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教改無成 壓力不減,教育理想變奢求!(刊於論壇)
2011/07/28 19:32
瀏覽1,620
迴響10
推薦86
引用0

台北市13所國中組成「十三聯盟」,計畫利用暑假變相加考模擬考,受到教育部及北市教育局糾正,教育部重申國三模擬考的規定,一年不得超過四次(每學期不得超過兩次)。

吳清基部長呼籲這13所國中的校長要有教育理念與理想,不要替升學主義推波助瀾,以「診斷式評量」的模糊名稱,利用暑假期間舉行,規避國三模擬考最多四次的限制。

部長並強調,暑假進行課業的輔導,「只能做複習,不准教新課」,如果因模擬考增加學生的壓力,讓學生暑假過得痛苦,不是校長應做的事。

部長的談話與宣示,似乎認為課業壓力的根源是來自於學校,然而今日的升學壓力,最高的教育主管機關,難道可以完全置身事外,完全沒有責任嗎?

學校的壓力來自家長,家長的壓力來自傳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價值觀,當這些觀念尚未改變前,學生的升學壓力就不可能消失,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設法導正社會價值觀,以減輕學子的壓力,而不應該遇到事情時,就歸咎於學校。

政府教改口口聲聲要減輕學生壓力,讓孩子可以快樂學習,而今十多年過去,成效如何?大家心知肚明,當教育部怪罪校長缺乏教育理念與理想時,是否想過誰是讓他們失去教育理念,違背教育理想的罪魁禍首?

教育制度的改革不力,讓一群群學生成為教改的白老鼠,年年有新政策與新措施,但是沒有貼近民心、體察民意,以至往往政策一出,便怨聲載道,總是讓師生感到措手不及、無所適從,然為了應付連串教改隨之而來的壓力,教育工作者心中也有許多的無奈與無力感。

政府如果真正關心教育,無須花大把的金錢,聘請空有理想而無實際經驗的專家學者,坐在冷氣房裡擬定悖離事實的政策,從台北看天下,從中央看地方,這些專家學者對基層教育的難處了解多少?負責政策制定的官員與專家學者們,實應多多屈身下鄉至各縣市一探現今台灣教育面臨的困境!

台北市這次跨校聯盟會考,絕非是個案,只因身處天子腳下,加上參與學校眾多,導致樹大招風引人矚目,否則全國在暑期輔導期間,進行複習考的學校,可說是不勝枚舉。

國三最多僅能舉行四次模擬考(新訂定的規則),真正遵守的學校屈指可數,而假期輔導「只能做複習,不准教新課」的規範,長期以來更是一堆學校違反規定,教育部難道一無所悉嗎?另外,教育部有沒有反思,明明一再重申的規定,各校校長為何仍冒著被記過與扣補助款的處罰,執意去做的原因與動機?

教育部一直以來都是不告不理,而各縣市教育局處也是鴕鳥心態,眼不見為淨,從中央到地方,從不會主動出擊,違規者眾,爆發者少,使得各校抱持僥倖的心理;北市跨校會考只是冰山一角,其他縣市未必有如此規模的會考,但各校自行在寒暑假舉行的複習考,還是數不勝數。

像敝校暑假輔導才剛三星期,三年級已舉行兩次複習考,一邊上新進度,一邊考舊課程,輔導最後一天還要考第五冊,開學第二天考第四冊複習考,學生就如蠟燭兩頭燒,其疲累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只要教改無成,升學壓力不減,這種類似的戲碼,還是會一再重演,教育部知否??


有誰推薦more
迴響(9) :
9樓. 挺你期待金準好笑白目悲傷生氣胡扯好冷老套
2011/10/13 08:05
救台灣之教育體系改造方案
終結教改造成的亂象,拯救台灣百萬學子於水深火熱的教改煉獄,請參考救台灣之教育體系改造方案。希望大家在閱讀此篇文章後,能影響到教育決策官員,以帶給台灣更好的未來。
http://blog.udn.com/lanlanlu/5634736
8樓. 小p
2011/07/31 20:52
作者見樹不見林的看法-2
政府帶頭歧視學歷低的,家長能不要求子弟盡量考好一點,讀高一點的學歷嗎?學校能夠沒有教學上壓力嗎???
政府要用高學歷的人,美其名是提升服務品質,但實際上服務品質卻更差,只是引誘人民,將心力放在讀書上,好操弄人心的作法而已。
政府如果用的是人才,而非學歷,那麼教改才有可能會有點成績,否則,再怎麼改,只是讓子弟愈改愈痛苦而已。
政府喜歡用高學歷的人,一般的企業、公司就會效法,社會風氣會就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歷高、會讀書考試的人,即便想法、看法是錯的,也都會被這些讀書比較低一點的奉為準則,所以現在的學生亂學一通。
我家的小朋友,小一和小二上的課是一樣的,這是什麼樣的教學????到底是小一的課程進度超前???還是小二的課程落後???教育部根本沒有任何功能,連最基本的課程編排、審核都做不到;書讀了那麼高有什麼用,什麼事都不會做,而這竟然是搞教育的,笑死人了,這樣還要搞什麼教改???

