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需要如此搏命演出嗎? ----傳統舞蹈 Kandy ----2009.01.31
走出佛牙寺,剛好趕上位在佛牙寺旁,專門表演 Kandy 傳統舞蹈會場
的表演時間,入場時前半部已坐滿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
反倒是很少蘭卡民眾的臉孔出現在此,應該也是一個專門演給觀光客
看的場所吧。
會場後部座位區,飄散著類似供佛線香的味道,感覺很奇怪 ......。
台上穿著蘭卡傳統服飾的舞者,賣力的表演屬於蘭卡民族的傳說 :
故事的內容多與動物相關,舞者動作多模仿鳥類或蛇類居多,
號稱能打出一百多種音調的擊鼓表演,令人覺得非常沉悶 .....。
圖 會場內場景
斯里蘭卡最早的原住民是維達人 ( 維達人能歌善舞,有很高音樂天賦 ),
因人數佔多數反而成為主要居民。所以僧伽羅族的傳統舞蹈就成
為代表斯里蘭卡的舞蹈與文化象徵。
圖 也是表演番筋斗
蘭卡的傳統舞蹈受到宗教的影響是非常深的,有 " 高地 "
與 " 低地 " 的分別,大概可區分為 : 薩伯勒格穆沃舞Sabaragamuwa(南部)、
魯呼奴舞Ruhunu(沿海低地)、康迪舞Kandyan(中部山區)三大系統。
三者的舞姿與使用的樂器,各有差異;在高地舞蹈所用的鼓中間較寬,
聲音清脆;低地舞蹈用的鼓呈現直筒狀,聲音渾厚。
圖 傳統的神話故事,女舞者扮演著蛇的角色
魯呼奴舞 ( Ruhunu ) 多是宗教儀式性舞蹈。以舞蹈和默劇表現人們
向諸神祈禱,以求逢凶化吉,或表現諸神驅逐惡魔的情節。舞
蹈中的手勢動作較康提舞自由鬆弛,靈活多變,誇張而有喜劇戲劇
色彩,對話幽默風趣,常插入技巧高難的快速旋轉和翻滾動作。
其代表劇碼有祈禱舞、假面舞、驅鬼消災舞、少女舞、篩穀舞等。
伴奏以亞克鼓( Yak Bera ) 為主,表演時舞者會戴上不同用途的面具。
圖 面具舞
薩伯勒格穆沃舞 ( Sabaragamu 薩伯勒格穆沃省是
斯里蘭卡西南部內陸的一個省份) : 一邊用手拍鼓,另一手用
鼓棒敲擊為特色。
康迪舞 (Kandyan) : 在蘭卡的民族舞蹈中,康迪舞是歷史最悠久
的一種。所以也會被直接用來代表蘭卡的民族舞蹈。
圖 面具舞---眼鏡蛇
康迪曾是蘭卡的王都、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康迪舞便由此
蓬勃發展起來。因發源蘭卡中央山地地區,故又稱為"高地舞"。
舞蹈本源自於康迪地區部落、村寨舉行宗教儀式時祈神的祭祀
舞蹈。儀式中表演者有時會佩戴上太陽神或王者的面具,
透過擊鼓 ( 所使用的鼓稱為Geta Bera ) 、誦贊、舞蹈,祈求神靈
保佑。
康迪舞蹈可分成“民間舞”和“古典舞”兩大類。
前者是敬神佛、求賜福的舞蹈以“岡加里舞”為代表; 多表現世俗生活
和勞動情景,如收割舞、採茶舞、汲水舞、棍棒舞等。
後者是模擬動物情態的舞蹈以“瓦納姆舞”為代表。
圖 蘭卡版水淹金山寺
瓦納姆舞出現於18世紀納林德拉辛訶王時期 ,瓦納姆一詞源於梵文
varnana,意為摹擬,故又稱摹擬舞。是藝術家對大自然生活長期觀察
體驗創造出的舞蹈。以傳統的康迪舞為基礎,融會了南印度舞蹈精髓。
模擬各種動物的姿態,以表現諸神的奇幻和神話故事為主要內容。
有時也加入釋迦牟尼佛故事。
也有人說:康迪舞蹈動作屬於濕婆神創造的健康舞。
圖 Puja舞 Puja natuma
