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總統大選競選期間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是坊間的機構(媒體與智庫)民調到底「準不準」?尤其宋楚瑜及其支持者經常抨擊媒體做「假民調」,並強調「網路民調」的重要性,更成為話題焦點。
如今總統大選結果已經揭曉,正是檢驗機構民調最佳的時機。到底它們「準不準」?網路民調與未來事件交易所的表現又如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它們所顯示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它們不準,又代表什麼?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問題。
一、機構(媒體與智庫)民調
首先將五家媒體或智庫在總統大選封關前所公布的民調列示於下:
表一 各總統候選人的支持度
註:括弧內為民調公布日;表格內的數字皆以百分比表示。馬英九 蔡英文 宋楚瑜 未表態 TVBS(1/2) 45 37 6 12 聯合報(1/3) 44 36 7 13 蘋果日報(1/2) 42.2 35.7 6.2 15.9 中國時報(1/3) 39.5 36.5 5.8 18.2 台灣智庫(1/1) 38.8 37.8 11.8 11.6
這些民調所做的都是支持度調查,因此也包含未表態的比率。但是總統大選統計的是得票率,不包含不投票的選民,因此兩者計算的基礎不一樣,不能直接比較。為了使基礎一致,可將特定候選人的支持度乘以100除以表態的比率,使支持度轉換為預測投票率,然後再與實際得票率相比較,就可得知那一家民調比較準確。
例如,根據表一的TVBS民調,馬英九的支持度是45%,而未表態比率為12%,因此45*100/(100-12)=51.1,此為該家民調所隱含的馬英九預測得票率。
根據上述計算方式,將所得到的各家各候選人之預測得票率以及實際得票率列於下表:
表二 各總統候選人之預測得票率與實際得票率
馬英九 | 蔡英文 | 宋楚瑜 | |
TVBS | 51.1 | 42.0 | 6.8 |
聯合報 | 50.6 | 41.4 | 8.0 |
蘋果日報 | 50.2 | 42.4 | 7.4 |
中國時報 | 48.3 | 44.6 | 7.1 |
台灣智庫 | 43.9 | 42.8 | 13.3 |
實際得票率 | 51.6 | 45.6 | 2.8 |
表二的結果很有趣,說明了以下幾件事:
(一)TVBS、聯合報與蘋果日報的民調,對馬英九的預測得票率都相當準確,僅與實際得票率差距0.5至1.4個百分點,尤以TVBS民調為最。中國時報民調的表現稍差,但也僅差距3.3個百分點。台灣智庫民調的差距頗大,達7.7個百分點,準確性最低。
(二)中國時報民調對蔡英文的預測得票率最為準確,僅與實際得票率差距1個百分點,其次為台灣智庫的2.8個百分點。但TVBS、聯合報與蘋果日報的預測投票率,也不會與實際得票率相差太大,約在3至4個百分點左右(仍可算在誤差範圍之內)。
(三)所有民調對宋楚瑜的預測得票率皆失準,但都是向上偏誤(也就是民調高估),與親民黨陣營一直指控媒體民調刻意作低,剛好相反。
表二的數字顯示了兩點意義:
(一)親藍媒體的民調具有可信度
一般認為TVBS、聯合報與中國時報為親藍媒體。雖然如此,它們並沒有因為立場親藍,而刻意扭曲民調的結果。反而是親綠的台灣智庫對馬英九得票率的預測偏差過大。
(二)「棄宋保馬」的效應很低
若以親藍媒體對馬英九的預測得票率為準,這些民調顯示,封關後藍營的競選活動(例如,連戰的呼籲)與各種局勢變化(例如,本土企業家挺九二共識)等,並沒有使馬英九的得票率增加。換句話說,大家一直認為的「棄宋保馬」效應,其實很低,而是可能發生在「棄宋保蔡」身上,這可能是綠營選民在回答民調問題時,刻意操作。
二、網路民調
以上是機構民調,但也有一種所謂的「網路民調」。根據聯合報的網路民調,宋楚瑜從頭到尾一直領先馬英九與蔡英文,且約略與馬英九的支持度呈現1:1的比率。實際總統大選的結果卻顯示,馬英九與宋楚瑜的得票率分別為51.6%與2.8%,為18.4:1之比。
宋楚瑜在網路民調領先,卻與實際結果相差很大,應是親民黨支持者與綠營民眾灌票的結果,卻被親民黨政客不斷誇大渲染其重要性,真正的效果是被自己唬弄了。網路民調才是百分之百的假民調。
三、未來事件交易所
還有一種有點類似於網路民調的民調,那就是未來事件交易所。根據1月2日未來事件交易所公布的封關結果,各候選人的支持度分別為馬英九42.6%、蔡英文49.8%、宋楚瑜10.7%,與各候選人實際得票率相差甚遠。
何以過去未來事件交易所的紀錄還算不錯,這次卻出現這麼大的偏誤?這應該是與綠營民眾灌票,拉抬蔡英文、壓低馬英九。在總統大選期間,未來事件交易所曾經因疑似出現密集作多宋楚瑜、放空馬英九的情況,因而暫時關閉,似乎十分「中立」,但卻沒有防止綠營灌票的行為,可謂可信度盡失。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1樓. 加油小馬哥2012/01/19 22:05你好
分析透徹 不錯
基本上我也認為 宋的民調 一直以來都是綠營灌水!!感謝您。我也覺得綠營選民在宋楚瑜的民調上灌水。
我認為大選投票十天前,98%至99%的選民已經決定投票的意向,最後那十天頂多只影響了2%的選民。
Demitrius 於 2012/01/19 22:5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