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謝中行銷:日本父親節的節日行銷
淡江大學
日本的父親節傳統,源自美國,1910年,美國最先開始推動成立“父親節”運動,並且舉行全世界第一次父親節聚會,從1972年開始,將每年6月第三個星期日定為“父親節”[1]。日本從1950年左右開始,將“父親節”正式定為國民節日,並且自1980年代開始,成為年中例行活動。
2006年6月18日星期天是日本的父親節,各地都舉辦別開生面的活動,才剛讀幼稚園的小公主愛子,也在爸爸德仁的陪伴下,參加學習院幼稚園舉行的父親節參觀日,雖然一年一度的父親節碰上下雨天,第一次以爸爸身份參加學習院幼稚園活動的日本皇太子德仁,帶著小公主愛子一同現身,愛子頭戴小圓帽,身穿雨衣雨鞋,還撐著一把小雨傘,模樣相當可愛,顯得很開心。
事實上,日本皇太子德仁陪同愛子上學的新聞,有其歷史背景與社會意義,由於日本長期以來形成的慣例是父親在外工作,母親在家料理家務,教育孩子。經常是父親每天天不亮就去上班,孩子還未醒;很晚回家時,孩子已入睡。到了星期天,父親蒙頭大睡,真正陪孩子的時間很少,因而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份量比較輕,父親與孩子的感情也比較淡薄。
針對這種情況,日本的幼稚園在“父親節”到來之前,會有重點地指導幼兒透過多種形式了解父親的責任和工作;自製小禮物贈送給父親;選擇“父親節”那天與父親共同玩的遊戲;學唱“父親節”的歌曲。“父親節”上午,幼稚園請父親們來園參加半日活動,具體有︰父親觀看幼兒入園;全園集中幼兒與父親共同遊戲(以分組遊戲為主);全體人員遊戲,如父親與教師、父親與幼兒拔河,猜拳,小製作等;父親代表1-2人作自我介紹; 幼兒唱“父親節”的歌曲;幼兒向父親贈送小禮物。下午幼兒離園後,父親參加幼稚園組織的演講會或懇談會。
這樣的教育活動,讓父親知道孩子在幼稚園的表現,加深父親對幼稚園教育的理解,密切父親與孩子間的感情。同時,培養幼兒對父親的尊敬和親近感,並使孩子能對父親保持一種感謝的心情。
當然,這份感謝的心情,使得日本許多企業與廠商,也開始紛紛針對父親節課題,構思相關的行銷活動。
今年的父親節,日本很不一樣,就連往年盛行送的黃玫瑰,現下也都由顏色鮮豔的向日葵花所替代,除在街頭花店大量銷售外,也是在父親節網路上銷售最熱門的節日鮮花。日本住友生命保險公司則發表日本年輕子女為表達對父親的感情,最想送給父親的漢字,第一是”謝”,意思是感謝父親的養育之恩,第二是”愛”,意思是感謝父親的關愛,第三是”健”,意思是希望父親能永遠健康[2]。簡單的謝、愛、健,充分表達日本年輕人對父親的想望與期待,也突顯日本企業運用節日進行企業行銷的細膩功夫。
另一方面,日本雜誌《ORICONSTYLE》則針對父親節,在網路上進行最帥藝人爸爸票選,根據600位投票者的評選結果,分別由已有兩個女兒的木村拓哉與性格男星反町隆史勇奪一、二名。這項票選活動一方面反映日本網友心中的理想父親形象,包括「雖然有小孩,卻絲毫沒有中年男子的感覺,還是表現很出色。」、「外型雖然狂野,卻是各顧家愛小孩的好男人。」,另一方面,也為《ORICONSTYLE》創造行銷話題,獲得不少轉載刊登與話題討論的媒體價值。
此外,日本經濟新聞也在6月18日當天,以全版廣告特刊方式,向日本父親建言,如何豐富與孩子相處的時光。
當然,不止是企業與媒體在父親節透過意見徵選活動表達主張,許多廠商也紛紛把握機會進行商品組合行銷。
以販售生活形態見長的COMME CA ISM,推出全家向父親致謝的禮物提案,透過型錄與陳設,從領帶、襯衫、休閒服、皮夾、手帕、皮帶、內衣、襪子、手提袋各項生活用品,一手開發各項組合,藉由小孩送禮的可愛畫面,幫全日本家庭,全力行銷打造帥氣有型的父親。
同時,由中國大陸導演張藝謀監督,知名藝人高倉健主演電影〈千里走單騎〉也順勢在新聞媒體上推出DVD發行預售活動,充分掌握父親節時令氛圍,運用節日議題行銷,這可以說是年高七十四歲的高倉健,繼〈鐵道員〉後成功詮釋日本男人認真執著精神後,又一展現日本父親形象的代表作,精明的東寶影視公司,自然不會輕易放棄此一大好行銷機會。
而一向主張〈總有什麼 總有那裡 不同凡響〉的伊勢丹百貨,更是出手俐落,推出以父親的文字為主題的平面廣告,藉由洗鍊的文字來說故事,從故事中娓娓道出對於父親的內斂情感,字裡行間表達父子兩代間的真情,從文字到書寫,從書寫到鋼筆,文學式的文案寫作動人,圖像精準細緻,商品利益清楚傳達,可以說是日本父親節最為經典的行銷活動,值得學習讚嘆。
必須一提的是,任何行銷活動其實都必然貼緊時代脈動,反映與建構社會真實,相對也可以從行銷活動主題與內容,看到在地生活的集體情感與社會意象,從日本父親節的行銷活動當中,可以體驗日本父親含蓄內斂的情感,也可以呈現日本父親與子女間的互動關係,的確可供台灣地區行銷人員參考。
對照台灣原本充滿國家民族意識的父親節[3],以及每年固定以父親節為主題的電動刮鬍刀、按摩椅商品行銷活動,台灣父親節市場,顯然還停留在修容與解勞的概念上,行銷手法多半是以慰勞觀點出發,相較於日本父親節著重情感表達與親子溝通的商品利益切入點,不管是父親節行銷或是親子關係,相信都值得大家深耕努力!
[1]在第一次父親節聚會後。1924 年,美國總統Calvin Coolidge支持父親節成為全美慶典節日的立案。1966 年,美國總統Lyndon Johnson宣佈當年六月,為美國父親節月份。1972 年,美國總統理Richard Milhous Nixon簽署正式文件,將每年六月第三個星期日,訂為全美國的父親節。從此父親節成為美國永久性的國定紀念日。
[2]這項調查在4月28日到5月7日,透過網路進行問卷填答,共計訪問近6,500名年輕男女。很多人表示,之所以選擇謝這個字表達對父親的情感,是因為喜歡等詞彙不能更周到地向父親表達感情,另外,也有人認為日語中的謝字還包含有對不起的意思,生活中或許有些事情子女對不起父親,所以這樣能夠全面地表達子女對父親的感情。
[3]我國父親節起源,要追溯到國民政府時代,民國34年(1945年)的8月8日,正值我國對日抗戰達到白熱化,上海部份愛國人士看到日本人猖獗狂妄、環境惡劣,為激勵全國同胞奮發圖強、團結力量,以期早日消滅日本人。於是,發起「父親節」來頌揚紀念在戰場上為國捐軀的父親們。當時,父親節節日之構想一發起,立即得到市民之響應,熱烈舉行慶祝活動。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市各界黨國元老、名流紳仕如吳稚暉、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深覺父親節的意義重要,有提倡訂定父親節慶典活動之必要性;於是,聯名陳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准予規定每年八月八日為父親節,通令全國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