女舞者提著油燈對守護神作獻祭,舞者踩著分腿半蹲、馬步式的
典型康迪舞步。
圖 Pantheru natuma 鈴鼓舞
Patheru是指舞者手上拿的環狀的鈴鼓,用以展現趕赴沙場的
錫蘭戰士的英勇氣魄。
圖 傳統的神話故事,女舞者扮演著蛇的角色
圖 有驅邪的作用Raksha natuma
圖 Raksha natuma 面具舞
面具舞,Ruhunu舞蹈的特色。內容描述眼鏡蛇與鳥的鬥爭,
有驅魔避邪的作用。
圖 孔雀舞 Mayura natuma
在印度教與佛教的傳說中,錫蘭戰神 Skanda 的座騎就是孔雀,
女舞者展現的就是孔雀優雅的姿態。
圖 Raban舞
Raban是一種碟子狀的鼓,舞者用細木桿將它撐起來旋轉,像是特技表演。
圖 Ves舞 Ves natuma
這種表演在Kandyan舞蹈中是非常重要與常見的,裝飾華麗
的舞者身上穿著由64個飾品綴成的衣服,頭上帶著金碧輝
煌的頭冠象徵著太陽的光輝,頭冠頂端還綁著紅色的彩帶,
舞者頭部不停轉動彩帶,象徵生生不息的太陽光芒。
圖 過火前表演者先向守護神禮拜
圖 守護神與表演道具
圖 Gini Sisila (Fire dance)
傳說有魔咒保護的舞者已經擁有金剛不壞之身,不怕火的侵襲,
不怕惡魔的入侵。
圖 還不鼓掌? 我再噴一次
圖 還不夠 ? 那我吞火給你看
圖 Fire walking 過火
在斯里蘭卡有個傳說,以前錫蘭國王Ravana從印度將他們的公主Sita搶了回來;
不久之後Sita的丈夫Rama當上了印度國王,又將Sita搶了回去,
Sita為了展現她純潔的貞操就以赤足過火不受傷來表現。
所以流傳下來後,現在民間就以過火儀式來祈求天神
卡達拉加瑪(Kataragama)與貞操之神帕蒂尼(Pattini)的保佑。
圖 真的炭火烈火中燒
圖 舞者搏命似的向天空投擲磷粉照亮會場
整個舞蹈風格與南印度的敬神舞蹈近似,單調與不斷重覆,
許多曲目讓我想起這好像是山寨版的中國傳統舞蹈,如:
1. 帶著面具的舞者表演,讓我想起西藏的驅魔金剛舞
2. 舞蛇人,讓我想起白蛇傳的法海和尚
3. 轉盤,讓我想起雜耍特技團
4. 最後的赤腳走碳火表演,活生生就像過火儀式,只差沒手捧佛像
而表演途中,全體表演人員與現場觀眾起立的唱蘭卡國歌的儀式,
更讓人拍案叫絕。
節目表演完後,工作人員會在出口處,拿著小費箱募款,自由喜捨不會勉強。
整場表演看完後,過火儀式中,表演者眼神流露出的不安與徬徨讓我印象深刻,
對觀光客來說只是以看秀的心情來看待這場表演,
但或許因為自己坐在第一排,可近距離看到他們的眼神與表情,
" 需要如此搏命演出嗎? "
是我與演者眼神交會時內心提出的問題........,
掛在臉上的無奈與忐忑彷彿是他們給我的答案。
****************************************
參引資料
1. 旅行社行前說明會資料
2. http://www.srilankatb.com/catalog/4/index_1.htm
3. http://kptour.blogspot.com/2007/04/4.html
4. http://www.expo2010.cn/a/20081107/000002.htm
5.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J3ODC41&xpos=1
下一則: 25. 來得早不如來的巧....佛牙寺Kandy---200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