經營才能還原

ellen chou 雨僧 想念2008/08/16 13:28回覆
3樓. 奈米
2008/08/16 09:17
期待
期待新書的出版
Kurt真的很難得
能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著
也要感恩您女兒的慧眼

讓我最感動的是﹐他覺得自已既不是最高明的廚師﹐也不是最能幹的農夫。

可是﹐他很誠實。面對季節氣候對作物的影響﹐面對突來的冷鋒把剛發芽的

蠶豆苗凍壞﹑面對牲畜意外折損......

最難的﹐是第一次動刀屠宰時﹐

必須說服自已﹐那些天天餵養﹐已經上心的禽畜﹐

不是“寵物”而是“食物”

ellen chou 雨僧 想念2008/08/16 12:22回覆

2樓. Reed
2008/08/16 08:43
倒酒的那位是主廚嗎?

這麼年輕就懂得急流勇退、享受生活,

真不簡單呢?!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

大概客觀環境也有關係吧。美國西部的自由思潮﹐比東部寬闊。

東部的許多父母還浸沉在長春藤盟校的迷思裡﹐

西雅圖和舊金山為首的西部城市﹐

從嘻皮到有機農業﹐都是先驅

ellen chou 雨僧 想念2008/08/16 11:5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