7樓. 小p
2011/07/31 20:48
作者不過是見樹不見林的看法-1
學校的壓力來自家長,家長的壓力來自傳統「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價值觀,當這些觀念尚未改變前,學生的升學壓力就不可能消失,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設法導正社會價值觀,以減輕學子的壓力,而不應該遇到事情時,就歸咎於學校。

出處: 教改無成 壓力不減,教育理想變奢求! - yuyun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yuyunjai/5475610#ixzz1TgZ6mFm8
.......................................................
作者說錯了,學校的壓力來自家長,家長的壓力來自"政府學歷至上政策"。
作者不知道,現在的公職考試,必須看學歷的嗎?學歷高可以考高考,學歷低只能考普考;即便你的能力遠高於學歷高的人,只要你學歷低,你就沒有往上爬的機會,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6樓. 李家若
2011/07/30 06:25
解救之道?
常態升學是解救國中學生,老師,學校,教育部的唯一方法!!
5樓. jsandjs
2011/07/29 20:35
教育部

教育部甚麼都想管, 但是連監督都做不好, 怎麼可能管理得好?

隨便找一個對教育法規稍有接觸的人, 再對照一下全台灣各級學校的相關作為, 就知道教育部的監督能耐有多少. 不要怪家長的觀念改不了, 要不然人家選馬英九當總統, 讓他找吳敦義當院長去組閣, 又是哪門子的道理?

如您所言

教育部連基本的監督都無法做好

遑論制定有效的政策與管理

平埔客2011/07/29 23:14回覆
4樓. 蘇信
2011/07/29 17:52
說到底還是『教改』的錯!

說到底還是『教改』的錯!

人本來就有上智下愚,

有的人適合做學問,有的人適合做技術工作,

這本來就是符合了所謂『金字塔』的理論,

只是之前所謂的教改人士號稱能讓所有的人讀大學,

而實際的情形卻是大概70%的人讀大學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

這些人本來就應該在國中階段就分流以學一技之長才是正道,

現在的教育部能扭轉這種趨勢嗎?

要知道這可是擋了很多人的『財路』的,

不管是那種一流收費、三流學生、五流師資、九流設備的『黑心學店』,

或是市面一大堆的各種各樣的補習班,

這都是拜『教改』所衍生出來的商機,

這些都不是教育部能在短時間裡能扭轉過來的!

PS:還有!教育部裡有一大堆在綠營執政時混進去的『人本集團』,

這些人大概就是對教育部各種政策掣肘的最大原因!

要知道這些人現在都是位居中高階層!

除非他們犯了案,不然他們都受『公務員服務法』保護,

想弄也不會那麼容易弄下來!

贊成國中就實施分流的主張

讓程度不好的學生

無須浪費時間在課業上

努力習得一技之長比較實際

平埔客2011/07/29 23:13回覆
3樓.
2011/07/29 17:49
人之初 性本善 養不教 父之過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2樓. 語冰夏蟲
2011/07/29 01:00
最大的問題不在教育部,不在學校,而在家長

基本上如果家長很在意成績的話

就算學校每天四點就放學,從此不考試,家長也會把兒女送去補習補到天荒地老

相反的,如果家長本身不在意那些成績表象的話

子女即便成績不是頂尖,只要家長用正確的態度支持、培養、鼓勵子女,他們也不會

有過多的壓力(相較於老師、同學,家長往往是學生成績上最主要的壓力源)

如果家長自己心態不改,教育部就算改到死也沒用~



如果家長的心態不改

學生壓力就很難減輕

不過既然身為全國最高教育主管機關

仍是責無旁貸

平埔客2011/07/29 11:12回覆

1樓. 蘇信
2011/07/28 20:50
有買的就有賣的!

有買的就有賣的!

學生和學生家長之間的競爭就是學校異常教學的起源,

不然格主有什麼好方法來破除升學主義?

或是格主贊同齊頭式的平等?

不相信人有高低之分?

蘇信兄

我沒有什麼好方法破除升學主義

我也相信人有高低之分(課業成就)

只是教育部每次教改

總表示能減輕學生的壓力

然結果都是否定的

主因是來自學生與學生家長間的競爭

在家長觀念未改之前

若教育部無法真正規畫出減輕壓力的制度

就無須每次教改總以減輕壓力作為宣傳

而學校有因應的異常教學時

便責怪學校違反教育理念

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台灣地狹人稠競爭激烈

要說消除升學壓力

真是不可能的任務

平埔客2011/07/29 11:10回覆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